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鎖定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寫跟從岐王夜間事宴遊玩的情景。首聯敍岐王奉詔離開京城去九成宮避暑,中間二聯集中寫九成官消暑勝地的景緻,尾聯承上以誇耀收結。全詩描述貴族的避暑生活以及縱情於歌舞的歡飲感受,風格清新,語言典雅,用典巧妙。
作品名稱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作品原文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
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1]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註釋譯文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詞句註釋

⑴敕:帝王的命令、詔書。九成宮:唐代宮名,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麟遊縣西的天台山,原為隋代的仁壽宮,隋文帝避暑之處,每年春往冬還。唐貞觀五年(631),唐太宗修繕舊宮以備避暑,改名九成宮。
⑵帝子:帝王之子,此處指岐王。丹鳳闕:帝闕,京城,泛指帝京宮室。唐大明宮南面有五門,正南門稱丹鳳門。闕為門前兩邊的樓台。
⑶天書:天子的詔命,帝王的詔書。翠微宮:唐代宮殿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於終南山造太和宮。太宗貞觀十年(636)廢,二十一年(647)重行修建,改名翠微宮。
⑷幔:張在屋內的帳幕。
⑸房:窗根、窗户。櫳(lóng):窗上的木格子。《漢書》顏師古注:櫳,疏檻也。古時窗户是木式框架結構,富有人家的房屋窗户上往往雕刻有線槽和各種花紋。
⑹“何事”句:謂不必到天上去尋仙境。吹笙,周靈王太子被後人稱作王子喬,喜歡吹笙,後來乘白鶴隨道士而去。此處“吹笙”為化用典故,指成仙。笙,管樂器名,用苦羊根長短不同的魯管制成,以口吹奏。一作“簫”。秦穆公時入蕭史善吹簿,能引來孔雀白鶴。穆公把女兒弄玉嫁給他,後來吹簫竟然引來鳳凰,穆公為他們修建鳳凰台。夫妻二人後來皆隨鳳凰飛去。 [2]  [3]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白話譯文

皇子遠離京城,帝王下詔允許借翠微宮避暑。
隔着窗户雲霧沾染在衣服上,捲起幔帳,山泉映在鏡中。
樹林下面水聲伴着喧鬧的言語歡笑聲,岩石間的樹木遮蔽了房屋的窗户。
就是神仙的居所也未必勝過這裏,又有什麼必要像王子喬那樣吹笙羽化飛入碧天呢。 [3]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六年(718)。王維在長安遊歷,曾隨岐王在九成宮避暑,應岐王之命作詩。九成宮最早是隋文帝的離宮(不在都城的宮殿),名“仁壽宮”,唐太宗修復並擴建,改名“九成宮”,言其宮殿有“九重”之雄偉。九成宮在開成元年(836)被洪水沖毀正殿之前,經常有皇帝、宗室來此避暑。 [2]  [3]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作品鑑賞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整體賞析

王維以山水田園詩最為今人稱道。實際上,王維的宮廷詩作也非常出彩,如《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就是千古流傳的名作,還有這首《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也很出彩。
此詩題中“敕”字點明皇帝下詔,借給岐王九成宮,用來避暑。題中“應教”二字點明此詩為應諸王之命而作的詩文。如果是奉皇帝之命作詩,則為“應制”“應詔”詩;應太子之命作詩則為“應令”詩。
首聯敍事,言岐王奉詔離開京城去九成宮避暑。這裏的“翠微宮”非實指終南山之翠微宮,而是以“翠微”為形容語,直稱九成宮。此聯將詩歌的本事敍述得非常清晰,用詞典雅,且這些典雅之詞,合事合景。“丹鳳闕”中“丹鳳”與“帝子”呼應,而“翠微宮”中“翠微”二字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縹緲,引出下文之景。山氣青蒼叫“翠微”,九成宮建在山上,以此相稱,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靜之氣,既與題目的避暑相切,又開啓下文的鋪開描寫,有曲徑通幽之妙。
頷聯、頸聯集中寫九成官消暑勝地的景緻。白雲繞窗,並從户牖的縫罅中偷襲入來,沾惹衣上;捲起簾幔,對鏡理妝,山泉的投影即在鏡中,則窒面懸瀑可知。瀑水投下峽谷,谷在林封樹掩之中,透過密林,傳來歡聲笑語般的嘩嘩水聲;而重重房室都在巖圍綠蔭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體形象化,寫出一個雲擁霧繞、樹抱水環的勝境,如登仙界。山中雲霧、山泉、樹林、殿閣景色雖美,但詩歌的韻味,其實更多的是靠作者妙筆點化。不寫雲霧之縹緲,反寫雲霧沾染衣襟。雲霧隔窗濕衣,山中雲霧瀰漫之景,已是暗中寫出;捲起帷幔,正見山泉倒影鏡中,將山中美景寫得極具情趣。山景如畫,“衣上”“鏡中”之筆,則畫出景中人來,可謂“妙筆生花”之“花”了。詩人所感受到的山中之涼爽,山景之趣味,非常巧妙地傳達給了讀者。樹林下,潺潺水聲交織着歡聲笑語,傳達出避暑客人之心情歡暢;岩石、樹木間隙,精美的窗櫳若隱若現,詩人在展現這些美景的同時,還讚美了宮殿選址巧妙,品位高雅。
尾聯即承上以誇耀收結。詩人讚美九成宮能與神仙居所相媲美,甚至更勝一籌。在此避暑,不思成仙。“吹笙”成仙之筆既化用了王子喬的典故,又暗合了岐王的身份。詩中勝於仙家的宮闕,饒富趣味的貴族避暑生活,透露出一種大唐盛世之景。 [4]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名家點評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顧雲:句法天成,更不可易。起語敍事從容曲盡,下聯便見九成景物。結乃費詠,便成收束。 [6] 
明·許學夷《詩原辯體》:摩詰七言律,如“帝子遠辭”“洞門高閣”“積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淨者也。 [5] 
明末清初·金人瑞《聖嘆外書》:雲霧通窗,山泉入鏡,此是極寫所借之地暑氣全無,清涼隔世,正特為題中“避暑”二字。 [5] 
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寫景融情入妙。蔣一梅曰:玄思豁語不凡,結佳。 [6] 
明末清初·黃生唐詩摘鈔》:右丞詩中有畫,如此一詩,更不道李將軍仙山樓閣也。“衣上”字、“鏡中”字、“喧笑”字,更畫出景中人來,猶非俗筆所辨,八句用吹笙事始切。 [6]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起二句破題甚細,不似魯莽疏漏。帝子,岐王也,先安此句,次句“借”字乃有根。中四句突寫九成宮之景。收句乃合應制人頌聖口吻。 [5] 
清·屈復唐詩成法》:輝煌正大中有典麗清新之致。全無筆墨痕。 [6] 
清·李因培唐詩觀瀾集》:畫亦難到(“卷幔山泉”句下)。處處切避暑意,設色直令心地清涼(“巖間樹色”句下)。 [6] 
清·黃培芳《唐賢三昧集箋註》:對疊起最好,後人多不解此法。鮮潤清朗,手腕柔和,此盛唐之足音也。顧(可久)雲:頷聯宮上景,頸聯宮下景。又云:使太子晉事翻案,清新俊逸。 [5] 
清·譚宗《近體秋陽》:“何處”二字是實有所聞語,又似若有所聞意,意圓而句老。 [6]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讀之忘暑,當不僅賞其吐屬之秀(“卷幔山泉”句下)。 [6]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作者簡介

王維像 王維像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7]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7
  • 2.    鄧紹基 周秀才 侯光復.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王維.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26
  • 3.    張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24-26
  • 4.    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詩鑑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7
  • 5.    楊文生.王維詩集箋註.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19
  • 6.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29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