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捷勝鎮

鎖定
捷勝鎮,廣東省汕尾市城區轄鎮,位於汕尾市城區東南側紅海灣畔,距汕尾市區18千米,東與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毗鄰,西與新港街道大華半島接壤,北與東湧鎮連接,南瀕南海,區域總面積52平方千米。 [1-2]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為保沿海安全,命“千户”侯良擇地捷琅埔建築城防。城剛建成,倭寇來犯,吏民倚城英勇抗擊,大敗來犯之敵,大功告捷。為紀念此役,取“捷琅埔”之“捷”字,後加戰勝之“勝”字,故名“捷勝”。截至2020年11月,捷勝鎮共轄14個行政村、4個社區, [4-5]  常住人口25467人。 [11] 
2018年,捷勝鎮工業企業個數共230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12家。 [3] 
中文名
捷勝鎮
外文名
Jiesheng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汕尾市城區
地理位置
汕尾市區紅海灣畔
面    積
52 km²
下轄地區
14個行政村、4個社區
電話區號
0660
郵政編碼
51662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55 萬(2020年常住)
著名景點
龜齡島,黎明洞,得道庵
車牌代碼
粵N

捷勝鎮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捷勝城設城所、鎮武司,軍事上屬陸豐碣石衞管轄,行政上隸屬海豐縣金錫都。
民國二年(1913年),捷勝屬海豐縣第七區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撤區設鎮。
1949年,捷勝解放,屬海豐縣第七區。
1953年,改稱捷勝區。
1958年,成立捷勝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設區。
1987年,改區為鎮。 [5] 
捷勝風貌

捷勝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捷勝鎮共轄14個行政村、4個社區。 [4] 
東門社區
西門社區
南門社區
北門社區
南門外村
大流村
石頭村
聯星村
石崗村
五愛村
沙角尾村
聯安村
前進村
沙坑村
牛肚村
東坑村
埔尾村
軍船頭村

捷勝鎮地理環境

捷勝鎮位置境域

捷勝鎮位於汕尾市區東南側紅海灣畔,介於東經115°23'至115°24',北緯22°43'至22°44'之間,距汕尾市區18千米,東與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毗鄰,西與新港街道大華半島接壤,北與東湧鎮連接,南瀕南海,區域總面積52平方千米。 [2] 

捷勝鎮地形地貌

捷勝鎮背山面海,境內西北有大伯山、虎洞山,西南有煙墩山,中有云山,陸上被九伯嶺分隔為兩部分,中部地勢略高,耕地多為沙質土,也有少量的淤泥土壤,適耕性較強。 [2] 

捷勝鎮氣候

捷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温22℃,年均降水量為1929.6毫米。

捷勝鎮水文

捷勝鎮內自東向西錯落分佈有石狗湖、雙石湖、沙坑湖、東坑湖等四個天然湖泊。 [1] 

捷勝鎮自然資源

捷勝鎮礦產資源

捷勝鎮的海沙灘中貯藏有玻璃礦砂和鎢礦(儲量未探明),島嶼山丘中花崗石儲量較多。 [1] 

捷勝鎮土地資源

捷勝鎮有耕地面積約11250畝,其中水田4439畝,旱地約6811畝,人均耕地面積0.18畝。 [1] 

捷勝鎮人口

截至2018年末,捷勝鎮户籍總人口為5.72萬人。 [3]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捷勝鎮共有常住人口25467人,佔市城區比重為6.45%。 [11] 

捷勝鎮經濟

捷勝鎮綜述

2006年,捷勝鎮工農業總產值4646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9348萬元,農業總產值16024萬元,人均年收入3956元。 [6] 

捷勝鎮第一產業

捷勝鎮海岸線長,盛產魚類、貝殼類和藻類,還有鮑魚、龍蝦、石斑、海膽、角螺、蚌蠔等。 [1] 
2006年,捷勝鎮耕地面積約1170畝,其中水田約4210畝,旱地約6960畝,人均耕地面積約0.18畝,以種植水稻、番薯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蔬菜、花生、豆類等。農作物總產量14842噸,其中糧食作物年產量達到6992噸,蔬菜產量達7660噸,產值800多萬元,投資1000萬元。 [6] 
2006年,捷勝鎮水產品產量達到近9000噸,其中鮑魚產量256噸,年產鮑魚196噸,產值約2700萬元。 [6] 

捷勝鎮第二產業

2006年,捷勝鎮有“三資”企業及“三來一補”企業16家,主要生產服裝、塑料、鞋業等,全鎮有4個超500萬元的企業。 [6] 
2018年,捷勝鎮工業企業個數共230家,規模以上企業個數為4家。 [3] 

捷勝鎮第三產業

2018年,捷勝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共12家。 [3] 

捷勝鎮社會事業

捷勝鎮基礎設施

2006年,捷勝鎮投入行政自然村公路鋪設水泥路面資金175萬元,鋪設水泥面路長5千米,投入農村飲水工程資金187萬元,改造和接通自來水管道7400米。投入資金377萬元,提高防洪抗旱、減災防災的能力,提高農業增收。
截至2017年,捷勝鎮共有錫坑、前進、東坑下庫、東坑上庫、沙坑、軍船頭等6個水庫。 [6] 

捷勝鎮文明建設

截至2020年,捷勝鎮共規範門前三包不落實100多户,處罰2宗,規範摩托車亂停現象50多宗,開具機動車違規停放罰款單3張,清理垃圾雜物4車,清理塗鴉、牛皮癬30餘處,發現消防安全隱患32處,現場整改26處,6處責令限期整改。 [7] 

捷勝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捷勝鎮共有5所小學,1所幼兒園,下屬單位具體包括:大流小學、石崗小學、埔尾小學、沙角美小學及中心幼兒園。共有在職人員126人,比2018年減少12人,全鎮共有學生2013人,(其中小學1673人,幼兒園340人)。 [8] 

捷勝鎮交通

捷勝鎮境內已建成通車的主要幹道有省道S241線,鎮區主要道路有石厝路、寨門路、124縣道等。

捷勝鎮歷史文化

捷勝鎮地名由來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為保沿海安全,命“千户”侯良擇地捷琅埔建築城防。城剛建成,倭寇來犯,吏民倚城英勇抗擊,大敗來犯之敵,大功告捷。為紀念此役,取“捷琅埔”之“捷”字,後加戰勝之“勝”字,故名“捷勝”。明清年代捷勝城設城所、鎮武司。吏目廳等官方機構,故有“捷勝所城”之稱。 [5] 
捷勝風貌

捷勝鎮人文特點

捷勝鎮建城六百多年,底藴深厚,素有“文化古城”之稱。捷勝地處偏壤,惡劣的自然環境、清貧的物質生活,造就了捷勝人極為崇拜和宗教信仰。寺廟林立、神宮遍地,是捷勝鎮自古以來的特色。 [5] 
捷勝城建成以後,成為周邊鄉村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小農生產結構,百工諸業隨之興起。其次,建置之後,屯軍戍守,有部分官兵留居捷勝,生息繁衍(現全鎮姓氏達86個)。駐捷官兵多來自中原、東部各省,他們各自帶來了當地的才識、技藝和習俗等文化。數百年來,內外文化相互交融,城裏的內文閣和城郊的外文祠,是古城作為集中培訓應科舉考試的學子處所。各大姓氏在自家的祠堂亦都辦起了私塾。城裏各社區利用公共場所,在東、西、南各城樓設塾,城外各村亦設有村塾。 [5] 

捷勝鎮汕尾漁歌

汕尾漁歌是粵東汕尾市沿海漁民在勞動和生活中所唱的民歌,多分佈於汕尾市城區的新港、捷勝、馬宮,海豐縣的鮜門、小漠,陸豐市的甲子、碣石等鄉鎮,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的疍家。汕尾漁歌均用潮州方言演唱,演唱方式既有獨唱,也有多人蔘與的齊唱,還有羣體性的合唱。曲調獨特豐富,具代表性的有擔傘調、東風調、豐收調、姑妹腔、大紜歌等。 [9] 

捷勝鎮紅色文化

捷勝鎮是一個革命老區。為紀念在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志士。1956年經海豐縣人民政府批准,建造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捷勝鎮北門外,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28平方米,分大小兩個紀念碑,大碑為108位烈士英名,小碑為革命烈士李勞工之碑。 [1] 

捷勝鎮文物古蹟

捷勝有距今六千年至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沙坑北、沙坑南、東坑南、牛肚南、沙角尾等遺址,還有唐宋元時期的海底城寨、大石牯古村落及茅埔墟鎮等遺址。 [10] 

捷勝鎮風景名勝

捷勝鎮城西東坑村有建於南宋末期的白石庵,城內有建於明代初年的觀音堂、古城址和具有建城標誌的城隍廟、城西和城南有建於明崇禎年間的雲山寺、雲海寺,石厝村山崗有明末清初天然石室“黎明洞”,其摩崖石刻文是汕尾市重要文物古蹟之一。 [10] 
捷勝鎮風景 捷勝鎮風景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