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州清明

鎖定
揚州清明》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所作的一篇散文。文中追摹了明末揚州清明時的景色,充滿了思念故國之情。
作品名稱
揚州清明
出    處
《陶庵夢憶》
作    者
張岱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體裁
散文

揚州清明作品原文

揚州清明
揚州清明 揚州清明
揚州清明日,城中男女畢出,家家展墓。雖家有數墓,日必展之。故輕車駿馬,簫鼓畫船,轉折再三,不辭往復。監門小户亦攜餚核紙錢,走至墓所、祭畢,則席地飲胙。自鈔關南門、古渡橋、天寧寺、平山堂一帶,靚妝藻野,袨服縟川。隨有貨郎,路旁擺設古董古玩並小兒器具。博徒持小杌坐空地,左右鋪衵衫半臂,紗裙汗帨,銅爐錫注,瓷甌漆奩,及肩彘鮮魚、秋梨福桔之屬,呼朋引類,以錢擲地,謂之“跌成”;或六或八或十,謂之“六成”“八成”“十成”焉。百十其處,人環觀之。
是日,四方流離及徽商西賈、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無不鹹集。長塘豐草,走馬放鷹;高阜平岡,鬥雞蹴踘;茂林清樾,劈阮彈箏。浪子相撲,童稚紙鳶,老僧因果,瞽者説書,立者林林,蹲者蟄蟄。日暮霞生,車馬紛沓。宦門淑秀,車幕盡開,婢媵倦歸,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奪門而入。餘所見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邱秋,差足比擬。然彼皆團簇一塊,如畫家橫披;此獨魚貫雁比,舒長且三十里焉,則畫家之手卷矣。
南宋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追摹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而餘目盱盱,能無夢想! [1] 

揚州清明註釋譯文

揚州清明詞句註釋

  1. 展墓:掃墓。
  2. 監門小户:一般平民人家。監門:守門人。餚核:肉類和果類食品。
  3. 飲胙(zuò):掃墓之後,參與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時所用的肉。
  4. 鈔關:明代徵收內地關税的税關之一。
  5. 藻野:像水藻裝飾的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豔服。
  6. 袨(xuàn)服:華美的衣服。縟(rù):繁多的彩飾。
  7. 杌(wù):小凳子。
  8. 衵(rì)衫:貼身的內衣,有點類似於肚兜。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9. 汗帨(shuì):古代婦女拭汗的佩巾。
  10. 錫注:用錫澆注的器物。
  11. 甌(ōu):盆盂類瓦器。奩(lián):中國古代女子存放梳妝用品的鏡箱。
  12. 流離:指離散、流落;淋漓、流淚貌。這裏指客居的外鄉人。
  13. 高阜(fù):高山。
  14. 清樾(yuè):成蔭的綠樹。
  15. 蜇蜇:眾多的樣子。
  16. 婢媵(yìng):指婢妾。
  17. 臻臻:茂盛的樣子。簇簇:叢列成行貌。
  18. 橫披:橫幅。
  19. 魚貫雁比:比喻連續而進,猶如魚羣相接,雁陣行進。
  20. 盱(xū):瞪大眼睛直視。

揚州清明白話譯文

在揚州,清明時分,城中的人們都會外出,家家户户都會去展拜先人的墳墓;即使有些人家有許多墓要拜,也一定要在當天展拜完。因此輕盈的馬車,裝飾華麗的遊船來來往往,展轉行駛。平民百姓也帶着菜餚和紙錢,來到墓地。祭拜完後,便席地而坐,共飲祭酒,啖祭品。……
這一天,四方客居的外鄉人、徽州與山西的商人,和有名的藝伎,所有好事之徒,沒有不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在長塘青草上踏青遊戲;在高山上鬥雞,在平地上踢球;在幽靜的茂林裏彈奏樂器。浪子們比武打架;孩子們放飛風箏;老和尚唸叨經文;盲人説書講故事;站立着的人眾多,蹲着的人也數不勝數。傍晚彩霞滿天,車馬眾多。女眷們在車上捲簾眺望;婢女們勞累而歸,將採得的山花隨處一插。車馬整齊地排列着,爭先恐後地進城。我所見到的,只有春天的西湖,夏天的秦淮,秋天的虎丘,尚能與此相比。然而,那些景觀團團簇擁在一起,就有如畫家的橫幅;唯有今天這景象是象魚那樣連貫,象雁那樣排列飛行,舒展開有三十餘里,正如畫家狹長的橫幅畫卷。
南宋張擇端作了《清明上河圖》,追摹了汴京的景色,充滿了思念故國之情。而我睜大眼睛觀賞,能不會有這種感情嗎!

揚州清明作者簡介

張岱 張岱
張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石公,又名維城,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號陶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漢族,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文筆清新,時雜詼諧,作品多寫山水景物、日常瑣事,不少作品表現其明亡後的懷舊感傷情緒。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文學名著。又有《石匱書》,現存《石匱書後集》。 [2] 
參考資料
  • 1.    (明)張岱著;張立敏註譯,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國學經典典藏版,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01,第132頁
  • 2.    陳振鵬 張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