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拉鋸

(同名童謠《拉鋸》)

鎖定
“拉鋸”是一種廣泛流傳於中國不同族羣之間的遊戲類童謠,同名童謠《拉鋸》。
中文名
拉鋸
文學體裁
童謠

拉鋸作品原文

拉鋸
拉鋸,送鋸;①
你來,我去。
拉一下,送一下;②
細人快快高,③
高哩騎白馬。④

拉鋸作品註釋

①拉鋸:反覆拉動木鋸。鋸,音jù,用薄鋼片製成有尖齒可以來回拉動割開木頭或金屬的器具。
②拉:往自己胸前拉鋸的動作。送:往對方推鋸的動作。
③細人:小孩。快快高:快快長大。
④高哩:長大了。哩:時態助詞,相當於普通話的“了”。

拉鋸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贛南客家童謠。
“拉鋸”是一種廣泛流傳於中國不同族羣之間的遊戲類童謠。版本非常多,選擇刊錄數則如下:
拉鋸,扯鋸,姥姥家唱大戲,拉倒一棵槐樹,摳個鴉雀蛋蛋。(山東以及東北各地)
拉鋸,送鋸,姥姥們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甥,也要去。今搭棚明兒掛彩,羊肉包子往上擺。不吃不吃,吃二百。(雲南省昆明市)
拉鋸,還鋸,家婆門前有本戲;請外孫來看戲,沒得好吃的,青菜羅卜也可以。(具體流傳地區不詳)
拉鋸,扯鋸,外婆啊門上唱大戲。請姑娘,換女婿,不説理的大姐兒也要去。害得外婆沒處睡,燎窩旮旯裏當瞎睡。鋪笤帚,枕棒槌,特兒特兒打鼾水。(山西省汾陽市)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口唱大戲。接閨女,喚女婿,就是不讓外孫去。不讓去,也得去,騎着小車趕上去!(安徽省五河縣)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口唱大戲。接閨女,迎女婿,小外孫女也要去。帶貓兒去,帶狗兒去,就是不帶妞妞去。(北京永定河一帶)
拉拉鋸,扯扯鋸,外婆門口唱大戲。外婆叫閨女,外公請女婿,小外孫急得也要去。外孫女沒啥穿,穿她娘藍布衫,小外孫沒啥戴,戴他爹那爛帽也不賴。(河南省孟州市)
“拉鋸”是一種極其常見的互動遊戲,主要是父母、長輩與嬰幼兒之間的一種親子活動。兩人對坐後,雙腳自然盤曲,雙手互相對握,隨着兒歌節奏做出兩人拉鋸似的前俯後仰動作。上臂彎曲時身體後仰,上臂伸直時身體前傾,你來我往。
“拉鋸”遊戲的經常開展,不僅鍛鍊了寶寶的上肢力量,還有益於寶寶身體動作的協調能力的培養,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客家地區的《拉鋸》,主題是外婆家門口唱大戲,誰去做客,穿什麼衣服去做客,自然成為歌謠的主要內容。
客家童謠《拉鋸》的起興方式一樣,但內容主題卻大不一樣,側重祝願“細人”(小寶寶)快高長大,並前程遠大。因此可見客家的人文關懷,總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