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挖色鎮

鎖定
挖色鎮(古稱魯川),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轄鎮,地處大理市中東部,東與賓川縣相連,南鄰海東鎮,西接洱海,北與雙廊鎮接壤, [2]  行政區域面積106.8平方千米。 [3]  截至2018年末,挖色鎮户籍人口23421人。 [3] 
元代,設孟州(白語稱孟正)。1987年10月,改鄉。2002年1月,改挖色鎮。 [2]  截至2020年6月,挖色鎮下轄6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挖色村河濱路。 [2] 
2011年,挖色鎮財政總收入736萬元,比上年增長39.7%。農民人均純收入5420元。 [2]  2019年末,挖色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3] 
中文名
挖色鎮
別    名
魯川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地理位置
大理市中東部
面    積
106.8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挖色村河濱路
電話區號
0872
郵政編碼
671007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雲L
人    口
2342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挖色鎮歷史沿革

元代,設孟州(白語稱孟正)。
明弘治之前,屬大理縣,行政區劃為二里。明弘治七年(1494年),設賓川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賓川挖色鎮。
1950年,與海東合併為賓川第五區。
1953年7月,改名第六區。
1956年,挖色設置大城、小城、葙村3鄉和挖色鎮。
1958年2月,合併成立挖色鄉;同年10月,成立挖色公社。
1959年10月,併入大理市。
1984年4月,改區。
1987年10月,改鄉。
2002年1月,改挖色鎮。 [2] 
挖色鎮圖片

挖色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挖色鎮轄高興、大城、光邑、康廊、海印、挖色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6個村民小組。有15個自然村。 [2] 
截至2020年6月,挖色鎮下轄6個行政村:挖色村、高興村、大城村、光邑村、康廊村、海印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挖色村河濱路。 [2] 

挖色鎮地理環境

挖色鎮位置境域

挖色鎮地處大理市中東部,東與賓川縣相連,南鄰海東鎮,西接洱海,北與雙廊鎮接壤, [2]  行政區域面積106.8平方千米。 [3] 

挖色鎮地形地貌

挖色鎮地處大理市東北部,地勢東高西低,從東向西傾斜。為高原平壩地形。主要山脈有五福山、青山、三峯山,中部和西部地勢平坦。境內最高點位於獅子山,海拔3320.3米;最低點位於挖色村,海拔1974.6米。 [2] 

挖色鎮氣候

挖色鎮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較温和,常年無酷熱嚴寒,少風霜,四季如春。多年平均氣温15.4℃,1月平均氣温7.8℃,極端最低氣温-4.1℃(1997年1月17日);7月平均氣温21.8℃,極端最高氣温30.1℃(1952年7月22日)。最低月均氣温6.2℃(1992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21.7℃(1986年6月)。平均氣温年較差11.5℃,最大日較差22℃(1969年3月11日)。生長期年平均362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長達253天最短為22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59小時。0℃以上持續期347天(一般為2月13日~次年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3.7天,最多達159天(1990年),最少為99天(2009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456.4毫米(195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650.2毫米(196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 [2] 

挖色鎮水文

挖色鎮境內河道屬瀾滄江沘江兩大流域,其中瀾滄江水系境內流域面積15.2平方千米,積水面積34.01平方千米。其中挖色箐發源於三峯山,流經高興、光邑、挖色3個村匯入洱海,流域面積15.2平方千米,徑流總量0.8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5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6億立方米。 [2] 

挖色鎮自然災害

挖色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山體滑坡等旱災多發生在11月—次年4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鎮內受災人口達163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270畝,成災面積150畝,因旱災致人畜飲水困難人口1607人、大牲畜458頭,直接經濟損失114萬元。 [2] 

挖色鎮自然資源

挖色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石灰石、青砂、錳礦等。其中錳礦儲量16.5萬噸,尚未開採;石灰石和建築青砂可採184.9萬立方米,年產開採量6.9萬立方米。2011年,耕地面積9015畝;可利用草地面積5.3萬畝,林地面積8.8萬畝。 [2] 

挖色鎮人口

2011年末,挖色鎮轄區總人口2245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500人,城鎮化率82.3%。另有流動人口517人。總人口中,男性11167人,佔49.7%;女性11288人,佔50.3%;14歲以下3570人,佔15.9%;15—64歲17025人,佔75.8%;65歲以上1860人,佔8.3%。總人口中,以白族為主,達22058人,佔98%;漢族312人,佔1.4%;還有彝、傣等12個民族,共85人,佔0.37%。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1‰,人口死亡率1.87‰,人口自然增長率8.24‰。 [2] 
2017年末,挖色鎮常住人口21018人。 [1] 
截至2018年末,挖色鎮户籍人口23421人。 [3] 

挖色鎮經濟

挖色鎮綜述

2011年,挖色鎮財政總收入736萬元,比上年增長39.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06億元,比上年增長41%。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00萬元,增值税10萬元,企業所得税10萬元,個人所得税1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5%、13%、22%、57%;農民人均純收入5420元。 [2] 
2019年末,挖色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3] 

挖色鎮農業

2011年,挖色鎮農業總產值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蠶豆、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695噸,其中水稻1960噸,玉米1732噸,蠶豆812噸,薯類581噸,大麥71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大蒜等。2011年,烤煙種植面積3450畝,產量507.1噸,大蒜種植面積1136畝,產量284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75畝,產量558噸,其中菜籽油39.1噸,向日葵16.7噸;蔬菜種植面積4759畝,產量10792噸,主要品種有香葱、大蒜、豆類,其中香葱6582噸,大蒜2841噸,豆類369噸。
挖色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驢、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5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牛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驢飼養量1030頭,年末存欄107頭;家禽飼養量13.68萬羽,上市家禽10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511噸,其中豬肉2645噸,牛肉140噸,驢肉11噸;禽蛋412噸,鮮奶2303噸;畜牧業總產值0.51億元。
截至2011年末,挖色鎮累計造林4.6萬畝,其中防護林3000畝,經濟林3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0.98萬株,林木覆蓋率29%,活立木蓄積量95980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5808畝,產量52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柑橘、葡萄等,其中蘋果30.6噸,梨385.5噸,柑橘3.8噸,葡萄100.1噸。
2011年,挖色鎮大型農業機械3台。 [2] 

挖色鎮工業

挖色鎮是砂石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以農業、養殖、飼料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赤文島、中心集鎮等產業集羣。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313萬元,比上年增長20%。
2011年,挖色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2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52萬元,比上年增長20%。 [2] 

挖色鎮商貿

2011年末,挖色鎮商業網點211個,職工71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2] 

挖色鎮金融

2011年末,挖色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53億元,比上年增長11.2%;人均儲蓄6855元;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9.7%。 [2] 

挖色鎮郵電業

2011年,挖色鎮郵政業務收入47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0萬元。 [2] 

挖色鎮社會事業

挖色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挖色鎮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542人,專任教師7人;完全小學6所,在校生1400人,專任教師86人;初中1所,在校生698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挖色鎮教育經費達0.14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4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7.64%、47.64%、36.27%、36.27%。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71.53%,比上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 [2] 

挖色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挖色鎮科普服務站1個,科普陣地6個,科普書屋6個。各類科技人才9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2人,經營管理人才18人,技能人才24人,農村實用人才23人。 [2] 

挖色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挖色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文化藝術團體25個,會員200人。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0人,佔全市社會從業人員的0.4%,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
2011年末,挖色鎮廣播電視衞星信號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户7046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1399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82小時。
2011年末,挖色鎮體育場地18處,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3人。每年舉辦的體育活動有龍舟賽、全民健身日體育項目展演、三·八婦女拔河賽等。98.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8%。 [2] 

挖色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挖色鎮有鄉衞生院1所,村級衞生室6個;病牀25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1張,固定資產總值731萬元。專業衞生人員8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4人、執業(助理)醫師0.18人、註冊護士0.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萬人次,住院手術20台次,出院病人0.08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4%;孕產婦死亡率0,5歲以下幾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2] 

挖色鎮社會保障

2011年,挖色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8户,人數570人,支出121萬元,比上年增長43.8%,月人均174元,比上年增長10.3%;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12人次,共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8.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94户,人數1424人,支出145萬元,比上年增長88%,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長16.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6人,支出4.9萬元,比上年增長133.3%;農村醫療救助26人次,支出5.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08人次,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5.6%;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2.71萬元,比上年增長43.3%。
2011年,挖色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9人,緊急轉移安置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畝,倒塌房屋8間,直接經濟損失19.5萬元,救災支出5.3萬元,其中火災救助1萬元,因災害引起疾病救濟1.8萬元,春荒補助災民1.5萬元,比上年增長33.3%。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9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3.8萬元,比上年增長0.2%;全面啓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全鎮60歲以上老人2480人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60歲以下共10867人蔘加新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 [2] 

挖色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挖色鎮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4.5千米,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80門,固定電話用户0.5萬户,比上年增加1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88%,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移動電話用户1.8萬户,比上年增加345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4.1%,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6千米,主幹電纜達2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0.13萬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0.045萬個,寬帶接入用户0.045萬户,比上年增加80户。 [2] 
  • 給排水
2011年末,挖色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23千米。生產能力2200噸/日,供水量為75.885萬噸,年生活用水49.2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9%,年人均生活用水24.6噸;排水管道7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項,污水處理廠3座,日污水處理能力350噸。 [2] 
  • 供電
2011年末,挖色鎮城區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6.3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5條,總長度25.19千米,用電負荷4500千瓦,是雲南電網公司確定的重點電網之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12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5%,供電可靠率98.7%。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挖色鎮區園林綠地面積60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0.1公頃,綠化覆蓋率21%。 [2] 

挖色鎮交通運輸

挖色鎮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2011年,客運總量20.7萬人次,貨運總量12.8萬噸。有縣鄉(鎮)級公路14條,總長67千米。大城村幸福公路站為挖色鎮客運起始站,日均發送20輛次客車,日客運量55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2.8萬噸。2011年,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32輛,20噸位;客運汽車22輛、19個座位;貨運量12.8萬噸,貨運週轉量0.5萬噸·千米,客運量20.7萬人次,客運週轉量0.8萬人·千米。
2011年末,挖色鎮區(鎮內)道路總長度57.8千米,人均道路長度2.63米;道路鋪裝面積352.5平方千米,人均道路面積15.7平方米。
2011年末,挖色鎮內區公交汽車線路1條,運營總里程達40千米,公交運營車輛22輛,萬人擁有量2.2台,年客運量20.7萬人次。 [2] 

挖色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挖色鎮原名海邊邑,後因在附近山上挖出有色礦物染料更名為挖色。 [2] 
  • 民俗民風
挖色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完整的婚喪、飲食習俗,服飾裝束,古典樂曲,吹吹腔(吹樂調),嗩吶音樂,花柳曲,霸王鞭舞,白族調等。 [2] 
  • 文物古蹟
挖色鎮從鳳尾箐沙漠廟、大官山腰、金魚山、四龍山、高興蘭若甸、赤文島、羊坡頭、雞巖山等處發掘出了大量的石斧、石錛、石梨和捕魚網墜等新石器,繼新石器文化後又發掘出了青銅文化;赤文島既出土了大量新石器又出土了大量青銅和靴子造型的土陶燉器。小渡坡和沙漠廟西也曾發掘出一批土坑青銅墓葬,出土了不少青銅兵器和用具,有銅劍(箭)矛,銅鋤(茨菇葉造型和三角板鋤),刃開於背的銅刀。這些新石器、青銅器和土陶器具的造型與現代境內白族羣眾還在生產使用的器具十分相似,具有一脈傳承下來的土著文化源流。前11世紀周孝帝期間,挖色境內的先民就以沙漠廟一帶為中心建立了魯白王國,創造了白族早期的魯白文化(明代《趙州志》和清代《雞足山志》都有記載)。
挖色鎮境內有沙漠廟是洱海東岸本主神都;崇福寺是雞足名山的開山祖寺;南詔王嘉封大臣的封臣寺(今靈濟寺);清代的文廟、武廟;海天佛閣小普陀;還有“大夫第”、“進土第”、“將軍第”等官紳功名匾額。
  • 建築特色
挖色鎮境內是白族古建築較多的地方,門樓多為清末民初所建,工匠均為該地及雙廊等洱海東岸白族羣眾,屬於典型的海東建築特色。該地建築凡三坊院均設照壁,俗稱“三坊一照壁”。挖色鎮有較久的傳統建築史,大理以石頭壘牆,挖色則以石頭為基叫石腳,講究的用五面石鑲砌,勾邊縫,上面以兩塊木板夾攏夯築板牆,間隔和上層用磚和土基,瓦房一般下蓋板瓦,上蓋筒瓦,草房兩頭設風火牆。宅院為一坊一角或二角(即三開間兩頭或一頭有漏角的長條型庭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裝飾大多繪畫雕塑,寺廟大多繪龍、鳳、獅、虎,居民一般繪南瓜龍花。

挖色鎮風景名勝

  • 雲崖卧佛
雲崖卧佛位於高興村東南三里,俗稱龍繞石,旁有鳳鳴台,壁虎巖等。雍正《賓川州志》曰:“高興村紹補寺後大石橫眼宛如卧佛,又有龍繞石跡,相傳神僧宗寶結廬處。”其上有石窟像二十三尊,此為宋代大理國物。
  • 小普陀
小普陀位於海印村洱海有一中小島。上建觀音閣,傳説為觀音拋入洱海中的鎮海大印,亦名小普陀
挖色鎮景點

挖色鎮地方特產

挖色鎮地方農特產品有香葱葡萄、大蒜、板栗;綠色環保農產品有香葱、雪梨、油菜籽等。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年5月:570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段麗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雲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4月:2353-2355.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80.
  • 4.    挖色鎮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