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稻6號

鎖定
揚稻6號是江蘇裏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揚稻4號作母本、鹽3021作父本選育而成的秈型常規水稻。 [1] 
揚稻6號在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和陝西省等地方作一季中稻;該品種具有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色濃綠,穗大粒多,結實率和千粒重高,穩產性好,後期轉色好,米質好,田間抗性強等特點。 [1] 
截至2023年9月,“揚稻6號”及其子代品種累計推廣達7億畝以上,創造社會經濟效益超1150億元。 [3] 
中文名
揚稻6號
品種來源
揚稻4號(♀)×鹽3021(♂)
選育單位
江蘇裏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作物名稱
水稻
編    號
蘇種審字第262號、皖品審00010286、國審稻2001002、鄂審稻005-2001、陝審稻2003001

揚稻6號培育過程

揚稻6號是1992年江蘇省裏下河地區農科所以揚稻4號為母本與3201雜交,育成的F1種子經鈷60輻射誘變選育而成的常規中秈品種。 [1] 
1997年,該品種符合江蘇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蘇種審字第262號)。 [2] 
2000年,該品種符合安徽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皖品審00010286)。 [2] 
2001年,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01002)。 [2] 
2001年,該品種符合湖北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鄂審稻005-2001)。 [2] 
2003年,該品種符合陝西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陝審稻2003001)。 [2] 

揚稻6號特徵特性

生育期:江蘇省區試,全生育期145天左右。安徽省區試,全生育期145天左右。國家區試,全生育期135—144天。湖北省區試,全生育期163.2天,比汕優63長0.8天。陝西省區試,全生育期156天左右。 [1] 
農藝性狀:江蘇省區試,株形緊湊,株高115cm左右,莖稈粗壯,葉片寬挺,葉色深綠,分櫱性稍弱,穗大粒重,一般每平方米225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60多粒,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30g左右。安徽省區試,株高115釐米左右,株形緊湊,劍葉挺直,色深,莖稈粗壯,總葉片數17—18葉,分櫱中等。生長清秀,熟相佳,穗長25釐米,穗層整齊,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55,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30克。國家區試,株高115釐米,幼苗矮壯墩實,分櫱力較弱,莖杆粗壯,總葉片數17—18張,葉挺色深,單株成穗7—8個,穗層整齊,穗長24釐米,每穗165粒,結實率90%以上,穀粒頂端有芒或短芒,千粒重30克以上;湖北省區試,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寬挺,劍葉挺直,分櫱力中等,成穗率一般,田間有效穗較少,但穗大粒多,穀粒較長,部分穀粒有頂芒,結實率和千粒重高,穩產性好,後期轉色好,株高117.0釐米,穗長22.2釐米,每穗總粒數149.9粒,實粒129.4粒,結實率86.3%,千粒重30.20克。陝西省區試,苗期矮壯,長勢好,分櫱性中等,株高110釐米,莖杆粗壯,地上部伸長節間5個,總葉片數17—18張,穗長24釐米,穗層整齊,一般畝產有效穗18—20萬,每穗總粒數156粒以上,結實率86%以上,千粒重30克左右。 [1] 
抗性:江蘇省區試,耐肥抗倒,紋枯病輕,抗水稻白葉枯病,稻瘟病抗性為3級。安徽省區試,抗稻瘟病、中感水稻白葉枯病。在湖北省表現抗水稻白葉枯病、感稻瘟病。 [1] 
米質主要指標:江蘇省區試,米質較優。安徽省區試,穀粒細長,米質好;國家區試,精米率74.7%,整精米率44.8%、堊白率26%、堊白度5.0%、膠稠度9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6%。湖北省區試,糙米率78.57%,整精米率55.54%,長寬比3.1,堊白粒率36%,堊白度10.8%,直鏈澱粉含量16.00%,膠稠度59毫米,米質較優。陝西省區試,糙米率79.7%,精米率71.4%,整精米率58.4%,粒長6.8毫米,長寬比2.8,堊白粒率54%,堊白度7.0%,透明度1級,鹼消值6.4級,膠稠度76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8.5%,蛋白質含量8.1%。 [1] 

揚稻6號產量表現

1995—1996年兩年江蘇省區域試驗結果,平均單產9211.5千克每公頃,比揚輻秈2號增產7.21%,達極顯著。 [1] 
1996年破格參加江蘇省生產試驗,平均單產8579千克每公頃,比揚輻秈2號增產7.47%,可在中秈稻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 [1] 
1997—1998年參加安徽省中秈區域試驗,比對照揚稻4號增產3.02%和8.16%,均達極顯著水平。 [1] 
1999年參加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比揚稻4號增產3.10%。 [1] 
1999—2000年湖北省區試兩年平均畝產583.96千克,比對照汕優63減產0.91%,其中,1999年平均畝產610.12千克,比汕優63減產0.34%;2000年平均畝產557.81千克,比汕優63減產1.34%,兩年減產不顯著。 [1] 
2003年,陝西省區試,一般畝產550—600千克,高產田塊可達650千克以上。 [1] 

揚稻6號適種區域

揚稻6號適宜在江蘇省、安徽省、湖北省、陝西省陝南稻區海拔60米以下的淺山丘陵和川道盆地及生態條件相近的稻區種植。 [1] 

揚稻6號栽培要點

  • 育秧:採用旱育秧和常規育秧方式。秧田應注意做好肥水管理,培育帶櫱壯秧。
  • 插植:大田插植密度以每畝1.5—1.6萬苗,畝插基本苗10萬左右。
  • 施肥:適宜中上等肥力稻田種植,氮、磷、鉀比例應為1:0.25:0.5為宜,畝施純氮12—15千克,有利高產,前期與中後期施用比例7:3,磷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注意增施有機肥。
  • 田間管理:及時曬田,曬田要依據於苗勢、肥力等具體情況,採取輕、重、早的曬田技術。
  • 病蟲害防治:前期注意二化螟防治,後期注意水稻紋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