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拈花寺

(北京市東城區寺廟舊址)

鎖定
拈花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板廠南里,清康熙六年(1667年)萬柳堂始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石文桂改萬柳堂為拈花寺,1978年原殿宇、廂房全部被拆除,現已無存 [1-3] 
中文名
拈花寺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板廠南里
所處時代
清朝
投用時間
1702年
建築面積
1198 m²

拈花寺歷史沿革

清康熙六年(1667年),萬柳堂始建,又名亦園。
清康熙中期,萬柳堂歸於倉場侍郎石文桂。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石文桂改萬柳堂為拈花寺,先後建造大悲閣、大殿、關帝殿、彌勒殿,舍與僧人住持,並得到康熙帝的支持,“御書‘拈花禪寺’額賜僧德元”,懸於大悲閣上 [2] 
清道光十八年,拈花寺寺僧請大學士阮元書“元萬柳堂”匾額 [1] 
1926~1945年,拈花寺內佛堂開辦學校。
1940年,吳佩孚去世後停靈在拈花寺的東菜園內,並新建靈房。
1949年前,拈花寺內有房舍57間,院落5處。
1949年後,拈花寺部分大殿和廂房供辦學校,殿內殘存佛像佛龕均未動。
1950年後,拈花寺殿宇、廂房、院落均被佔用,佛像相繼拆移。
1978年,拈花寺原殿宇、廂房全部拆除。

拈花寺建築格局

拈花寺建築面積1198平方米,主要建築為彌勒殿、關帝殿、大悲閣及御書樓。御書樓內懸有康熙皇帝御書碑刻15通,以及“簡廉堂”額 [1] 

拈花寺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馮溥(1609—1691年),字孔博,別字易齋,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世籍臨朐。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中舉,入清後又參加新朝會試,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恩科中式,以二甲第十一名賜進士出身。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讀學士,繼遷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中樞要職 [2] 

拈花寺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拈花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板廠南里,原為石氏萬柳堂家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