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

鎖定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中主李璟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全詞語言雅潔,感慨深沉。
作品名稱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
作品別名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
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鈎
作    者
李璟
創作年代
五代十國時期
作品出處
南唐二主詞
文學體裁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作品原文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1-2]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註釋譯文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詞句註釋

⑴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後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後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為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鈎:玉製的掛鈎。為簾鈎之美稱。
⑶依前:依然,依舊。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裏形容春恨籠罩。重樓:層樓。
⑷悠悠:形容憂思不盡。
⑸青鳥:傳説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裏指帶信的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⑹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⑺綠波:綠色水波。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説法不一。這裏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這裏泛指江南之地。“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3-5]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白話譯文

輕輕地捲起珍珠門簾,掛在玉鈎上。看着門外的春景,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怨氣,籠罩了整所高樓。柔弱的花兒隨風飄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讓我思緒縹緲,閒愁點點。
青鳥帶不回遠方我懷念之人的丁點音信,雨中綻放的丁香花開出團團的愁怨。那綠色水波,浩浩蕩蕩從三峽奔騰而下,遠遠望去,碧濤與蒼茫的暮色連成一片,長空萬里,水天一色。 [5]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代思婦寫春愁。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三十二雲:“王感化,建州人。善謳歌,聲韻悠揚,清振林木。初隸光山樂籍,後入金陵,系樂部為‘歌板色’。保大中絕有寵。元宗暑月曲宴相臣嚴續等於北苑,有老牛息大樹之陰,命樂工詠之,感化遂進曰:‘困卧斜陽噍枯草,近來問喘更無人。’續等有慚色。元宗嘗作《浣溪沙》二闋,手書賜感化,“菡萏香銷翠葉殘”與“手卷珠簾上玉鈎”是也。後主即位,感化以詞札上,後主感動,優賞之。”《詩話類編》曰:“李嗣主宴苑中有白野鵲飛集,嗣主令感化賦詩,應聲曰:‘碧山深洞恐遊遨,天與蘆花作羽毛。要識此來棲宿處,上林瓊樹一枝高。’嗣主大悦,手寫《浣溪沙》賜之。” [5]  [6]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作品鑑賞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着筆,寫春恨所以產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鈎”,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敍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説‘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捲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蕩。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裏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裏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着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説,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果。“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説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後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雲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結”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鬱結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獨創就在於將丁香結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徵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悽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工穩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脱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鈎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裏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廣。“接天流”三個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滿“春恨”的人事內容究竟具體何指。據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為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並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這樣看來,詞中的春恨就不是這位風流天子對景抒情的一般閒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而“青鳥”句就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託了。 [7]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名家點評

阮閲《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二引《翰府名談》:李煜作詩,大率都悲感愁戚,如“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鬢從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之類。然思清句雅可愛。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漫叟詩話》雲:“前人評杜詩云:‘紅豆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若雲:‘鸚鵡啄殘紅豆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餘謂詞曲亦然,李景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鈎”,或改為“珠簾”。舒信道有曲雲“十年馬上春如夢”,或改雲“如春夢”,非所謂遇知音。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卷一:落花一事而用意各別,亦各妙。
王世貞《藝苑卮言》:“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非律詩俊語乎?然是天成一段詞也,著詩不得。
陳廷焯《雲韶集》卷二十四:那不魂銷,綺麗芊綿。置之元明以後,便成絕妙好詞,緣彼時尚以古為貴故。
黃蘇《蓼園詞選》:按“手卷珠簾”,似可礦日舒懷矣,誰知依然“恨鎖重樓”。所以恨者何也?見落花無主,不覺心共悠悠耳,且遠信不來,幽愁空結。第見三峽波接天流,此恨何能自已乎!清和婉轉,詞旨秀穎。然以帝王為之,則非治世之音矣。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此調為唐教坊曲,有數名。《詞譜》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樂府雅詞》名《推破浣溪沙》,《高麗樂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詞,又名《南唐浣溪沙》。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別體。其結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盪漾出之,較七字結句,別有神味。《翰苑名談》雲:“清雅可通。”《弇州山人詞評》稱“青鳥”二句為“非律詩俊語乎?然是天成一段詞也,著詩不得”。
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彙箋》引李於鱗:上言落花無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又云:寫出闌珊春色,最是惱人天氣。 [6]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鈎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南唐第二代皇帝。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説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長子。升元七年(943年)即位,改元保大。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又為避後周信祖(郭璟)諱而改名李景。廟號元宗。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詞存四首,意境較高,風格悽怨深遠,後人將他和李煜的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2
  • 2.    曾昭岷 等.全唐五代詞.北京:中華書局,1999:725-727
  • 3.    楊敏如.南唐二主詞新釋輯評.北京:中華書店,2003:7-12
  • 4.    唐圭璋 潘君昭 曹濟平.唐宋詞選注.北京:北京十月出版社,2019:84-85
  • 5.    東籬子.李煜詞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273-286
  • 6.    王兆鵬.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83-485
  • 7.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17-119
  • 8.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