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批判哲學的批判

(2003年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批判哲學的批判》是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在200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澤厚
中文名
批判哲學的批判
作    者
李澤厚
出版社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年10月
頁    數
416 頁
定    價
28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6880234

批判哲學的批判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在70年代末出版的《批判哲學的批判》中,李澤厚首先“解構”了康德,然後又“重建”了康德,這一“解構”、“重建”的過程應該説基本上是成功的,其結果就是他把當時被極“左”思潮所束縛的“人性”概念拯救了出來,構建了以“知、情、意”或者“自由直觀、自由意志、自由感受”為旨歸的內涵豐富的“主體性”哲學(見《批判哲學的批判》書後所附《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論綱》一文)。這樣一來,人們就再也不能僅用單純的“社會性”來看待“人性”了,具有積進取的精神和無限開放的品格的“主體性”概念適應了當時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形勢,頓時流行起來。 [1] 

批判哲學的批判圖書目錄

第一章思想來源和發展過程
一時代背景、階級根源和政治傾向
二思想資料
三牛頓和盧梭的決定性影響
四前批判期
五“使各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派別結合在一個體系中”
六關於“回到康德”的現代思潮
第二章認識論:(一)問題的提出
一所謂“批判哲學”
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
三二元論和唯心主義
四“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
首先的和基本的現佔”
五“綜合”是改造對象
六關於數學的本質
第三章認識論:(二)空間與時間
一時、空是所謂“感性直觀形式”
二“經驗的實在性”和“先驗的觀念性”
三現代西方哲學批判康德的時、空觀
四“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
第四章認識論:(三)範疇
一範疇作為“知性純粹概人”
一“先驗構架”
三“知性的先驗原理”:甲、“量”與“質”
四乙、“實體”與“因果”
五丙、“交互”與“經驗思維三準則”
六自然科學因果性理論中的康德主義
七“必然性的證明是在人類活動中,
在實驗中,在勞動中”
第五章認識論:(四)“自我意識”
一“自我意識”是康德認識論的核心
二“主觀演繹”
三“客觀演繹”
四“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的相互依存
五康德反對“自我”心靈實體
六黑格爾的“自我音識”
七“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八“哥白尼式的革命”

批判哲學的批判作者簡介

李澤厚,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四年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一九八八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一九九八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學拉。著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我的哲學提綱》、《中國思想史論》、《美學論集》、《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走我自己的路》、《世紀新夢》、《論語今讀》、《己卯五説》、《歷史本體論》等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