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持(拼音:chí)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持本作,早見於西周金文,是從又(指手)㞢(之)聲的形聲字,本義指拿着。後來“寺”被用於指官署或寺廟等義,篆文加手(扌)分化出“持”。“持”由本義拿着、握住引申指支持、保持,又引申為掌握、掌管、料理。持又有對抗、對立的意思。 [2]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chí
部    首
五    筆
RFFY(86、98)
倉    頡
QGDI
鄭    碼
DBDS
字    級
一級(編號:1367) [1] 
平水韻
上平聲·四支 [5] 
總筆畫
3+6
注音字母
ㄔˊ
四角號碼
5404₁
統一碼
CJK 統一漢字 U+6301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有的研究者認為金文的“持”字寫作“寺”,金文的“寺”是形聲字,上部是表示讀音的“之”㞢(之),下面部件是形符“”。“又”的古字形像右手,用“又”作意符的字大都與手有關。“寺”本義應該是一個動詞,即拿着、握着的意思。後來引申指掌控國家的官府以及寺廟等義,小篆加手(扌)分化出“持”以表本義,同時“又”下面多加一短橫變為“寸”。隸書的“寺”,上面誤作“土”或“士”(後來統一作“土”),下部沒有太大變化。 [2]  [6] 
持由本義用手拿着,握着,引申指主管、操持。如“勤儉持家”,是説勤勞儉樸地操持家務。《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持”在這裏有“主張”的意思,已經和手無關,這個意義是由本義進一步引申而來的,它的意義就更加虛化、抽象了。成語“持之以恆”“持論公允”中的“持”都是主張、提出、堅持的意思,都是由“拿着”的本義引申虛化而來的。 [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chí
動詞
拿着,握住。
hold
《禮記‧射義》:“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
毛澤東《菩薩蠻·大柏地》詞:“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持仗;持槍;持筆
掌管;掌握。
hold
《文子‧下德》:“行可奪之道,而非篡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
《後漢書‧岑彭傳》:“彭首破荊門,長驅武陽,持軍整齊,秋豪無犯。”
主持;操持
主張;抱有(思想、見解)。

《漢書‧霍光傳》:“羣臣議所立,鹹持廣陵王。”
巴金《隨想錄‧談談〈望鄉〉》:“據説,老年人對《望鄉》持反對態度的多。”
持之有故
扶助;幫助。
support
《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支持;扶持
支撐。

《莊子‧漁父》:“有漁父者……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守住不變。
keep
《左傳‧昭公十九年》:“楚不在諸侯矣,其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
《呂氏春秋‧慎大》:“勝非其難者也,持之其難者也。”
持久;堅持;持之以恆
維繫。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且以少長先立武臣為王,以持趙心。”

控制;約束。
grasp;
control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頩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幹。”
《史記‧酷吏列傳》:“致產數千金,為任俠,持吏長短,出從數十騎。”
茅盾《子夜》七:“吳蓀甫雖然吃驚,卻也能夠趕快自持。”
劫持;挾持
對立;對抗。
oppose;
resist
《左傳‧昭公元年》:“子與子家持之。”
清·魏源《聖武記》卷九:“福寧已與長陽賊、黃柏山賊相持數月,未逼賊巢。”
僵持;相持不下
攜帶。

《史記‧滑稽列傳》:“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娶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

儲備。

《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墨子‧備城門》:“及持沙,毋下千石。”

shì
通“恃”。依;憑藉。

《韓非子‧奸劫弒臣》:“乘舟之安,持楫之利,則可以水絕江河之難。”
《淮南子‧主術訓》:“大臣專權,下吏持勢,朋黨周比,以弄其上。”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直之切(chí)
握也。從手寺聲。 [10]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持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並音治。
《説文》:握也。《廣韻》:執也。《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禮·射義》:持弓矢審固。《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又把持也。《史記·酷吏傳》:寧成為任俠,持吏長短。
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注:不借,草履名。
又《正韻》陳知切,音馳。義同。
又葉陳如切,音除。《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扌”窄“寺”寬,頂部左右旁大致齊平,底部“寺”略低。“扌”,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寺”,“土”的下橫從“扌”側橫中線起筆;“寸”的亅(豎鈎)從“土”下橫中線起筆,點在豎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əɡ
王力系統
d
ǐə
董同龢系統
jəɡ
周法高系統
d
iəɣ
李方桂系統
d
rjəg
西漢


東漢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北魏後期北齊

jəї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ə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i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
擬音/李方桂系統

ï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七之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之切
ȡʰi
集韻
平聲
上平七之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澄之切
ȡie
禮部韻略


平聲





澄之切

增韻


平聲





陳尼切

中原音韻

陽平
齊微
穿

齊齒呼

次清

ʈʂʼi
中州音韻


平聲
齊微





陳知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二支


全濁
陳知切
dʒ‘ie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三幾紀記
穿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ʰʅ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ʰʅ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ʰʅ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ʰɿ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ʰɿ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ʰʅ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ʰɿ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sʰɿ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24
陽平

吳語
上海
zɿ
113
陽去

吳語
温州
dzɿ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sɿ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ʐʅ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sɿ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tsʰɿ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tʃʰi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tʃʰi
43
陽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ʰi
24
陽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i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ʰi
55
陽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ʰi
52
陽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i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3]  、漢典 [1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24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7]
  • 5.    平水韻 四支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7-26]
  • 6.    鄭春蘭編著. 精彩漢字[M].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18.06:492.
  • 7.    丁義誠,張國慶,崔重慶.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1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151-152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1056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8.01:962-963.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93.
  • 11.    (清)陳廷敬,張玉書等編撰. 康熙字典 最新整理本 2[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06:766.
  • 12.    持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7-28]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6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