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鎖定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始建於一九五○年,是撫順市唯一一所朝鮮族高級中學,1947年春,在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鄉鮑家村,由韓國教育會家長委員會、基督教會等團體發起,成立了一兩朝鮮族的中學一一槿明中學。1948年10月31日撫順解放。撫順解放後,遼東省派來的工作組在撫順成立了一個朝鮮族工作組。在這個工作組的領導下,撫順朝鮮族普通學校於1949年3月得到了恢復。1950年 3月 20日,撫順市朝鮮族中學在位於撫順市西南部的解放街朝日小學(朝鮮族小學)正式宣告成立
中文名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創辦時間
一九五○年
類    別
朝鮮族高級中學
所屬地區
撫順市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歷史沿革

老校舍
老校舍(2張)
解放前,撫順市沒有朝鮮族自己的中學。1947年春,在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鄉鮑家村,由韓國教育會家長委員會、基督教會等團體發起,成立了一兩朝鮮族的中學一一槿明中學。1948年10月31日撫順解放。撫順解放後,遼東省派來的工作組在撫順成立了一個朝鮮族工作組。在這個工作組的領導下,撫順朝鮮族普通學校於1949年3月得到了恢復。1950年 3月 20日,撫順市朝鮮族中學在位於撫順市西南部的解放街朝日小學(朝鮮族小學)正式宣告成立。
作為東北地區歷史悠久的朝鮮族獨立高級中學,學校自建校以來,深受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在全市5萬朝鮮族同胞支持下,歷經學校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學校的建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1962年被確定為遼寧省首批“重點中學”,2007年被命名為“遼寧省示範性高級中學”,是“全國民族教育先進單位”、 “遼寧省民族教育先進單位”、 “遼寧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新課程改革樣板校”、“撫順市文明單位”、“撫順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建校初期校址在新撫區西三街,校名為撫順市立朝鮮中學;1954年11月,校址遷至順城區新華二路15號,校舍為蘇式二層教學樓。由於受極左影響校名一度被更改為“撫順市三十二中”(1960.9)、“撫順市房產局五·七學校”(1969.3)、“撫順市朝鮮中學”(1970.9),1977年9月更名為“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學校佔地面積26572平方米(原佔地面積32220平方米),綠化面積3000平
校慶文藝演出 校慶文藝演出
方米(原綠化面積4400平方米)。2005年市政府投入1300萬元為我校新建了建築面積為10000平方米的五層教學樓與體育館、學生食堂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大樓(體育館面積1000平方米,食堂面積1000平方米)。學校另有3394.27平方米的實驗樓和3995平方米的宿舍樓。教學主樓以朝鮮族傳統樂器“長鼓”的外型為藍本建造,設計獨特、結構精巧、氣勢雄渾,與實驗樓、宿舍樓和諧相稱,又與庭院中的蒼翠松柏、芬芳花草、假山瀑布,相映成趣;教學樓正北門外中央屹立着富於民族特色的漢白玉雕塑——“綠之夢”:朝鮮族少女身着民族服裝,右手持書本站立,左手放飛鴿子,象徵着朝一中莘莘學子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報效民族與國家的遠大志向。 學校現有教師107人,初中教師46名,高中教師61名;高級教師47名,佔教師總數的44%其中一級教師49名,佔教師總數的45.8%;有教學班23個,其中初中部11個班,高中部12個班,並設留學生部一個。學校現有在校生849名,其中初中部423名,高中部426名。為加強日語教學工作,我校先後邀請日本海外協力機構的3名日本外教到我校任教。 教學設施、設備配套完善。實驗樓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2個,並分別配有準備室和儀器室;圖書館藏書4.3萬多冊,學生閲覽室2個,教師閲覽室1個;語音室2個,學生專用微機教室2個,電教室、音樂室、舞蹈室各1個,多媒體教室2個。學校本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的辦學宗旨,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根據民族學校學生實際出發,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民族語、漢語和外語進行教育教學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模式、新方法,闖出了一條“低分進高分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素質教育新路子;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個性發展,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成才;通過各種德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986年以來,我校學生在高考中多次獲得市、省級文、理科狀元,先後考入清華大學2名,北京大學11名。 學校加強國際文化交流,1995年與韓國三育高等學校、2000年與韓國真善女子高等學校、楮洞高等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積極開展互訪活動,不斷增進了解和友誼,活躍了不同層次的文化交流。肩負着民族教育的重託,撫順市朝一中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腳踏實地,務實求進,勇於探索,譜寫了民族教育發展的輝煌篇章。“多少事,從來急”,朝鮮族仁人志士高瞻遠矚,經上級組織部門的協調批准,學校於1952年3月增設了高中部,1955年7月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升入高校深造或走向社會主義建設行列。1985年,原初中部併入市朝二中,學校由完全中學變為獨立高中。1985年開始,學校增設“師範班”,為撫順市師範學校代培朝鮮族師範生,分別於1985、1987、1989、1991年招收四批師範生,為農村朝鮮族小學輸送了大批教師;1993年,學校設立撫順市朝鮮族職業高中班,形成“一套班子,二塊牌子”辦學模式,此辦學格局至今在省內重點中學尚屬首例,到1997年共有二批95名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或升入上一級學校深造。為加強朝鮮族教育,根據我市朝鮮族教育發展的實際,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60年校慶上金光山校長致辭
60年校慶上金光山校長致辭(2張)
2006年9月朝二中合併到我校,我校又迴歸完全中學辦學模式。2007年3月朝三中初中部也併入我校。建校60年來,共有13774名畢業生升入高等學府或走向社會。他們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承母校的光榮傳統,愛黨愛國,敬業務實,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回報祖國,回報人民,為家鄉和母校的建設不斷添光着異彩。
在學校發展步入花甲之際,藉着六十年校慶的東風,朝一中人正在以昂揚的鬥志、嶄新的精神風貌,努力踐行着科學發展觀,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於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之中,為實現“一流校園、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成績”的辦學目標而勇往直前。學校地址: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新華2路15號。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地理位置

中國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新華2路15號。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師資力量

剛建校時,學校只有三名教導主任許東深,9名任課教師和186名學生。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課程設置

設置的課程有朝文、俄語;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動物、植物、體育等。而朝一中則與普通高等中學的課程設置相同,再此基礎上增加朝鮮語,日語班學習日語替代英語。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政治教育

學生公寓 學生公寓
教師和學生都是剛從舊社會過來,絕大多數人不懂得革命道理。所以,把對師生進行革命的政治教育的問題擺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對師生進行了形勢和任務的教育,反對蔣家王朝,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教育、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教育以及新民主主義和馬列主義的教育。從而,在很短的時間內提高了師生階級覺悟和政治覺悟。大大激發了師生痛恨舊社會、不忘階級苦、民族恨、熱愛新社會、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和熱愛人民解放軍的激情,更加激發了師生為革命而教、為革命而奮發讀書的熱情。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學生來源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一角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一角
學生的多數是市內的和原槿明中學的學生,一部分學生來自新賓、清原等地。學生中有4、5人已是為人之父,大部分學生的年齡大,90%的學生是男生,學生的家庭經濟請況都很困難,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有三個年級,共四個教學班,一年級有二個班。

撫順市朝鮮族第一中學建立學生會

朝一中新校舍 朝一中新校舍
撫順市成立朝鮮中學學生會,是建校後不久就組織起來的。學生會設主席、副主席、總務部長、學習部長、體育部長等。首屆學生會主席是文相禹,在學校領導機構不健全的情況下,學生會在組織全體學生努力學習功課,加強紀律,搞好生活,開展體育、衞生活動。組織生產勞動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