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摶沙

鎖定
摶沙,漢語詞語,拼音是tuán shā,注音是ㄊㄨㄢˊ ㄕㄚ,意思是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比喻團結人民。 [1-2] 
中文名
摶沙
拼    音
tuán shā
注    音
ㄊㄨㄢˊ ㄕㄚ
釋    義
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

目錄

摶沙釋義

1、捏沙成團。比喻聚而易散。
2、.比喻團結人民。

摶沙出處

宋 蘇軾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
元·楊立齋《哨遍》套數:“世事摶沙嚼蠟,等閒榮辱休驚訝。”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訂盟聞難》:“暫時聚首似摶沙,好事多磨莫浪嗟。”
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然則與此輩論交,如摶沙作飯矣。”
梁章鉅《歸田瑣記·滬瀆唱和詩序》:“時霜蟹初肥,因招集行館中,飲酒賦詩。乃不數日即為摶沙之散。”
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蹤跡含沙射,銷骨讒言刺骨悲。” [1] 
清 秋瑾 《感懷》詩:“摶沙有願興亡 楚 , 博浪 無椎擊暴 秦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