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撫(拼音:fǔ)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説文解字》小篆,也見於《莊子》《左傳》等先秦著作。撫本義為撫摩、輕輕地按着。引申為安慰,安撫,進而引申為愛護。由撫摩又引申為拍,敲,進而引申指撥弄,彈奏。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注音字母
ㄈㄨˇ
部    首
總筆畫
3+4
筆順編號
1211135
繁體字
異體字
𢻲、𢻬、𢸮、𨑑、𢺌、𢪑、𫞶
平水韻
上聲七麌 [5] 
倉頡碼
QMKU
鄭    碼
DAGR
統一碼
基本區 U+629A
四角碼
5101₂
字    級
一級(0613) [1]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形聲字。篆文作圖1,從“”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無”為聲符,不兼義。“”是“舞”的本字,義為“跳舞”,和“撫”本義無關。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將部分筆畫合併,楷書繁體則直接沿襲隸書。因為繁體“無”字簡化為“無”,所以繁體“撫”字也類推簡化為“撫”。 [2] 
説文解字》還收錄了一個古文“𨑑”,這個字最早見於戰國。商承祚《説文中之古文考》:“‘𨑑’為逃亡之專字,而亦可借為撫。”“亡、無古一字。”
撫的本義指用手輕輕地按。雙音詞“撫摩”就是用手輕輕地按並來回移動。一些文章中常用“撫摸”,意思也差不多。“撫”還和“拊”相通,是“輕拍”的意思。《釋名·釋姿容》:“撫,敷也,敷手以拍之也。”把手放在物體表面,然後再輕輕地拍打。類似的還有“撫掌”“撫劍”“撫胸”等。“撫,安也。”《説文》的訓釋揭示了“撫”字字義更深層的含義。“撫”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其中還包含着使“撫”的對象“安心”的目的。現代也還説“撫慰”“安撫”。
撫還可以用於抽象的接觸,如“撫今追昔”就是接觸到今天的事情而緬懷、回想過去。這個撫就當接觸講。
“撫”字“佔有”“據有”的意義也是由“安撫”引申來的。《左傳·襄公十三年》:“撫有蠻夷。”這個義項要結合古代華夏諸國對四方小國的征服政策來理解。孟子提出“王道”與“霸道”之分,前者是依靠安撫、教化與小國建立良好關係。後者是依靠武力征服,強迫異族歸順。“王道”一向是受到推崇的征服方式,用“撫”來表示通過“王道”實現的對異族的統治是貼切的。
巡撫”一詞也是由此而來。“巡撫”開始是“巡視”“安撫”的意思。《古文苑》中有班固作《車騎將軍竇北征頌》:“親率戎士,巡撫疆域。”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遣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這時的“巡撫”還不是專任的地方官員,仍含有上級到地方“巡視”“安撫”的意思。到了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派大理卿胡槩、參政葉春巡撫浙江,才設置了“巡撫”這一專職。後來官員任某地巡撫索性就説“撫某地”。 [6-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用手輕輕按着。
stroke
陶潛《歸去來兮辭》:“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巴金《海行雜記·鄉心》:“明月陪伴着我,微風輕撫着我。”
撫摩
用手按住或握住。
press
《禮記·曲禮上》:“車驅而騶,至於大門,君撫僕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
屈原《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潘岳《藉田賦》:“於是我皇乃降靈壇,撫御耦,坻場染屨,洪縻在手,三推而舍,庶人終畝。”
撫劍;撫臆
用同“”。拍,輕擊。
clap
《儀禮·鄉射禮》:“左右撫矢而乘之。”
潘岳《金谷集作詩》:“揚桴撫靈鼓,簫管清且悲。”
撫掌;撫胸;撫案
撥彈;彈奏。
pluck
《韓非子·外儲説右下》:“令田連、成竅共琴,人撫一弦而揮,則音必敗,曲不遂矣。”
郭璞《遊仙詩》之三:“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
撫琴
據有;佔有。
occupy
《禮記·文王世子》:“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

倚靠;憑藉。亦引申為乘車駕船。

張衡《東京賦》:“天子乃撫玉輅,時乘六龍。”
張衡《南都賦》:“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亂北渚兮揭南涯。”

順應;依循。

《尚書·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於五辰,庶績其凝。”
屈原《九章·懷沙》:“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安慰;慰問。
console
《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師,曰:‘……若以君靈撫之,世以事君。’”
《墨子·節用中》:“古者堯治天下,南撫交址,北降幽都。”
梅曾亮《總兵劉公清家傳》:“公撫民及士卒,皆以兒子畜之,人樂為死。”
撫慰;撫卹;安撫
愛護;養育。
foster
《尚書·泰誓下》:“撫我則後,虐我則讎。”
王安石《答虞醇翁》詩:“感子撫我厚,欲言只慚羞。”
撫育;撫養;撫孤;撫稚
招撫;舊時指統治者用籠統的手腕使武裝反抗者或盜匪投降歸順。

李鬥《揚州畫舫錄·橋西錄》:“惟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不受撫。”

收斂。

宋玉《神女賦》序:“於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

治理。

《逸周書·大聚》:“維武王勝殷,撫國綏民。”
曹操《請爵荀彧表》:“研精極鋭,以撫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抵臨;巡。

《莊子·在宥》:“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
嵇康《答難養生論》:“神馳於利害之端,心騖於榮辱之途,俯仰之間,已再撫宇宙之外者。”

指任巡撫之職。

王世貞《觚不觚錄》:“及餘以副都撫鄖陽,所見主事以上,無不僉坐者。”

抵補;彌補。

《管子·山國軌》:“高田撫間田,山不被。”

名詞
古代官名巡撫的省稱。

《明史·流賊傳·張獻忠》:“沅撫李幹德、總兵孔希貴等據陳陵磯拒戰。”
《清史稿·職官志三》:“初沿明制,督、撫系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銜,無定員。”
撫軍;撫台;撫署;撫院
(Fǔ)古州名。漢豫章郡地,陳置撫州。故地在今江西省臨川



動詞
通“”。掩,覆。
cover;hide
《淮南子·原道訓》:“神與化遊,以撫四方。”
俞樾《諸子平議·淮南內篇一》:“撫,讀為幠。《説文·巾部》‘幠,覆也。’古書或以撫為之。”
撫世
形容詞
通“”。茫然自失的樣子。

路粹《為曹公與孔融書》:“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介,當收舊好,而怨毒漸積,志相危害,聞之撫然,中夜而起。”

動詞
同“”。仿效;模仿。

《管子·版法》:“管子對曰:‘不然。夫學者所以自化,所以自撫,故君子惡稱人之惡。’”
王明清《揮麈前錄》卷三:“多睦子家丞印……篆文印樣,皆出諸印右,嘗撫得之。”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芳武切(fǔ)
安也。從手無聲。一曰循也。
𨑟(𨑑),古文從辵、亡。 [10] 

説文解字注

安也。從手,𣞤聲。
段注:芳武切,五部。
一曰揗也。
段注:揗,各本作循,今正。揗者,摩也。拊亦訓揗,故撫、拊或通用。 [11] 

廣韻

芳武切,上麌滂 ‖無聲魚部(fǔ)
撫,安存也。又持也。循也。芳武切。十三。
𢻬,上同。 [12]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撫·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fǔ)《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並音捬。《説文》:安也。《增韻》:慰勉也。《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注:撫,猶有也。疏:撫為存撫,故為有也。《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
又《説文》:一曰循也。《書·皋陶謨》:撫於五辰。
又《廣韻》:持也。
又按也。《禮·曲禮》:君撫僕之手。又:客跪撫席而辭。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國君撫式。注:撫,猶據也。
又拍也。《儀禮·鄉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
又揚子《方言》:拊、撫,疾也。郭璞注:謂急疾也。
又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
(mó)又《集韻》蒙逋切。與摹同。
《韻會》:通作拊。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4]

書寫提示

“扌”窄“無”寬,頂部“扌”高,底部左右旁齊平。“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無”短橫從豎中線起筆,與左旁“扌”的橫筆大致持平;第二橫較長,從“扌”旁提尖右側起筆,在橫中線;撇筆撇尖伸向“扌”下側;乚(豎彎鈎)的鈎尖超出橫筆右端。 [3] 

書法欣賞

篆書 [14] 
隸書 [15] 
楷書 [16] 
行書 [17] 
草書 [18]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wo
王力系統
ǐwa
董同龢系統
juaɡ
周法高系統
jwaɣ
李方桂系統
ph
jagx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w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wo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u
擬音/王力系統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ph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pfʰ
ǐ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9]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韻部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九麌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芳武切
pʰjuo
集韻
平聲
上平十一模

合口呼
一等
次濁
蒙脯(晡)切
mo
上聲
九噳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斐父切
pfʰio
韻略


上聲





斐父切

增韻


上聲





斐父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fu
中州音韻


上聲
魚模





葉敷上聲

洪武正韻


上聲
五姥


全清
斐古切
fu
分韻撮要

陰上
第十二孤古故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9]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0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65頁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97
  • 4.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7]
  • 5.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2-07]
  • 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96-397
  • 7.    丁義誠,張國慶,崔重慶.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1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48-150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403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1012.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706.
  • 11.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 3 全注全譯版[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1672.
  • 12.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62
  • 13.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369頁
  • 14.    撫 篆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2-07]
  • 15.    撫 隸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2-07]
  • 16.    撫 楷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2-07]
  • 17.    撫 行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2-07]
  • 18.    撫 草書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2-07]
  • 19.    “撫”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