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搜山降魔

鎖定
搜山降魔,二郎神帶領神兵神將們搜山降魔的傳説,有相關的畫作與詩詞。從宋朝時候起,以此為表現內容成為常見的繪畫題材,後明、清兩代,不斷有傳本出現。由於神話的主人公為二郎神故畫作簡稱二郎搜山圖。 [1-2] 
中文名
搜山降魔
來源出處
《圖畫見聞志》
主人公
二郎神
相關畫作
克里夫蘭美術館藏宋代〈道子墨寶〉

搜山降魔歷史背景

有關傳説搜山降魔的最早見於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書中提到一位叫高益的人畫有一幅〈搜山圖〉,進貢給宋太宗後被授翰林待詔,但未描述具體內容。至明代《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文集《射陽先生存稿》卷二有相關的詩詞〈二郎搜山圖歌〉,該詩詳細描述了明宣宗時期畫家李在所繪搜山降魔的內容,包括指揮搜山行動的主神二郎神,以及諸神兵與各種動物妖怪激戰的情景。此後,《秘殿珠林》、《式古堂書畫匯考》等亦有其它相關記載。 [3] 

搜山降魔相關畫作

從現存的情況來看,目前傳世的搜山降魔的畫作約有十餘本,分藏於各大博物館及私人手中。
主要包括:
1. 克里夫蘭美術館藏宋代〈道子墨寶〉(無款,白描冊頁,34.2 x 38.4釐米)
搜山圖選自道子墨寶 搜山圖選自道子墨寶
2.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搜山圖〉(蘇漢臣款,設色絹本,殘本,53.3 x 533釐米)
圖1 此卷《搜山圖》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跡 圖1 此卷《搜山圖》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跡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絹本設色《搜山圖》,縱53.3、橫533釐米。此卷為較早較好但不完整的藏本之一。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跡。人物用工筆重彩,衣紋用鐵線描,剛勁有力,形象刻畫生動傳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樹木皴法豪縱,近乎南宋劉松年的風格。與同一題材的各種不同本子比較,此卷是個殘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繪畫技巧卻高出其它各本。圖1描繪二郎神(畫中未出現)率領力士神將搜山除魔的情景。畫面動感強烈,氣氛緊張,寓意正義必定戰勝邪惡。構思新奇,卷後有“蘇漢臣制”四字偽款。搜山圖中描繪神兵神將們耀武揚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種魔怪。魔怪們均是各種野獸變的,有虎、熊、豕、猴、狐狸、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樹精木魅等。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為女子,他們都在神將們追逐下,倉惶逃命,或藏匿山洞,或拒絕受擒。而那些神將們則手持刀槍劍戟、縱鷹放犬,前堵後截,使妖怪無處逃身。
3. 波士頓美術館藏元/明代本(無款,設色絹本,殘本,61 x 806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也藏有一卷《搜山圖》,從畫面表現來看屬於明代摹本。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波士頓美術館的這卷藏品所描繪的內容正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搜山圖所遺失的前半卷內容。因是明代摹本,無論是在造型還是設色上都與原作有或多或少的偏差。但其所提供的信息仍使這卷作品擁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讓世人得以一窺搜山圖全貌。提到“二郎神”還要提及他的獵犬。獵犬本就是構成有關二郎神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4. 普林斯頓大學藏明代〈灌口搜山圖〉(丁野夫款,水墨絹本,48.2 x 935.9cm)
灌口搜山圖 灌口搜山圖
5. 羅原覺藏明代本(無款,水墨絹本,49 x 1008cm)
6. 伯克萊加州大學藏明代本(無款,設色紙本,37.5 x 910.5cm)
7. 雲南博物館藏明代本(無款,設色絹本,44.3 x 606cm)
8. 山東省博物館藏明代本(設色絹本,40.5 x 468cm)
9.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明代本(鄭重本,設色紙本,27 x 847cm)
圖2 圖2
圖2描繪神兵神將們耀武揚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種魔怪。魔怪們均是各種野獸變的,有虎、熊、豕、猴、狐狸、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樹精木魅等。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為女子,他們都在神將們追逐下,倉惶逃命,或藏匿山洞,或拒絕受擒。而那些神將們則手持刀槍劍戟、縱鷹放犬,前堵後截,使妖怪無處逃身。
鄭重,明代畫家。字千里,號無着,安徽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好樓居,日事香茗。善為佛像,必齋沐而後舉筆。丁雲鵬推為趙伯駒後身,亦畫山水小景。摹仿宋元體均精研。
10. 弗利爾美術館藏明代本(李嵩款,水墨紙本,46.9 x 807.2 cm) [3] 

搜山降魔相關詩詞

吳承恩《二郎搜山圖歌並序》
吳承恩《射陽先生存稿》卷一《二郎搜山圖歌並序》,序曰:“二郎搜山卷,吾鄉豸史吳公家物。失去吾十年,今其裔孫醴泉子,復於參知李公家得之。青氈再還,寶劍重合,其奇事也,為之作歌。”歌曰:
李在唯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如生狀奇詭。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星飛電掣各奉命,蒐羅要使山林空。
名鷹搏拏犬騰齧,大劍長刀瑩霜雪。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灑嬌啼血。
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縱。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鏁交纏擒毒龍。
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搗巢無逸寇。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
我聞古聖開鴻蒙,命官絕地天之通。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後來羣魔出孔竅,白晝搏人繁聚嘯。終南進士老鍾馗,空向宮闈啖虛耗。
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
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 [4] 
鄭開禧《二郎神搜山圖歌》
清代鄭開禧《知守齋詩集》中的《二郎神搜山圖歌》:
“明李在畫,後有射陽吳承恩詩”歌曰:耳畔忽似聞怪風,捫紙欲濕妖血紅。
神奸萬億猙且兇,鋌而走險何洶洶。白毛赤羽殷蔽空,馳驟閃電轟豐隆,犀兕之甲鳥號弓。
鼉皮胄鼔聲逢逢。神兵抖擻尋妖蹤,前遮後躡腹背攻。飢蛟肥遺技則窮,狐狸宛轉頭飛蓬。
或碎其首洞其胸,或鋸其角牽其鬃。青獅白猿暨元熊,餘魔悉數難復終。
先清兔窟除蛟宮。海水鼎沸成洪浲。長劍巨斧供擊撞,萬夫畢力擒毒龍。
流覽未已瞠雙瞳,奇觀一若馳域中。最後朱蓋高童童,羣直簇擁來元戎。
作使部曲施神通,整暇若與無事同。由來名將皆雍容,恃有韜略為折衝。
在也筆端有化工,為此狡獪驚愚蒙。射陽意在誅四凶,作詩悼世無英雄。
而我卻念青海東,胡虜猖獗明夕烽。狐號烏合秋徂冬,為鬼為域為沙蟲。
安得將如清源公,指揮將士爭效忠。掃除妖孽還昭融,魑魅魍魎民無逢。
再起李在操筆從,圖成王會昭神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