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批判哲學的批判

(2024年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

鎖定
《批判哲學的批判》是2024年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澤厚。 [1] 
中文名
批判哲學的批判
作    者
李澤厚
出版時間
2024年5月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7559674098
裝    幀
平裝

批判哲學的批判內容簡介

該書被看作是有關康德哲學的最佳中文著作,因為書中掃除了陳陳相因的論調模式,既論述了康德先驗論在哲學史上的樞紐意義,也談論了認識論(真)、倫理學(善)、美學和目的論(美)三大領域中的主要哲學問題究竟何在。
該書從一箇中國哲學家的視角來探討康德哲學,創造性地將儒學、馬克思主義和康德哲學結合起來。運用實踐觀點對上述問題逐一予以具體剖析,進而申説其本人的哲學,並強調使用和製造工具是人類社會的根基,以“人類如何可能”迴應了康德的著名課題。 [1] 

批判哲學的批判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第一章 思想來源和發展過程
一 時代背景、社會根源和政治傾向
二 思想資料
三 牛頓和盧梭的決定性影響
四 前批判期
五 “使各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派別結合在一個體系中”(列寧)
六 關於“回到康德”的現代思潮
第二章 認識論(一):問題的提出
一 所謂“批判哲學”
二 “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
三 二元論和唯心主義
四 “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
先的和基本的觀點”(列寧)
五 “綜合”是改造對象
六 關於數學的本質
第三章 認識論(二):空間與時間
一 時、空是所謂“感性直觀形式”
二 “經驗的實在性”和“先驗的觀念性”
三 現代西方哲學批判康德的時空觀
四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恩格斯)
第四章 認識論(三):範疇
一 範疇作為“知性純粹概念”
二 “先驗構架”
三 “知性的先驗原理”
四 自然科學因果性理論中的康德主義
五 “必然性的證明是在人類活動中,在實驗中,在勞動中”(恩格斯)
第五章 認識論(四):“自我意識”
一 “自我意識”是康德認識論的核心
二 “主觀演繹”
三 “客觀演繹”
四 “自我意識”與“對象意識”的相互依存
五 康德反對“自我”心靈實體
六 黑格爾的“自我意識”
七 “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
八 “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六章 認識論(五):“二律背反”
一 “先驗幻相”與辯證法
二 四個“二律背反”
三 “不能避免矛盾”(恩格斯)
四 四個“二律背反”的特殊性
第七章 認識論(六):“物自體”
一 “物自體”作為感性的來源
二 “物自體”作為認識的界限
三 “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馬克思)
四 “物自體”作為理性的理念
五 由認識論到倫理學
第八章 倫理學(上):道德律令
一 反對經驗論幸福主義
二 “普遍的立法形式”
三 “人是目的”
四 “意志自律”
五 “康德只談善的意志”(馬克思、恩格斯)
六 善惡概念與道德感情
第九章 倫理學(下):宗教、政治、歷史觀點
一 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與“至善”
二 宗教觀點
三 法權、政治觀點
四 歷史理念
五 善被理解為人的實踐(列寧)
六 社會理論領域中的康德主義傾向
第十章 美學與目的論
一 《判斷力批判》
二 “美的分析”
三 “崇高的分析”
四 “美的理想”“審美理念”與藝術
五 有機體組織
六 機械論與目的論的“二律背反”
七 人是自然的“最後目的”
八 “人是依照美的尺度來生產的”(馬克思)
後記
再版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