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握手言歡

鎖定
握手言歡,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李通傳》。 [1] 
這則成語意思是握手談笑,多形容發生不和,以後又和好。其結構為連動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握手言歡
拼    音
wò shǒu yán huān
近義詞
重歸於好握手言和
反義詞
不歡而散
注    音
ㄨㄛˋ ㄕㄡˇ ㄧㄢˊ ㄏㄨㄢ
出    處
《後漢書·李通傳》
語法功能
作謂語

握手言歡成語出處

“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李通傳》) [1] 
後人據此提煉出“握手言歡”這則成語。 [1] 

握手言歡成語故事

李通字次元,南陽人。他的父親叫李守,史書上説李守“身長九尺,容貌絕異,為人嚴毅,居家如官廷”。正是良好的家教,讓李通和他的弟弟李軼均成為當時之才俊。李通很有商業頭腦,年輕時就是當地有名的大富商了。
西漢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一場大饑荒向南陽郡襲來。劉演劉秀一家也經受了這場災荒。老百姓再也無法生存下去了,只要有誰振臂一呼,他們馬上就會起來響應。
起兵前,劉演與當地的豪強商議説:“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劉演的一番議論,實際確定了南陽豪強起兵反莽的最終目的,便是恢復漢家天下。劉秀明白了哥哥劉演的意圖後,便與宛城的地方豪強李通、李軼在宛城一帶,積極為起義做準備。其實在此之前,他們還有一段相互瞭解的過程。
當時,劉秀被王莽朝廷抓捕,在南陽四處躲藏。李通很快就掌握了劉秀的行蹤,他並沒有告發,而是派弟弟李軼去請劉秀來做客。劉秀正落難呢,吃了上頓沒下頓,李通的“召喚”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巴巴地跑去見李通。兩人見了面,惺惺相惜,握手談笑,説起話來沒完沒了。倆人説的正是起兵造反的事兒,這事兒説到了劉秀的心坎上,可他又怕李通設計陷阱來害他,就斜着眼睛試探李通:“這事兒不好弄啊!你父親李守還在長安呢!”李通説:“這個不用擔心,我們早有計劃!”聽李通這樣説,劉秀才放下心,和李通、李軼共謀舉兵反王莽。
雖然李通説得挺好,可是這件事兒到底還是泄露了,李家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守家在長安者盡殺之,南陽亦誅通兄弟,門宗六十四人”。家族遭到這樣的打擊,更加堅定了李通兄弟反抗的決心,他們出錢、出兵幫助劉秀造反。
後來,劉秀宗室劉玄稱帝,拜李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劉秀得勢,李通被封為固始侯,拜大司農。 [2] 

握手言歡成語寓意

“握手言歡”這個成語,講的就是李通跟劉秀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這則典故里的“握手言歡”指握手談笑,原來並沒有曾發生不和,以後又重歸於好的意思,後來提煉為成語後才有了不和以後又重新和好的意思。 [2-3] 

握手言歡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握手言歡”多形容發生不和,以後又和好。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含褒義。 [1] 
運用示例
近代·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八回:“文於去年北上,與公握手言歡,聞公諄諄以國家與人民為念,以一日在職為苦。” [1] 
現代·巴金生之懺悔·兩個孩子》:“一連打了三天,然後那兩位軍閥因為別人的調解又握手言歡了。”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