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擊梧桐·香靨深深

鎖定
《擊梧桐·香靨深深》是北宋詞人柳永所作的一首婉約詞。詞的上片介紹詞人與這位女子過去的恩情和離別時的約定,表達出對再續前約的擔憂。下片則以女子的書信看出了她的情感變化,對她的盟約和對自己的忠誠提出了疑問。該詞的精妙在於情感層次的步步加深,怨望之情娓娓道來。
作品名稱
擊梧桐·香靨深深
作    者
柳永
創作年代
宋代
出    處
全宋詞
作品體裁

擊梧桐·香靨深深作品原文

擊梧桐1
香靨深深2,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與3。自識伊來,便好看承4,會得妖嬈心素5。臨歧再約同歡6,定是都把、平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未免千般思慮。
近日書來,寒暄而已,苦沒忉忉言語7。便認得、聽人教當8,擬把前言輕負。見説蘭台宋玉9,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10。行雲何處去。 [1] 

擊梧桐·香靨深深註釋譯文

擊梧桐·香靨深深詞句註釋

1. 擊梧桐:詞牌名,柳永所作此詞為雙調一百八字,見《樂章集》,注“中呂調”。前段十句四仄韻,後段九句四仄韻。
2. 靨(yè):酒窩。
3. 雅格:典雅格致。天與:天生的。
4. 好看承:好好看待,小心護持。
5. 妖嬈:嬌豔美好。
6. 臨歧:當歧路而分手時。
7. 忉忉(dāo dāo):絮絮叨叨,指那些親暱的話語。
8. 認得、聽人教當:皆是使人認為的意思。
9. 見説:聽説。蘭台宋玉:宋玉風賦》:“楚襄王遊於蘭台之官,宋玉、景差侍。”後人遂把“蘭台”和宋玉連稱,或稱宋玉為“蘭台公子”。
10. 試與問:試問。此下二句用《高唐賦》典,巫山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後人便將“朝朝暮暮”形容愛人之間的感情極好,朝夕不離,猶雲:本當朝朝暮暮相守,可你將往何處去呢?對對方的疏離表達怨望之情。 [2] 

擊梧桐·香靨深深白話譯文

清香的臉蛋有深深的酒窩,姿態嫵媚動人,這特殊容顏和高雅氣質彷彿是老天賜予的。自認識她以來,得她殷勤看顧,也瞭解到她的情愫芳心。想在分別之時再約她一起歡聚,那麼,我們肯定都會像戀人一樣互許平生。可我又害怕恩情破碎容易,成全卻很難,不由得思緒萬千。
最近她寫給我的信中,只是寒暄幾句,沒有那種絮絮叨叨親切的言語。於是便想到了,她準是聽了別人的教唆,想把曾經的海誓山盟辜負。聽説在蘭台公子宋玉多才多藝,善詞着賦。試問,我們的愛情本當像楚王和巫山神女那樣朝雲暮雨,相愛相歡,可行雲將往何處去呢?

擊梧桐·香靨深深創作背景

據南宋初年楊湜的《古今詞話》記載,柳永曾在江淮愛上一個官妓,臨別時相約再見。及柳永來到京師,日久未回,官妓有他心。柳永聞言傷感,遂作此詞,並託人寄與官妓。 [2] 

擊梧桐·香靨深深作品鑑賞

擊梧桐·香靨深深文學賞析

這首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敍述了詞人與一位風塵女子的感情經歷。該詞對怨情的抒發,不像唐人的閨怨詩那樣,往往只寫一點、一面或一個瞬間。《擊梧桐》反映的是從相知到分離,再到相思的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敍事性。
此詞上片,回憶過去的相知和別離。首三句是詞人見到這位女子時的情景,“香靨深深”,塗抹了香粉的臉蛋上有一對深深的酒窩;“姿姿媚媚”,姿容足以媚悦於人;“雅格奇容天與”,格調、容貌出眾,是天所給予的,可見詞人對於她是一見鍾情。“自識伊來”三句,是對過去相知相愛的甜蜜的回憶,洋溢着幸福感。先概括地説,從一開始認識,便蒙她很好地照顧自己,然後着重地指出最突岀之點:“會得妖嬈心素”,理解得了她一片嬌媚的內心情愫。俗話説:千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而她的這片心意使他念念不忘。
“臨歧再約同歡”兩句,是對過去分別時的回憶。當時的依戀之情,躍然紙上,充分地表現那對未來的美好的希望。在那岔道上,一對情侶時而淚眼相看,時而破涕為笑,時而海誓山盟。“又恐恩情”三句,是新別後的擔憂,因為在煙花路上,誰能保證她的“同歡”之約、“相許”之言,不會一走了之?所以,詞人對別時“再約同歡”的美夢,會產生“易破難成”的“千般思慮”。在這思慮當中,包含很多惆悵與忐忑。
下片,抒寫現在的怨恨和相思。首三句,表現得到戀人書信後的不滿。一對情侶,如果是真心相愛的話,她分離後應該是非常痛苦,非常憂傷的,然而來信中只是冷淡地寒暄幾句,沒有那種綿綿關切的言語,使得詞人心底的期盼落空,轉而胡思亂想,“便認得、聽人教當”,腦海中出現了這幅場景,被別人教唆,想把曾經的誓言都辜負,這反映了他的患得患失的心態。最後一句引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和巫山神女的典故,詞人希望他的愛情也同《高唐賦》裏的那樣,但現實生活中那位“行雲”,她的行蹤飄忽不定無法尋覓。
全詞以委婉的手法,將詞人從相見、相知、相愛到離別的感情經歷娓娓訴説,句句滿含着對戀人的深情,也體現了他因用情產生對戀人變心的猜測與怨意。 [3] 

擊梧桐·香靨深深名家點評

當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星琦柳永集》:細繹此詞,有一點特殊處,即上片是男子的口氣,而下片則轉為女子聲吻。通體讀來,氣息並未阻斷。關鍵是“又恐”以下三句,即過片之處,已自然轉換。也就是説,“千般思慮”的是女子,而非男子了。如此結構形態,一筆翻作兩面,得尖新靈巧之趣。 [4] 

擊梧桐·香靨深深作者簡介

柳永(984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峯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存世詞作有《樂章集》,柳永亦善詩文,多佚。 [5] 
參考資料
  • 1.    馬瑋.《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 柳永詩詞賞析》.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1月:第153頁
  • 2.    袁行霈.《柳永詞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3月:第136頁
  • 3.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柳永詞辭典鑑賞》.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07頁
  • 4.    王星琦.《柳永集》.江蘇:鳳凰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85頁
  • 5.    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