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莖獐牙菜

鎖定
抱莖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 Harry Sm.)是龍膽科、獐牙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40釐米。主根明顯。莖直立,四稜形,部常帶紫色,枝細弱,斜升。基生葉在花期枯存,葉片匙形,莖生葉無柄,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狀復聚傘花序,多花;花梗粗,四稜形,花萼綠色,稍短於花冠,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淡藍色,花絲線形,花葯深藍灰色,線形,子房無柄,窄橢圓形,花柱短,不明顯,蒴果橢圓狀披針形,種子近圓形,8-11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南部。生長在海拔2200-3600米的溝邊、山坡、林緣、灌叢。
抱莖獐牙菜的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舒肝利膽之功效,專治黃疸型肝炎、病毒型肝炎。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抱莖獐牙菜
拉丁學名
Swertia franchetiana Harry Sm.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龍膽科
獐牙菜屬
抱莖獐牙菜
命名者及年代
H. Smith,1970

抱莖獐牙菜形態特徵

抱莖獐牙菜
抱莖獐牙菜(6張)
一年生草本,高15-40釐米。主根明顯。莖直立,四稜形,稜上具窄翅,下部常帶紫色,直徑1.5-3毫米,從基部起分枝,枝細弱,斜升。基生葉在花期枯存,具長柄,葉片匙形,長1-1.5釐米,先端鈍,基部漸狹,下面具1脈;莖生葉無柄,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至37毫米,寬1.5-8毫米,莖上部及枝上的葉較小,先端鋭尖,基部耳形,半抱莖,並向莖下延成窄翅,葉脈1-3條,在下面較明顯。 [6] 
圓錐狀復聚傘花序幾乎佔據了整個植株,多花;花梗粗,直立,四稜形,長至4釐米;花5數,直徑1.5-2.5釐米;花萼綠色,稍短於花冠,裂片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先端鋭尖,具小尖頭,背面中脈突起;花冠淡藍色,裂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9-15毫米,先端漸尖,具芒尖,基部有2個腺窩,腺窩囊狀,矩圓形,邊緣具長柔毛狀流蘇;花絲線形,長5-7毫米,花葯深藍灰色,線形,長2-2.5毫米;子房無柄,窄橢圓形,花柱短,不明顯,柱頭2裂,裂片半圓形。蒴果橢圓狀披針形,長1.2-1.6釐米;種子近圓形,直徑0.5毫米,表面具細網狀突起。花果期8-11月。 [2] 

抱莖獐牙菜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200-3600米的溝邊、山坡、林緣、灌叢。 [2] 

抱莖獐牙菜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西藏、四川、甘肅南部、青海(互助、樂都、化隆、湟中、西寧、大通、共和、同仁、澤庫、河南、瑪沁、稱多、玉樹) [3] 

抱莖獐牙菜繁殖方法

組培材料及處理:組培材料取自野生品種抱莖獐牙菜。
選取外植體為未成熟種子(未形成種皮、1毫米左右、淡黃色),幼葉及胚軸,接種時,將未成熟種子浸人0.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5-7分鐘,無菌承沖洗3-4次,甩吸管分別吸入備好的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和無激素MS培養基上萌發出苗,待種子出苗後,截取4-5毫米小塊的胚軸和0.5平方毫米小塊幼葉於誘導培養基上。
培養基及條件:以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不同濃度的2.4-D(2.4-二氯苯氧乙酸)、NAA(萘乙酸)、6-BA(6-苄基腺嘌呤),蔗糖3%,瓊脂0.6%,pH調至5.8,在0.4千克/平方釐米壓力下滅菌20分鐘,在温度25±2℃。光照800-1000勒克斯,每日光照10小時下培養。
傷組織的誘導:培養1周後,胚軸兩端切口處膨大;2周左右,成熟種子整體膨脹或先出苗再從幼葉和胚軸處整體膨脹;4周左右,幼葉從葉脈周圍處膨脹,開始形成愈傷組織。
愈傷組織的培養:抱莖獐牙菜愈傷組織誘導出來後,將其轉入添加2.4-D3毫克/升+6-BA0.5毫克/升的MS培養基,添加NAA0.4毫克/升+6-BA0.5毫克/升的培養基上繼代培養。從愈傷組織的生長速度和豐滿情況看,在繼代培養過程中也有變化。長勢有強有弱,顏色有深有淺。新長出的愈傷組織一般為淺黃色或白色,培養一段時間.顏色遙漸加深,質地變硬。每次轉接,把愈傷組織細胞進行篩選,挑選顆粒狀,長勢旺的愈傷組織進行培養,愈傷組織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培養一段時間後,有一小部分愈傷組織易變為黃褐色,將黃褐色愈傷組織再次轉移,其生活力下降,因此,必須剔除黃褐色愈傷組織進行再次轉移。 [4] 

抱莖獐牙菜主要價值

抱莖獐牙菜的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舒肝利膽之功效,專治黃疸型肝炎、病毒型肝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