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換俘

鎖定
換俘(prisoner exchange)是指交戰雙方或敵對雙方,通過溝通協商的方式,互相交換戰俘或被扣押人員。交換戰俘協定,戰爭或武裝衝突各方,在軍事行動進行期間或結束之後,為便於相互交換戰俘而簽訂的國際協定。比如美國與塔利班交換囚徒事件。戰爭中交換俘虜可以把己方有經驗的老兵換回來維持己方的戰鬥力,把對方的俘虜換回去可以減輕己方的後勤壓力,也可以省下不少用於看押的兵力(當然最好只把那些受傷的且不能在短時間內復原的換回去),另外換回己方俘虜還可以提高士氣,讓士兵們覺得即使被俘也是有機會換回來的,這樣可以使他們更英勇的作戰也可以減少被俘後泄密的情況發生。 [1] 
中文名
換俘
外文名
prisoner exchange
別    名
交換俘虜
含    義
互相交換戰俘或被扣押人員
巴以換俘事件
2011年10月17日
定    位
戰爭
美國與塔利班交換囚徒
2014年5月31日
抗美援朝換俘
1952年7月27日
協    議
交換戰俘協定

目錄

換俘事件

2011年10月17日,以色列最高法院批准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哈馬斯)換俘的協議。以色列政府將分兩個階段段釋放1000餘名在押巴勒斯坦人,換取被哈馬斯抓獲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18日,被交換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和巴勒斯坦人分別抵達各自國家,外媒評價此次換俘具有“歷史性”意義。巴以歷史上的幾次換俘情況:
巴勒斯坦釋俘
1983年11月23日,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和以色列開始交換戰俘,24日,雙方完成戰俘交換工作。在這次交換戰俘中,以方釋放了被關押在黎巴嫩南部安薩爾集中營和在以境內的約4500名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作為交換,巴方釋放了6名以色列俘虜。
巴以交換戰俘
1985年5月20日,巴以雙方同時分別在日內瓦、加沙和納布盧斯三個地點交換了戰俘。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在國際紅十字會代表的主持下,巴方在日內瓦國際機場釋放了3名以色列戰俘,以方在加沙和納布盧斯釋放了1000名巴勒斯坦人和153名黎巴嫩進步陣線戰士。2004年3月在以色列“定點清除”中喪生的哈馬斯創始人艾哈邁德·亞辛就是在這批交換戰俘中出獄的。
也門胡塞交換戰俘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4日10時,也門政府和胡塞武裝新一輪換俘工作中的第一批獲釋胡塞武裝人員開始在亞丁國際機場登機。首都薩那方面,相關獲釋人員也開始準備登機。 [2] 

換俘囚犯日

1974年4月17日,名叫馬哈茂德·巴卡爾·希賈茲的巴勒斯坦被關押人員被以色列釋放,成為巴以雙方換俘第一人。此後,每年的4月17日被視為巴勒斯坦囚犯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