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

鎖定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指中國撒拉族特有建築形式籬笆木樓的傳統營造方法,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撒拉族的古民居籬笆樓,是土木石混為一體的古老民居建築,因樓房牆體大部分用藤條編織而成,故得名籬笆樓。1989年國家發行的民居郵票,其中的青海民居就是撒拉族籬笆樓。其營造技藝積澱着撒拉族特有文化現象,是高原上難得一見的、具有一方民族區域特色建築藝術。對研究撒拉族的民俗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認定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為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的保護單位。
中文名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
所屬民族
撒拉族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歷史淵源

圖2 撒拉族古民居籬笆樓 圖2 撒拉族古民居籬笆樓 [1]
撒拉族大約於13世紀(元朝初期)從撒拉克(土庫曼斯坦境內)遷移到循化縣。撒拉族古民居籬笆樓是一種木、石、土混為一體的古老民居建築,因樓房牆體大部分用樹條笆樁製作而成,故得名籬笆樓,到21世紀初,在循化縣僅存於孟達地區。孟達地區古稱河關地,自古以來,是甘青交通要衝,從13世紀-14世紀(元代)開始,生活在孟達地區的撒拉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和智慧,開發林地,利用當地自然林木土石資源,同時,與周邊藏、漢、回、土、保安等民族交往,集結豐厚的多民族文化,修建創造了籬笆樓建築。因此,籬笆樓不僅記載着不同時代的建築特徵,也是撒拉族建築風格的歷史記憶,同時積澱着多民族的文化現象,是高原上難得一見的、具有一方民族區域特色的古建築。 [2]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建築特點

圖3 馬進明在展示自己編制的籬笆門 圖3 馬進明在展示自己編制的籬笆門 [3]
據21世紀初調查,保存下來的撒拉族古民居籬笆樓主要位於循化縣黃河岸邊的清水鄉孟達大莊村,這裏緊鄰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籬笆樓建築佈局多種多樣,因地自由搭建,有橫字式、拐角式、三合院式。 [4]  籬笆木樓通常分上、下兩層,上層設卧室、客房等,樓底房間為倉庫、畜圈等。籬笆木樓的樓體框架均由木質良好的松木構成,牆體用雜木枝條編織,兩面抹以草泥,牆體中間為空。房子的門窗和柱子大多雕飾有各種精美的圖案。
使用這種方法建造的樓房,既節省建築材料,又可以減輕樓體重量,同時,中空的牆體冬暖夏涼、透氣性強。撒拉族的籬笆樓設計,以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最具特色。這一時期,撒拉族的社會經濟生活得到了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建房講究牢固、美觀、經濟、變通,突出防風、防震、適用、安全的作用,因而通常選用精良的松類木材。
籬笆樓建築羣,基本上保持了原建形制,保持了當地歷史上撒拉族“當家子”“孔木散”原始的社會基層組織風貌,對研究撒拉族的民俗具有重要意義。21世紀初,青海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這些古建築。 [2]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保護情況

籬笆樓經拆建改修,從20世紀60年代的100多户鋭減到21世紀初的14户,2008年6月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處14-19世紀(明清年間)的精華建築被列入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將1處清代建築的撒拉族古民居樓,搬遷至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館實行復修保護。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人為拆除建築羣落的現象突出,籬笆樓建築瀕臨絕跡。撒拉族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的是房屋的實用及美觀,追求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享受,對於籬笆樓文物價值的認知和撒拉族文化的傳承知之甚少,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 [4]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圖4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傳承人馬進明 圖4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傳承人馬進明 [5]
馬進明,一名撒拉族文化館退休幹部,熟練掌握着籬笆樓的各項編造技藝,被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保護和開發撒拉族古老的建築文化景觀,曾在孟達大莊村舉辦籬笆樓營造技藝培訓,使村民通過培訓進一步認識籬笆樓的文化價值,包括縣政府每年組織舉辦撒拉族古居民樓攝影宣傳展、撒拉族古民居研討會等,以此推動籬笆樓保護和傳承。 [4] 

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序號:968
遺產編號:Ⅷ-185
項目名稱: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
批准文號:國發〔2008〕19號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6]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認定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為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的保護單位。 [7]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