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拊缶歌

鎖定
《拊缶歌》是漢代弘農楊惲創作的詩歌。此詩寫因不擅耕種而沒有收穫,以此喻從政無政績,併發出人生須及時行樂之慨嘆。詩中運用了一種較隱晦的象徵手法,表現了積極用世者壯志未酬的憤慨,充滿批判精神。
作品名稱
拊缶歌
作    者
楊惲
創作年代
西漢
出    處
漢書
作品體裁
雜言詩

拊缶歌作品原文

田⑴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⑵。
楊惲百科圖片 楊惲百科圖片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1] 

拊缶歌作品鑑賞

“拊缶歌”:直譯就是敲擊瓦器唱的歌。秦人歌唱藉此以應節拍。李斯諫逐客書》中有“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乎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可證。
楊惲是維護中央統一,反對分裂陰謀的。當然他是忠君的,他廉潔無私,尊奉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教導,生性剛直,對被誣免官“內懷不服”,這都是他後來被誅殺的根本原因。
《拊缶歌》共分為兩層:前四句敍述在在南山耕種,因為不擅長耕種,弄得田地荒蕪,沒有收成。種一頃豆子,沒有收穫,只長出一堆豆秸。結尾兩句説:人生當及時行樂,等富貴到什麼時候?前後意思連貫不甚緊密。前四句是以耕種沒有收穫比喻從政無政績。楊惲既不肯同流合污,又無力改變現狀,實在痛苦,他寧可不等這等富貴,歸田長為農夫才有真正快樂。這同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近似。但充滿積極用世者壯志未酬的憤慨,充滿批判精神。
此詩用了一種較隱晦的象徵手法,全詩節奏鮮明,前四句是整齊的四言,後兩句是散文化的五言,似是脱口而出。前後兩層跳躍間隙較大,有“欲言又止,不便深説”的一種壓抑感,為政廉潔無私,要受誣告,脱離政界長為農夫種地有稱譽也不行,“不意當複用此為譏議也”,楊惲預感到大禍臨頭。對楊惲詩中因情緒壓抑而產生的晦澀不必多所指責,相反對他的批判精神、抗爭精神應多加註意。 [2] 

拊缶歌作者簡介

楊惲,字子幼,弘農郡華陰縣人,漢宣帝時丞相楊敞之子,史學家司馬遷之外孫。為人輕財好義,廉潔無私,但生性刻薄,仗恃自己才能高傲凌人,在朝中得罪了許多人。因為與太僕戴長樂失和,被免為平民。因此在與親友的信中有怨恨言論,被人告發。終被判大逆不道罪,處以腰斬。其代表作有《報孫會宗書》、《拊擊歌》。 [3] 

拊缶歌註釋譯文

⑴田:作動詞,意為耕種。
⑵萁:豆秸。 [2] 

拊缶歌白話譯文

南山有一塊地,雜草叢生,種了百畝豆,只剩下沒用的豆秸,人生就是行樂罷了,要到什麼時候才算富貴呢?
參考資料
  • 1.    漢書:卷六十六楊惲傳  .國學[引用日期2012-05-29]
  • 2.    呂晴飛等.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17
  • 3.    許嘉璐等.二十四史全譯:漢書第二冊.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