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拔山蓋世

鎖定
拔山蓋世(拼音:bá shān gài sh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 
“拔山蓋世”的原義力能拔掉大山,形容人的力氣強大或志向遠大;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補語。 [1] 
中文名
拔山蓋世
拼    音
bá shān gài shì
反義詞
手無縛雞之力
注音字母
ㄅㄚˊ ㄕㄢ ㄍㄞˋ ㄕˋ
成語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補語

拔山蓋世成語出處

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拔山蓋世”。 [1] 

拔山蓋世成語故事

項羽年輕時,在鄉里意氣風發,很受同齡人的敬重,但他力大如山起先卻不為人們所知。有一年臘月,正當每年一度的大典,鄉里煮肉,需要到鄰鄉去借鼎,項羽帶領十幾個小青年去搬運。到了地方,十幾個人七手八腳,累得通身是汗,還是沒辦法將鼎抬走。這時項羽走過來,推開眾人,將鼎扛在肩上轉身便走,將眾人驚得目瞪口呆,以為是天神下界。從此,項羽的威望在家鄉百里之內分外顯赫。 [2] 
秦始皇統一,但老百姓的生活不僅沒有得到絲毫改善,反而負擔日益加重。戰爭雖然暫時停止了,但無窮無盡的徭役,無休無止的徵兵仍然困擾着人民。秦始皇病死沙丘,秦二世胡亥靠陰謀嗣位。天下形勢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先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很快星星之火便呈燎原之勢,全國各地到處飄揚反秦大旗。項羽先是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舉事,一路斬關奪隘,幾次大敗秦兵,力量日益壯大。項梁從此產生了輕敵情緒,甚至以為秦軍不堪一擊。 [2] 
當時,宋義與項梁同在楚懷王麾下任事。項梁為主將,宋義為副將,項羽為末將。宋義見項梁驕傲輕敵,便勸誡説:“我們雖打了幾次勝仗,但將軍驕傲,士卒懶惰,秦兵的援軍卻源源而至,我們應謹慎才是。” [2] 
項梁對宋義的話十分反感,就把宋義打發到齊國公幹。 [2] 
這時秦國大將章邯統兵攻擊楚軍。章邯久在軍旅,作戰經驗豐富,一戰大敗楚軍,項梁陣亡。宋義從齊國歸來。有人對楚懷王説:“宋義在楚軍兵敗之前就有預見,看來這個人是很會用兵的,應任命他為大將。”懷王於是下令,任宋義為上將軍,命項羽為次將,統軍馳援趙國。 [2] 
楚軍行至安陽,宋義下令駐紮,一連逗留幾十天。項羽敦促宋義進兵,宋義卻説:“軍前交鋒,我不如你;在帳中設計,你不如我。” [2] 
宋義還針對項羽頒佈軍令,説:“有不聽軍令者斬!” [2] 
當時,秋雨綿綿,士卒因軍糧不足,飢寒交迫,宋義卻在帳中飲酒作樂。項羽見時機成熟,單身人帳,殺掉宋義,得到楚軍的擁戴。在後來的征戰中,項羽的一系列壯舉威震天下,並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五年後,楚、漢在垓下會戰,楚軍被漢軍用十面埋伏之計團團圍住。項羽見大勢已去,嘆息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後突圍至烏江,因羞於見江東父老而自殺。 [2] 

拔山蓋世成語寓意

項羽打仗很厲害,但是做事沒有謀略,因而才會有最後在烏江自刎的結局。從故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縱使再有天賦,也不能自作聰明,要虛心學習。 事實證明,後天的努力也創造了很多奇蹟,謙虛地學習才能使人們在危難來臨時無路可走。 [2]  [3] 

拔山蓋世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扛鼎拔山”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補語;形容人的力氣強大或志向遠大。 [1] 
  • 運用示例
明·張岱《募造無主祠堂疏》:“則拔山蓋世之雄,幾乎其為若敖之鬼矣。” [1] 
清·陳田《明詩紀事》甲籤卷二十八評:“繼本詩詞峯磊啊,風格老成,有拔山蓋世之氣。詩家當以繼本為開先。” [4] 
清·戴名世:“當此之時,項籍以喑啞叱吒之資,拔山蓋世之氣,所當者破,所擊者服,卒能人關破秦,以快天下鬱郁之心。” [5] 
參考資料
  • 1.    拔山蓋世  .漢典[引用日期2014-07-20]
  • 2.    立人編著. 成語故事[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9.11:23-25
  • 3.    墨人主編. 影響孩子一生的600個成語故事 冬[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1.01:22
  • 4.    許振東著. 明代京畿文人編年史[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7.12:30
  • 5.    張大可,丁德科主編. 史記論著集成 第15卷[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