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托馬斯·沃爾西

鎖定
托馬斯·沃爾西(Thomas Wolsey,約1475—1530),英國的政治家紅衣主教,英王亨利八世的大法官和主理國務的大臣。他施政的目標是加強封建專制王權,使國家進一步中央集權化。但是他妄自尊大,專橫跋扈,他所實行的政策和措施觸犯了各僧俗統治階層的利益,最後因不得人心而倒台。
本    名
托馬斯·沃爾西
所處時代
15世紀—16世紀
出生地
薩福克郡
出生日期
約1475
逝世日期
1530年
主要成就
樞機主教、英格蘭大法官,發現、提拔了托馬斯·克倫威爾
外文名
Thomas Wolsey

托馬斯·沃爾西生平簡介

托馬斯·沃爾西(1475~1530年英格蘭樞機主教和政治家。任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的宮廷司鐸。組織對法國的遠征,取得成功(1513)。在亨利八世的推薦下,教皇任命他為林肯主教(1514)、約克大主教(1514)、樞機主教(1515)和教廷使節(1518)。1515年任英格蘭大法官。他利用自己的權勢大量聚斂財富。沃爾西為了保持歐洲平安無事,1521年他結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對抗法國。雖然他推動司法和僧院的改革,由於徵税,不得人心。後來因為英格蘭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無法為亨利八世生下兒子繼承王位,而且亨利八世又愛上了女侍官安妮·博林,所以亨利八世打算以“婚姻無效”為由與凱瑟琳離婚,並令托馬斯·沃爾西負責説服羅馬教廷。1529年由於未能説服教皇克雷芒七世,於是,革除約克大主教以外的所有職務。1530年又被指控犯有叛逆罪(與法國王室通信),令其回倫敦解釋。1530年11月29日,回倫敦途中病死於萊斯特。

托馬斯·沃爾西低微的出身

沃爾西出身低微,父親是薩福克郡伊普斯威奇的屠夫和牲口販子,後來購買了土地,逐漸富裕起來。沃爾西早年在牛津馬德蘭學院受教育,15歲便取得了文學士學位。1498年,他在馬德蘭學院任初級司庫,1499年擢升為高級司庫。在這期間,沃爾西還被任命為利明敦教區的教士,這是他在教會任職的開始。1503年,他擔任理查德·南範爵士的私人神甫。南範是英國派駐加來港的代表,他將沃爾西推薦給英王亨利七世。1507年,沃爾西成了亨利七世的私人神甫,並協助國王從事外交。
亨利七世逝世後,沃爾西的才幹和自信很快贏得了新國王亨利八世的好感。在亨利八世的扶植下,他在1511年成為樞密顧問官,他的簽名手跡第一次出現在由樞密院官員簽署的公文中。1513年,沃爾西組織了反法遠征,獲得勝利,更加受到國王的賞識。1514年,亨利八世説服羅馬教皇利奧十世任命他為約克大主教。1515年,羅馬教皇授封他為紅衣主教。同年,沃爾西獲得了大法官的職位,從那時起,他成了國王最重要的大臣。沃爾西把他的升遷歸之於自己傑出的天資、勤奮、驚人的魄力和對國王的忠誠,認為只要他能保持國王對他的寵信,他便能始終牢牢把持政權。

托馬斯·沃爾西王國大法官

在內政方面,沃爾西由於深得國王的信任,掌握着國璽、樞密院印章和國王的私人印章,因而操縱了英國各重要部門的權力。 首先,在司法領域裏,他發展了亨利七世的政策,強調尊重王室法庭的權力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他主張在王室法庭裏對富人和窮人應當採取同樣的司法審判方針,這是一個果敢的決定,因為它必然會觸犯貴族的利益,招致他們的反對。在亨利八世即位初年,皇室法庭的活動已經幾乎陷於停頓,沃爾西使它重新振興,通過它懲治各種暴亂和騷動,特別是對不法貴族實行司法審判。皇室法庭本來是一個內廷部門,由國王的若干樞密官組成,為王室所用,審理與王室直接有關的案件。沃爾西使它向公眾開放,下層人士的普通案件也可以拿到那裏去審理。同時,沃爾西又將有關偽造罪、偽證罪和誹謗罪的訴訟案件,從教會法庭轉移到皇室法庭,擴大了皇室法庭的裁判權,使皇室法庭實際上成為國家司法機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法官法院是一個民事訴訟的衡平法院,處理託管財產、履行遺囑和契約以及解決在財產問題上的爭端等事宜。大法官法院在十四、十五世紀便發展起來了,它根據習慣法的條文來處理案情。由於社會上的情況越來越複雜,習慣法缺乏彈性,所規定的審判程序冗長,不能做到有效地解決有關商業、合同、財產等方面的各種案情。沃爾西更動習慣法的條文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按實情和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斷案,使這個司法機構得以充分發揮它的效能,成為國家的一個正規的司法機構。沃爾西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有利於加強封建專制統治。

托馬斯·沃爾西行政和財政

在行政上,沃爾西繼承了亨利七世遺留下來的那一套機構,使它繼續發揮作用。在財政管理上,他設置了兩個總檢查員,負責稽核賬目和管理王室土地的年收入,這是一個創新,這兩項事務過去是由亨利七世親自主持的。但是沃爾西不懂得商業的重要性,不重視發展工商業,因此關税的收入大大減少。他將亨利七世統治時期國庫的積蓄耗盡以後,不顧一切地通過各種手段開闢新的財政收入來源。他強迫國會通過徵收新税的議案,工商業階級紛紛抱怨正規税金和非正規税金的增加,使他們的錢袋減輕了。1526至1528年,沃爾西又企圖增加帶有強迫性的貸款,擴大捐款的數額,因而激起了強烈的反對浪潮。沃爾西從來不懂得駕馭國會,他用一種傲慢和輕蔑的態度同下院打交道,企圖使下院議員明瞭他們的作用僅僅是批准提供非正式的補助金,這樣在他和國會之間便產生了深刻的矛盾。當國庫枯竭以後,沃爾西決定削減廷臣的年金和津貼,又激怒了國會上院的貴族代表,使自己處於同國會完全對立的地位。

托馬斯·沃爾西驕橫的主教

沃爾西是天主教會的高級教士,他以紅衣主教的身份和地位,對英國教會實行高壓統治,目的在使天主教會成為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有力工具。他曾倡導過教會改革,主張改革修道院的制度,強化世俗教士的紀律,並且向教會的陋習宣戰,企圖通過這些措施來振興天主教會。但是沃爾西扮演教會革新家的角色是十分不適宜的。他唯利是圖,是教會中領取聖俸最多、最貪婪的一個。他有私生子,並且千方百計為自己的私生子謀取教士俸祿,這樣的教士怎麼能夠教導別的教士改過自新呢?因此,他對教會的改革是極其有限的。沃爾西通過調查,解散了一批小修道院,用沒收教產得來的財富創辦了牛津紅衣主教學院,為教會培訓教士。實際上沃爾西極力追求的是奪取天主教會的權力。約克和坎特伯雷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大主教轄區,沃爾西作為約克大主教,對全英教會沒有操縱之權。由於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沃雷姆違反教會規定,延長供職期限,使沃爾西想當坎特伯雷大主教的願望難於實現,於是他靠攏羅馬教皇,誘使教皇任命他為教皇使節。這樣他便成為羅馬教皇在英國的代理人,實際取代了沃雷姆的地位,控制了英國教會,接着進一步使英國教會隸屬於專制政府。
沃爾西對教會的統治也是獨斷專橫的,他凌駕於所有地方教會當局之上,到各地巡視,干涉主教和修道院長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務,縮小教會法庭的權限,將教會法庭的案例挪到他所主持的世俗法庭裏去處理。他無視宗教會議的權力和作用,他曾經以教皇使節的身份任意干涉宗教會議,打斷會議的進程。在他的統治下,宗教會議甚至很少召開,教會的一切事務完全聽從他的擺佈。沃爾西所以能夠支配英國教會,羅馬教皇是他的後台,他常常藉助教皇的名義發號施令。因此,沃爾西在執政期間,也受到英國全體教士、特別是上層教士一致的憎恨。

托馬斯·沃爾西外交的失敗

在外交方面,對於沃爾西和亨利八世來説,最重要的是使英國成為歐洲命運的主宰。那時歐洲分裂為兩個相互競爭的敵對陣營,以英國傳統的敵人——法國為一方,以哈布斯堡的神聖羅馬帝國為另一方,都想稱霸歐洲。在外交上,沃爾西實行的是均勢政策,他時而聯法,時而聯西,或者是表面結好於一方,暗中卻拉攏其敵方,極力阻止其中一國勢力膨脹,這個政策在實行的初期是成功的。
十六世紀初期,英國一直以法國作為主要的打擊目標。它首先聯合神聖羅馬帝國共同反法。1513年,英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兩國軍隊在圭內加特地方同法軍交戰,法軍一觸即潰,使這一仗得名“踢馬刺戰役”,法國被迫議和。但是兩年以後,法王弗朗索瓦一世馬里尼亞諾戰役中戰勝了瑞士長槍僱傭軍,再次征服米蘭公國,聲威重振,對英國造成威脅。正在這時,西班牙國王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那不勒斯王國的地位受到威脅,他遣使向英國求援。沃爾西同他締結盟約,議定發展兩國之間的貿易,共同抵抗侵略。亨利八世很快便批准了這個盟約。過了不久,斐迪南死去,他的外孫,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孫子根特的查理繼承了西班牙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 。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八世都擔心西班牙從此強大起來。在這個新形勢下,沃爾西的政策是既聯合法國也聯合西班牙,其中把同法國結盟作為主要宗旨。他想讓兩國都察覺到同英國聯盟的價值,從而公開靠近英國。因為當時的法國想借英國的幫助收服圖爾內,而卡洛斯一世則想向英國借款來鞏固新近獲得的西班牙王位。
1518年7月,英王、沃爾西和法國大使簽訂了關於法國王太子與英國瑪麗·都鐸公主聯姻以及法國贖回圖爾內的秘密條款,同時達成了英法舉行進一步會談的協議。同法國聯盟在英國國內遭到普遍反對。沃爾西一意孤行,他的目的是想用條約來約束法國,通過向法國暫時的讓步來使英國獲得對歐洲事務的控制權。
1519年查理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為查理五世,他兼領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尼德蘭和德國等廣大的領土,儼然成為歐洲第一強國。按照英國一貫的外交方針,應該將矛頭指向神聖羅馬帝國,但是沃爾西的政策卻與此相反,他力主同皇帝聯盟,反對法國。查理一即帝位,便為沃爾西向教皇取得了在西班牙的巴達霍斯主教區,年俸為5,000杜克特。英國同皇帝結盟,符合沃爾西的個人利益。
1520年,亨利八世和查理五世先後在坎特伯雷和加來港舉行會談,達成了共同對付法國的協議。1521年,法國首先發動反對查理五世的戰爭,佔領了西班牙境內的那瓦爾,但在企圖進一步推進侵略計劃時卻敗了下來,並且喪失了所已取得的全部成果。法國請求英國出面調停。亨利八世要求查明誰是真正的侵略者,為此要傾聽雙方的意見,遂於1521年8月,在加來港召開了有英、法、德及教皇四方代表參加的會議,解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法國國王之間的爭端。沃爾西作為英國方面的代表參加會議,由於英國是調停人,所以沃爾西成了會議的實際主持人。在會議進行中間,沃爾西單獨會見查理五世,和他秘密制定了一個反法的攻守同盟。由於各方均無和平誠意,談判最終破裂。會議結束時,英、德、教皇三方締結了新的反法同盟,同年11月,盟約正式簽字。
在英國方面,亨利八世渴求戰爭,他企圖通過戰爭來換取金錢和大陸領地。十六世紀二十年代初,英國正處在戰爭狂熱中。1523年,沃爾西命令薩福克公爵查爾斯·布蘭登率領他的龐大軍隊開進法國的皮卡迪,佔領了好幾個地方,並且逼近巴黎,威脅着巴黎的安全。但是英軍得不到來自查理五世統治下的尼德蘭方面的支援。不久,英軍因為紀律敗壞,戰鬥力減弱,薩福克公爵被迫返回加來。由於戰爭的關係,沃爾西在1523年4月召開國會,宣佈國家需要80萬鎊補助金支付軍費,向國會提出增税的要求。國會在沃爾西的壓力下,通過了增税的議案,決定對土地年收入50鎊以上的徵收額外税,税率為每鎊一先令,對擁有貨物價值在50鎊以上的,每鎊徵收一先令。這個措施引起了廣泛的不滿。
1525年2月的帕維亞戰役,是德法意大利戰爭中最重要的一仗,查理五世的軍隊徹底打敗了法軍,法蘭西斯一世被俘。這個戰役清楚地表明:由於沃爾西的支持,使查理五世樹立了在歐洲的優勢地位,而英國的影響卻下降了,它破壞了歐洲強國間的均勢。1526至1528年間,英國致力於恢復它在歐洲的地位,沒有成效。1528年,沃爾西的政策轉而為與法國站在一邊來反對查理五世。到了1529年8月,法王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媾和,訂立了康佈雷條約。這樣,英國在外交上便陷於孤立。

托馬斯·沃爾西最終的垮台

沃爾西是一個自負、傲慢、好虛榮和貪圖享樂的人物,他地位顯赫,極端富有,生活奢侈,併為此洋洋得意。他廣建邸宅,漢普敦宮極為豪華,他在那裏經常舉行富麗堂皇的宴會,飲宴無度。他還十分講究穿戴裝飾。當他從私人住宅到威斯敏斯特宮聽政時,他按照一個紅衣主教的習慣,全身都用紅色的衣服和裝飾品打扮起來。在他的周圍有一羣佩帶着鍍金的戰斧和銀十字架的侍從擁簇着。他的馬騾用深紅色的天鵝絨裝飾起來,配上了銀馬蹬。他總想借助於莊嚴的遊行隊伍和慶祝典禮的盛況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唯我獨尊的形象。沃爾西的生活是這樣的揮霍無度,為此他不斷地運用自己巨大的世俗的和教會的權力,不擇手段地聚斂錢財。據統計,他的年收入達3.5萬鎊,大約相當於王室全部收入的1/4。在一個時期裏,他的財富僅次於國王而居全國第二位。
在沃爾西當政期間,英國正處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舊貴族階級還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它仍然是一支強大的政治力量。資產階級已經興起,它和具有資本主義傾向的“新貴族”同是專制王權的有力支柱。在這新舊交替的時代中,沃爾西通過他所推行的對內對外政策,維護和鞏固封建專制制度,反映了封建貴族階級的要求。沃爾西作為封建貴族階級的代表,無視新興階級的作用;而他的傲慢、貪婪和專橫獨斷,他所推行的許多政策,又極大地損害了封建貴族的利益。所以,他的垮台是必然的。
沃爾西垮台的直接原因,是他處理國王亨利八世離婚案的失敗。亨利八世無男嗣,1528年,他打算同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並娶安娜·波琳為妻。由沃爾西將此離婚案上訴羅馬教廷。這時的羅馬教皇克雷芒七世受制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而查理五世又是凱瑟琳的侄子,他反對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教皇為結好查理五世,否決了離婚案。亨利八世遷怒於沃爾西,沃爾西受到犯了“王權侵害罪”的指控,被傳喚到高等法院受審。1529年11月,亨利八世召開國會,順利地通過了剝奪沃爾西公民權和財產的法令。沃爾西立即屈服,他交出了財產,放棄了幾乎全部僧俗官職,只保留了約克大主教的職位。他在1530年11月死於萊塞斯特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