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故宮日曆

(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故宮日曆》是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故宮博物院
中文名
故宮日曆
作    者
故宮博物院 [5]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定    價
60 元
開    本
小32開

故宮日曆發展沿革

故宮日曆誕生

《故宮日曆》誕生在民智初開的民國時代。
帝制終結,重重宮禁中曾被天子一人獨享的內府珍品,引起民眾好奇。
故宮日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立後,相關學者對留存在宮中的大量文物進行清點、整理,並在稍後編輯出版了不少專業刊物,主要包括偏向介紹器皿、書畫等藝術作品的《故宮周(旬)刊》、《故宮》、《故宮書畫集》,以及專於文獻檔案的《掌故叢編》(後改名為《文獻叢編》)、《史料旬刊》等兩大類。這兩類出品都試圖從不同角度向讀者羣推介故宮內的豐富藏品,而1932年首版的《故宮日曆》就是其中之一。 [6] 

故宮日曆舊時版式

1937年的《故宮日曆》 1937年的《故宮日曆》 [6]
《故宮日曆》長17.5釐米,寬10.7釐米,採用道林紙精印。當時市場上流行的用紙還是古老的手工紙,道林紙則是漂洋過海而來的舶來物。
日曆的正面印有年、月、日,同時又有英文加以對應。另外,還有節氣、朔望、韻目等因素也出現在同一頁上。節氣、朔望容易理解,韻目對於當下的人們來説則有些陌生。韻目本來是指用於詩詞創作時使用到的各個韻排列而成的目錄,19世紀中後期“韻目代日”出現以後被用於記錄日期。簡單來説,就是1個韻目代表1個月中的1天,一共有31個字,代表31天,如“文”代表12日,抗戰中發生在1938年11月12日夜裏的一場大火即被稱為“文夕大火”,“卅”代表31日,“五卅運動”即得名於此。 [6] 
日曆的反面印有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書、畫、古籍、青銅器、瓷器、玉器等等,365張圖畫的排列與日曆正面的節令相結合,閲覽的人可以“見圖如見節令、星期、日期”。除此以外,圖畫的顏色也是區別不同時節的一種方式,色彩賦予讀者的區別感更為清晰。 [6] 

故宮日曆主編

《故宮週刊》 《故宮週刊》 [6]
《故宮日曆》的主編是身兼《故宮周(旬)刊》、《國民日報》、《古劇週刊》等多職的馮華先生,他在業餘時間還為美國籍研究人員福開森(John Calvin Ferguson)編寫收藏書畫目錄和提要。正是有了這位經驗豐富的文博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才使得一本原來普普通通的日曆表現出厚重的歷史味道與迷人的藝術氣息。 [6] 
作為一種具有時效性的消耗品,《故宮日曆》並沒有太多學術性,因此在文獻、史料中幾乎沒有記載。但從民國的廣告印刷品上,卻能看出《故宮日曆》多麼風靡一時。
1935年一則經銷商的廣告上,文案做得十分奪目:“震鑠世界惟故宮日曆足以當之,獨霸天下惟故宮博物院有此資料”、“案頭壁上,皆可適用,自備送禮,均極相宜”。當時《故宮日曆》還有配“厚黑玻璃座盤”的“套餐”,定價2元7角。
從1933年至1937年,《故宮日曆》共出了5冊 [7]  。封面和日期所用文字,除個別採用時任院長易培基先生的楷書手跡和篆書、仿宋印刷體外,均集自院藏古代楷書和隸書碑拓。故宮藏品圖片每日一張,歷代書畫、器物交雜穿插。
當時這本日曆僅署“故宮博物院編”,沒有具體編輯的姓名。關於舊版《故宮日曆》的編者馮華,只有在故宮出版社資深編輯朱傳榮的回憶文字中有隻言片語的描述。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故宮珍寶南遷在即,小小的《故宮日曆》卻年復一年為普通民眾打開了古代藝術寶藏的一扇窗,也成為許多人醉心傳統文化、走上求藝之路的開端。在一些老畫家早年學畫經歷的回憶文字中可以發現,在當年信息相對閉塞、資源匱乏的環境下,可能就是一本《故宮日曆》,為其啓蒙,作其良伴。 [1] 

故宮日曆復活

2010年,被遺忘經久的《故宮日曆》“復活”了,以1937年版《故宮日曆》為藍本的“復刻版”問世。原汁原味的“復刻版”,黑白印刷,不僅僅是呼應漸起的懷舊風,也是致敬於走過85個年頭的故宮博物院、致敬於老去的前輩故宮人。
此後,《故宮日曆》開始嘗試推陳出新。故宮出版社在2011年版《故宮日曆》的編纂中,生肖開始成為確定主題或隱或顯的因由。在12個月首的篇章頁裏,放置一件直接描繪兔子的畫作來呼應辛卯生肖。
2012年,壬辰年的生肖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整座紫禁城,簡直無處不龍。於是,龍年的《故宮日曆》,“紫禁龍時空”成為主題,以龍為表現對象的陶瓷、青銅、書畫、琺琅……12個類別,按照月份一一呈現。
為了展現紋飾繁縟的雕漆、玉器,龍年的《故宮日曆》升級成了彩色版。 [1] 
2013年,隨着故宮日曆的需求量大增,故加印多次但仍供不應求,至歲末已身價倍增!

故宮日曆最新主題

農曆癸巳年,《故宮日曆》主題是“山水有清音”。因為明代李長卿《松霞館贅言》雲:“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草木山川,在故宮藏品中的表現數不勝數。因此,以“山水有清音”為主題、取材山水畫作、輔以文玩器用等陳設的方案浮出水面。
“山水有清音”,就是要展現古人寄情山水的詩意生活,更是要喚醒城市喧囂中的你我。山水有清音,山水覓知音。
12個月分為3個單元:筆墨尋源、詩意棲居、仙境凡間;其下又以月為單位,既有對山水題材的追根溯源,也有云山墨戲、界畫樓台之類的專題展現;而每個星期,也儘量各有側重,並且在多數的週日,以與主題相關的文玩器用等藏品作為新一週開始的標誌,儘可能從新的視角引發讀者的興趣――對傳承有序的山水藝術、對綿延不絕的山水文化。
藏品選取,確立了這樣的原則:圖像常見的名作,重點展示出細節,《千里江山圖》甚至佔盡整個10月;不甚知名但各有特色的藏品也不輕視,明代醫生王履的寫生佳作《華山圖》冊、清代篆刻高手黃易的紀遊“影集”《嵩洛訪碑圖》冊,都是個中翹楚。
所選的藏品也不只山水,如《洛神賦圖》中的邊邊角角、《夜宴圖》裏的圍屏圖障、遠古的水波紋彩陶……不拘一格,盡收其中。
如果細細翻讀今年的《故宮日曆》,還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細節:除標明公立和農曆日期、二十四節氣,還特意標出充滿詩意的七十二候。這是古人根據寒暑變化與物候現象對時節的一種獨特劃分:五日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何時“東風解凍”,何時“草木萌動”,古人早已註解其中。 [1] 

故宮日曆主要內容

故宮日曆首版圖片
故宮日曆首版圖片(3張)
《故宮日曆》曾出版於1933至1937年的北京故宮,儘管那時正值戰亂,但仍能在日曆下方刷印的商號、報館、辦事處等代理發售的信息中,看出它一時間的洛陽紙貴。時至今日,經過近八十年的歲月沉澱,這個的飛速向前世界較之八十年前已是滄海桑田了,而這本日曆帶給我們的依然是煥發着濃郁醇香的智慧與風韻。
一、百年日曆
這本日曆是穿越近百年的時空與我們相遇的。那時,社會動盪不安,西式文化與古老的文化傳統在刀光劍影之中觥籌交錯,甚至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擱置了與農業息息相關的陰曆曆法,以致整本日曆採用陽曆而不設陰曆。
故宮日曆 故宮日曆
二、千年風景
所謂千年風景,指的是在日曆背面的“畫”。這些“畫”,其實是甄選故宮原藏漢印、玉器、陶瓷、宋元明清名人字畫等珍貴古玩的圖片。這些珠玉古玩,它們歷盡千年的發展和漂泊,凝刻着藝術家們的最高造詣,表現着中國古典美學的精華部分,是最美的千年風景之一斑。
在翻閲之中欣賞,也是在翻閲中尋寶。
三、新的一年
擁有這本日曆,也就是説新的一年將在三百六十五頁的翻閲中度過。一個小小的動作,宛如一個小小的儀式,翻過那些已經過去的得或失,整理思路,在新的一頁繼續出發。在用慣了月曆、年曆甚至是電子日曆、手機日曆的現代人中間,翻一翻老式的日曆,也是別有一番樂趣的。 [1] 

故宮日曆社交禮物

《故宮日曆》由於本身具備精美文藝的氣質,再加上發行者的着力宣傳,《故宮日曆》很快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這樣一本小小的冊子成為彼此私下裏交流友誼的禮物,這些信息又不經意地保存在民國書信中,從而得以流傳下來。 [6] 

故宮日曆推介出版物

“故宮日曆到津”的廣告 “故宮日曆到津”的廣告 [6]
故宮博物院在正式發行《故宮日曆》之前就曾積極主動地向各地政府介紹這本出版物,並説明其獨到創新之處:“作日曆之背影,成研究書畫金石之捷徑,式樣翻新,顏色古雅,自有日曆以來,似此者恐不多見”。1931年12月12日的《江蘇省政府公報》刊行了這處信息。《故宮日曆》正式發行後,很快得到了各地的關注,1935年12月25日發行的《益世報》就登有一則名為“故宮日曆到津”的廣告,其中提及日曆的兩種使用方法以及在天津銷售之門店等內容。 [6] 

故宮日曆贈予社交記載

俞平伯就讀北大期間選擇小説組的研究,周作人是他的老師。兩人關係密切,通信頻繁。閲讀1932年的《俞平伯年譜》,可以找到許多關於兩人書信溝通的記載,一整個月份裏他們的通訊次可達到七次之多... ...在12月中旬寄出信件之時,俞平伯將一份《故宮日曆》一同寄給了周作人,作為禮物表達學生對老師的一番心意。
梁實秋在寫給張佛年的信中,也提及獲贈《故宮日曆》一事:“頃接故宮日曆一冊,既有陰陽日曆可察,復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賞(二月二十與五月廿四重複),實日曆中最佳之作,拜領謝謝矣。”梁實秋可以挑出二月二十與五月廿四圖片有重複的毛病,説明他曾經從頭至尾地仔細瀏覽過這本日曆,日曆別緻的排版與精美的裝幀,一定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除了具有私人禮物這一屬性以外,《故宮日曆》還是民國時期政界、學界人士公務往來的必備社交用品。
素有蔣介石 “文膽”之稱的陳布雷留下《畏壘室日記》(陳布雷號“畏壘”),其中記載了不少黨、政、軍以及財政、經濟和文化、教育各界中上層人物活動的情況。在這本日記裏,也能找到有關《故宮日曆》的訊息:“二十五年(1936年)一月一日,星期三,雨……曉滄過訪,談浙大事兼及大學教育之方針,並贈予故宮日曆一幀。”
1948年12月份刊行的《國立北京大學週刊》上有一則名為“博物館籌備處謝啓”的短文,內容主要是羅列各方人士饋贈的物品... ...在全部的物品中,就有語言學家羅常培捐贈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故宮日曆》一份,從羅先生將故宮日曆贈予籌備處這一行為而言,也至少能説明這本日曆的社交價值所在了。 [6] 
[1]  本書是正面印有年、月、日,同時又有英文加以對應。反面印有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書、畫、古籍、青銅器、瓷器、玉器等等的日曆。
《故宮日曆》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藏品為承載、以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主旨,由故宮出版社出版,是故宮博物院介紹院藏文物珍品、播揚故宮文化,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故宮日曆》是故宮博物院展示院藏文物的重要出版物,是故宮博物院開拓出版品類、發展文創事業的成功案例,也是喚醒藏品資源、播揚傳統文化的重要典型。故宮博物院將以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胸懷來跟社會各界一起挖掘故宮隱含的人文精神和多元價值,並通過學術探索,把故宮保護得更好,傳承得更好 [2] 
2020年8月23日, 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佈暨讀書分享會,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在故宮博物院內箭亭故宮書店舉行 [3] 
2020年11月23日, 故宮出版社正式推出《文明縮影 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 [4] 

故宮日曆日曆版本

故宮日曆2010年版

2010年,以1937年版《故宮日曆》為藍本的新版《故宮日曆》問世。之後兩年,《故宮日曆》不再照搬舊版復刻方式,而是從故宮博物院藏品中另行選材編排。2013年版開始,《故宮日曆》成為主題明確、結構明晰、內容連貫、具有整體性的作品 [7]  《故宮日曆》一路走過80多個年頭,《故宮日曆》在今天又重返人們的視線,成為大家新年送禮的全新選擇。 [6] 
新生《故宮日曆》所見版本
特裝本 故宮日曆2013
特裝本 故宮日曆2013(3張)
版本1:特裝本 帶精美外盒綠色腰封,面向社會發行印量較少,外盒有定價壹佰元整,內為標準版故 宮日曆定價六十六元。
[8] 
版本3: 面向企事業單位,機關部門等按要求印製,帶有單位或企業名稱,部分有外盒,稱為【定製版】

故宮日曆2019年版

2018年9月10日,故宮出版社發佈2019年《故宮日曆》,以生肖豬為主題,選取故宮博物院的院藏文物中表現“福豬”與“富足”生活的文物,每個月一個主題,為公眾呈現出一派金豬喜賀歲、盛宴長相歡的喜樂場面,《故宮日曆》的內容、文字、圖片都經過精心挑選,力求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參與每一頁日曆用圖的挑選、文字的撰寫,讓一本普通的日曆體現出歷史韻味與藝術氣息。
2019年《故宮日曆》已上線銷售,首印70餘萬冊。根據觀眾的不同需求,還推出了普通版、定製版、黃金典藏版、漢英對照版,以及故宮月曆、故宮手記、故宮手賬等相關產品。 [9-10] 
2019年《故宮日曆》選取故宮博物院藏文物中表現“福豬”與“富足”生活的文物,十二個月主題分別為金豬拱福、蔬鮮豐盈、八珍輻輳、佳器入廚、碗筷交映、杯盤流光、壺觴溢彩、盒合如意、美瓷大雅、萬喜祥瑞、福壽安康、盛宴相歡,呈現出“金豬喜賀歲、盛宴長相歡”的喜樂場面。 [11] 
2019年8月26日,2020年《故宮日曆》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發佈。2020年,為庚子年,也為地支之始,又正值紫禁城建成六百週年。因此,2020年《故宮日曆》也是為紀念紫禁城六百週年而特別呈現的。日曆以表現紫禁城建築為主,除第一個月選取與生肖鼠有關的文物,此後各月以紫禁城建築佈局為線索,展現出一幅有全景有細節、有歷史有文物、有人物有故事的紫禁城六百年曆史畫卷。 [12-13] 

故宮日曆2020年版

2019年8月26日,故宮出版社舉行2020年《故宮日曆》發佈會,推出傳統版、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等9個版本的2020年《故宮日曆》。據介紹,2020年《故宮日曆》以表現紫禁城建築為主,除第一個月選取與生肖鼠有關的文物外,此後各月以紫禁城建築佈局為線索,展現出一幅有全景有細節、有歷史有文物、有人物有故事的紫禁城六百年曆史畫卷。 [13] 
2020年《故宮日曆》還推出定製版、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故宮月曆?2020?清遊雅集》共計九個版本。 [14] 

故宮日曆2021年版

2020年8月23日,2021年《故宮日曆》線上發佈暨讀書分享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2021年《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2021年《故宮日曆》選取故宮院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分別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豐富內容 [2]  [15] 
2021年版《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全書選取故宮館藏的歷代牛文物以及由牛引申出與我國農耕文化相關的文物藏品,分別展現了牛迎豐年、春來牛肥、吉牛納福、耕織為本、仙牛呈瑞、牧牛意趣、丹青寫牛、百牛賀歲等豐富內容。從不同角度展現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珍貴文物藏品,其中有三套不同朝代的“耕織圖”,分別是康熙朝的“曹素功制耕織圖墨”,雍正朝的“胤禛耕織圖冊”和乾隆朝的“御製耕織圖瓷板畫冊”,從文物歷史上反映出歷朝歷代自上而下對農事的充分重視。 [16] 
2021年版《故宮日曆》在設計上有着獨特創新:印有故宮日曆字樣的塑封和絲帶既美觀又兼具了防偽功能。除傳統的《故宮日曆》外,還推出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故宮月曆·2021》等版本,延續了《故宮日曆》家族的出版規模。目前,2021年《故宮日曆》已在線下全國各新華書店及線上天貓、京東的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出售。 [16] 

故宮日曆正版鑑別

2018年12月,故宮出版社在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和廣大讀者的正當權益同時,向讀者介紹了正版《故宮日曆》的鑑別方法:
一看封面:正版顏色為正紅,封面布是用棉布染色,手感好,不起毛;盜版封面顏色稍淺,類似化纖材質,手感光滑,易起毛。正版封面文字燙印精美雅緻,“故宮出版社”字體清晰。盜版封面的燙版文字粗糙,並有糊版之處。
二看腰封:正版腰封是淺黃色的萬字紋底紋,首行文字“2019年己亥年生肖”有明顯空格,絕不會壓住《故宮日曆》的“歷”字。而盜版腰封顏色偏紅,首行文字“己亥年生肖豬”中間沒有空格,腰封明顯壓字。腰封上定價的格式不一致,正版為:“定價:76元”,盜版則為“定價:76元整”。正版腰封的條形碼可以掃描識別,盜版無法掃描。
三看書脊LOGO:正版的燙金層次清楚飽滿、勻稱美觀。盜版書豬的嘴部、眼部、腿部、尾部和身上的花紋都有糊版和簡化缺陷。
四看內文:正版為特供用紙,並有圖層,印刷精美。盜版紙張既不光滑,又沒有圖層,印刷顏色偏黃偏暗,圖片色彩呈現較差,用放大鏡看會有網點,系掃描正版影印。直觀看,正版《故宮日曆》因為紙質精細,要比盜版日曆厚度略薄一些。
故宮出版社呼籲讀者從正規渠道——如天貓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故宮書店微信旗艦店及各地新華書店等購買。據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目前2019年《故宮日曆》在噹噹、京東等正規網商平台上基本都是以六折銷售,售價為40餘元,並不比盜版的價格高出多少。 [17] 
2019年8月,2020年《故宮日曆》正式發行,此後又發生讀者誤購盜版的事件。為方便讀者進行鑑別,故宮出版社還專門給出了一份視頻版“防偽指南”。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