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勒斯坦人

鎖定
巴勒斯坦人是西亞阿拉伯人。1948年前為巴勒斯坦地區的基本居民,是主體民族。分佈在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及其他阿拉伯國家
西亞阿拉伯民族之一。1948年前為巴勒斯坦地區的基本居民。“巴勒斯坦”在希臘語中意為“腓利斯丁人之地”。巴勒斯坦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通用阿拉伯文語,屬閃含語系閃語族。多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公元前20世紀左右,巴勒斯坦地區是迦南人的故鄉。公元前13世紀,腓利斯丁人自海上侵入,並在沿海地區建立國家。“巴勒斯坦”遂由此而得名。爾後,迦南人和腓利斯丁人逐漸發生混合,並不斷吸收後來的其他民族成分。
中文名
巴勒斯坦人
外文名
Palestinese
隸    屬
西亞阿拉伯民族
分佈地
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等
類    型
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巴勒斯坦人發展歷史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
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各部落遷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巴勒斯坦人烤制阿拉伯薄餅 巴勒斯坦人烤制阿拉伯薄餅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 
公元前14世紀,希伯來12個遊牧部落入侵迦南地區,吸收迦南文化,並在此定居,於前11世紀末在北部建立以色列王國,在南部建立猶大王國。以後相繼受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王國等帝國統治。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猶太人絕大部分流往世界各地。自公元7世紀起,穆斯林阿拉伯人陸續移入,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遂被阿拉伯化,逐漸形成巴勒斯坦人。大多從事農業,種植小麥、大麥、豆類煙草,飼養牛、驢、馬、駱駝;部分人從事半遊牧業,放牧羊只和少量駱駝。主要食物是麥面烤餅、麥片飯和酸奶;牧民食用奶製品。民族服裝為長衫、粗呢斗篷、黑色燈籠褲;戴白布蓋頭或纏頭。農村多為泥土房或茅屋;城鎮房屋多為磚瓦結構。此後,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期間他們抗擊十字軍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犧牲 [1] 
十字軍東征時期,阿拉伯人為了保衞巴勒斯坦,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使得阿拉伯人統一的夢想破滅,巴勒斯坦迎來了土耳其的統治。 [1] 
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髮生流血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蘇兩國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 [1] 
被炸傷的巴勒斯坦女童 被炸傷的巴勒斯坦女童
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後,受到阿拉伯世界國家排擠,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於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對其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後來阿拉伯國家戰敗,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淪為難民。 [1] 
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1] 
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 [1] 
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被佔領土的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巴解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 [1]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佈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宣言明確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的第181號決議(分治決議)。巴勒斯坦的邊界問題留待以後通過談判解決。 [1] 
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譴責恐怖主義。 [1] 
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談判之後,以色列和巴解組織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計劃。 [1] 
1994年5月4日,巴解組織和以色列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在加沙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1994年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1994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結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1] 

巴勒斯坦人重要人物

亞西爾·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
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Arafat,阿拉伯語:ياسر عرفات‎,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1929年8月出生,日期和地點有爭議(有8月24日於埃及和8月4日與耶路撒冷兩種)。領導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非法侵略。1948年,參加第一次中東戰爭。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1952年,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1959年,組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並出版《我們的巴勒斯坦》一書。1964年,組建“法塔赫”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1969年,任巴勒斯坦解放織執委會主席。1973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89年,當選巴勒斯坦國總統。1991年9月28日,蟬聯總統。10月在突尼斯與蘇哈·塔維爾結婚。199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96年,當選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2004年11月11日,於法國貝爾西軍醫院逝世。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亞辛 亞辛
謝赫·艾哈邁德·亞辛阿拉伯文:الشيخ أحمد ياسين,英文:Ahmed Yassin),1936年出生於加沙。12歲時因為玩足球導致脊柱損傷,不能站立。1948年,年僅12歲的亞辛被以色列軍隊趕出巴勒斯坦,淪為難民。1965年,亞辛在埃及加入了“穆斯林兄弟會”。1973年,亞辛返回加沙,並從事福利慈善事業,盡全力幫助巴勒斯坦人。亞辛1982年秘密成立了“巴勒斯坦聖戰者”。1983年被以色列當局判處13年監禁,1985年被用於交換以色列戰俘。1987年創立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1988年,亞辛再度被以色列當局逮捕,被判處無期徒刑。1997年9月同年10月1日亞辛獲釋。8年的牢獄生活使亞辛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視力、聽覺嚴重受損。2004年3月22日,亞辛在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中身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