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放逐

(漢語詞語)

鎖定
放逐,漢詞詞語,拼音fàng zhú,意思是指流放。出自《戰國策·魏策一》。
中文名
放逐
拼    音
fàng zhú
外文名
banish
釋    義
流放
出    處
戰國策·魏策一》
注    音
ㄈㄤˋ ㄓㄨˊ [1] 

目錄

放逐解釋

古時候把被判罪的人流放到邊遠地方; [1] 
黑幫幫規:放逐。意指犯了幫會相應幫規的人,會被永遠驅逐出幫會所在地,沒有幫會的批准,決不能回來。

放逐出處

《戰國策·魏策一》:“昔者,三 苗 之居……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 禹 放逐之。”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昔 堯 舜 放逐骨肉, 周公殺 管 蔡 ,天下稱聖,不以私害公。”
金·王若虛《文辨二》:“ 柳子厚 放逐既久,憔悴無聊,不勝憤激,故觸物遇事輒弄翰以自託。”
韓北屏《非洲夜會·酋長的故事》:“﹝酋王﹞過了四年囚禁生活,最後被放逐到 塞舌爾羣島。”亦泛指驅趕。
魯迅《三閒集·在鐘樓上》:“我抱着夢幻而來,一遇實際,便被從夢境放逐了,不過剩下些索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