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支坪街道

鎖定
1958年,仁沱、支坪、白溪三鄉合併設立仁沱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仁沱、白溪、支平三個公社。1984年改仁沱公社為仁沱鄉。1985年撤銷仁沱鄉,設立仁沱鎮。2001年由原仁沱鎮、支坪鄉、真武鄉三個鄉鎮和白溪鄉部分村合併設立新的仁沱鎮,鎮政府駐金鈎灣。2004年5月撤銷仁沱鎮設立支坪街道辦事處。2012年6月撤消支坪街道改為支坪鎮。政府駐地轄區不變·
中文名
支坪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重慶市江津區
面    積
81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36680人(2010年) [1] 

支坪街道村情概況

支坪鎮地處江津區東部,位於筍溪河與綦江、綦江與長江的交匯處。“兩江一河”穿境而過,流域12.6KM,辦事處駐地離江津城區26公里。辦事處東部是江津市的三大槽口(龍門槽、碑槽、華蓋槽)之一的龍門門槽山脈。這裏綠蔭滴翠,連綿20多公里。西面是太公山。全辦事處幅員面積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635畝,森林面積3.8畝,總人口36680人(2010年),轄14個村居106個社組,轄區內有“仁沱子”、白溪、支坪、真武等集市。花鋪村已成為渝西農業第一村。全街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億元,同比增長16.5%;工業增加值11500萬元,同比增長25.3%;社零總額15700萬元,同比增長21.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000萬元,同比增長21.8%;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比2009年增加641元,同比增長10.1;地方財政收入629萬元,佔全年計劃120 %,合同引資2.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000萬元。

支坪街道區劃調整

1958年,仁沱、支平、白溪三鄉合建為仁沱人民公社,下設二十四個管理區。1961年,分置為仁沱、白溪、支平三個公社,隨即改管理區為大隊。1984年改仁沱公社為仁沱鄉,下設村、組。1985年始建鎮,2001年鎮(鄉)行政區劃調整時,由原仁沱鎮、支坪鄉、真武鄉三個鄉(鎮)和白溪鄉部分村合併組建為新的仁沱鎮,鎮政府駐地金鈎灣,轄1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4個居民小組。2004年5月撤仁沱鎮建支坪街道辦事處。2005年10月進行村(居)規模調整,將原有5個社區8個行政村調整為4個社區2個行政村。2012年6月,撤銷支坪街道辦事處,恢復支坪鎮。

支坪街道地理情況

支坪鎮地處江津主城東部,距離江津主城區15分鐘車程,重慶主城區半小時車程。東有江津市的三大槽口(龍門槽、碑槽、華蓋槽)之一的龍門門槽山脈,西有太公山,綠蔭滴翠,連綿20多公里,形成兩道綠色屏障。全辦事處幅員面積8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635畝,森林面積38000畝,總人口36680人(2010年),轄6個村(居)51個社(組),有“仁沱子”、白溪、支坪、真武等集市。境內有筍溪河、綦江、長江三條河流,“兩江一河”穿境而過,流域達到了12.6KM。楊珞路(在支坪境內約10公里)和仁屏路(在支坪境內約6.5公里)兩條交通主幹道將支坪與江津主城和先鋒、西湖、珞磺等相鄰鄉鎮連接起來,村級公路已實現村村通,陸運交通便捷。

支坪街道支柱產業

支坪鎮花鋪村規模發展蔬菜生產並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已成為渝西特色農業第一村,其大棚蔬菜基地是重慶市的13個無公害蔬菜基地之一,其特色和精品蔬菜遠銷毗鄰省市縣。花鋪村已成為江津市特色農業發展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支坪境內仁沱和真武兩個集鎮,歷史文化底藴深厚,真武場鎮已被重慶市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王爺廟新石器時代遺址、客家會館、聖旨碑、贔屓龜羣、望鄉台等人文景觀和龍頭溶洞、三江映綠等自然景觀,將為支坪街道辦事處的旅遊資源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為支坪發展特色城郊旅遊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 、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6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