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拜月娘

鎖定
拜月娘,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 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 [1] 
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 [1] 
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猶存。 [1] 
中文名
拜月娘
目    的
出於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屬    性
習俗
流    行
潮汕地區
人    羣
婦女和小孩
城    市
汕頭潮州汕尾揭陽

拜月娘習俗簡介

出於對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拜月的習俗很早就在中國流行。潮汕地區潮州汕頭汕尾揭陽)中秋拜月,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潮人謂拜月為拜月娘,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台天台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裏的大埕祭拜。

拜月娘習俗特色

當吃過晚飯後,婦女們便換上新衣,帶領孩子們安好香案,擺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時節,柚子、柿、楊桃、石榴、油甘、鳳梨、林檎、芋頭、柑等果蔬,一齊登場,人們就將這些當令物產和月餅、糕點、煎堆、油餅等奉獻給月娘。有些人家還會在桌子上點上幾根紅蠟燭,任蠟燭燒到熄滅為止。在農村,婦女常常在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藝,如用糯米飯、米飯條砌塔山,用剪紙貼柚,用帶枝葉的油甘紮成孔雀等。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們圖方便購買,只是不若從前工巧。

拜月娘吃芋頭由來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頭”。傳説是百姓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芋頭”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猶存,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 [1-2]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拜月後,家人閒笑庭前,吃糕餅,喝工夫茶,賞月談天,心曠神怡。此時,大人們總喜歡給孩子們講述許多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説:相傳,月亮上隱隱約約的影子是位樵夫在砍一棵桂樹。樵夫名叫吳剛,他醉心於仙道,卻不肯專心學習,激怒了天帝,將其禁在月宮,命他每日砍伐桂樹。世人誰能得到吳剛砍樹掉下來的桂枝,誰就能長生不老。於是,常見有些天真的孩子中秋夜竟到處亂跑尋覓,希望能撿到從天上掉下來的桂枝哩。中秋之夜,年青的人們,更增遊興,月下泛舟,唱歌作樂,涼風拂面,飄飄欲仙。中秋佳景,盡在月明之夜也。孩子們則多自糊紙燈,賞月遊行,湊湊熱鬧,也有一番歡樂。當代城鎮孩子多到花紙店購買多式燈飾遊賞。有些學校佈置學生自制燈景,開展競賽,是很好的工藝和美術教育。
不少潮汕小孩在中秋拜月都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文具和課本,祈盼月娘保佑自己讀書聰明,成績優秀。

拜月娘寄託寓意

拜月,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一個好夫婿。潮汕地區有首歌謠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 年團圓,明 年團圓,年年團圓。”潮汕是個僑鄉,不少婦人的丈夫遠隔重洋,於是婦人託月寄意,更為情切,有歌謠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來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聽得寒蛩啼叫聲,悽悽慘慘得人驚,不知我君在何處,欲託明月傳心聲。”正在上學的小孩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其讀書聰明,成績優秀。有時大人還要撮一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説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 [3] 
拜月在潮州是婦女和孩童的事。潮人拜月叫拜月娘。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婦女拜月的重要心願還在尋求一個好夫婿。潮州有首民謠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今 年團圓,明 年團圓。年年團圓。 [4] 
中秋這天就在女人拜月娘之時,男人則與長輩或三五知己相約庭院,開始燒水,洗茶具,準備食茶聊天。天高氣清,明月流光,爐中炭火正旺,杯中茶味正濃,風中餅香正密,眼中情誼正厚,夜中歡聲正酣。無論是遇到工作上的不順,事業上的波折,還是情感上的鬱悶,心靈上的傷痛,在親情的慰藉下,在家之港灣的撫慰下,在如沐春風一般友情的吹拂下,所有的失落與感傷都會一掃而光,情感的沙漠又會綠草如茵。一壺好茶一壺月,愜意如斯。 [4] 
潮州是個僑鄉,以前不少婦人的丈夫遠隔重洋,託月寄意,更為情切。有關民謠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來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聽得寒蛩啼叫聲,悽悽慘慘得人驚,不知我君在何處,欲託明月傳心聲。”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