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托葉黃檀

鎖定
托葉黃檀(學名:Dalbergia stipulacea Roxb.)是豆科、黃檀屬大藤本,有時呈小喬木狀。樹皮褐色;羽狀複葉;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早落;小葉8-10對,薄紙質,長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圓錐花序生於具嫩葉的枝頂葉腋,由鱗片狀、早落的苞片叢中抽出;總花梗、花序軸、分枝和苞片均被褐色柔毛;花萼鍾狀,被毛,最下1枚披針形,其餘卵形;花冠淡藍色或淡紫紅色,各瓣均具柄,旗瓣圓形,翼瓣倒卵形,龍骨瓣近半月形。莢果闊舌狀至卵形或橢圓;種子腎形。花期4月。 [1] 
原產東南亞和東亞,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分佈於雲南。 [4]  生於山谷至山頂疏林中,海拔500-1400米。 [1] 
葉簇青翠,果質感奇特,為優良的綠化樹種。 [7]  該物種也具有藥用價值,據報道,它用於口腔衞生,具有抗菌特性,並用於婦女健康。 [4] 
中文名
托葉黃檀
拉丁學名
Dalbergia stipulacea Roxb.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黃檀屬
托葉黃檀
命名者及年代
Roxb.,1832

托葉黃檀形態特徵

大藤本,有時呈小喬木狀,枝開展;樹皮褐色。羽狀複葉長15-20釐米;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早落;小葉8-10對,薄紙質,長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2.8-3.5釐米,寬1-1.2(2)釐米,複葉基部的小葉有時橢圓形,長1.2-1.5釐米,寬約1釐米,先端初時急尖,後通常為圓或鈍,有時微缺,基部闊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被伏貼的短柔毛;小葉柄長1.5-2毫米。 [1] 
圓錐花序生於具嫩葉的枝頂葉腋,由鱗片狀、早落的苞片叢中抽出;總花梗、花序軸、分枝和苞片均被褐色柔毛;花序下部有多枚卵形、膜質、無花苞片,基生小苞片比苞片略小,副萼狀小苞片倒卵形,包着花萼的2/3;花萼鍾狀,被毛,最下1枚披針形,均與萼筒等長,其餘卵形,均較短;花冠淡藍色或淡紫紅色,各瓣均具柄,旗瓣圓形,先端微缺,翼瓣倒卵形,龍骨瓣近半月形,背彎拱,與翼瓣同於內側具向下的耳;雄蕊10,成5+5的二體;子房無毛,僅於子房柄被毛,花柱纖細,柱頭小。莢果闊舌狀至卵形或橢圓,無毛,長(6.5) 9-11釐米,寬2-3.2 (-4),頂端鈍或圓,基部圓或楔形,有種子1粒,極少為2粒;種子腎形,長約15毫米,寬約9毫米。花期4月。 [1] 
托葉黃檀

托葉黃檀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至山頂疏林中,海拔500-1400米。 [1]  喜光,耐乾旱瘠薄,不擇土壤,但以在深厚濕潤排水良好土壤生長良好。 [7]  常見的伴生樹種有大葉白顏樹、雲南白顏樹、梭果金刀木、大葉藤黃、小葉紅光樹、雲樹、雲南銀鈎花、桃葉杜英、降真香、肉託果、見血封喉、尤果、暹羅黃葉樹、翅子樹、毛銀柴、濱木患、木奶果等。 [6] 
托葉黃檀標本

托葉黃檀分佈範圍

原產東南亞和東亞,分佈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 [4]  在中國,分佈於雲南(文山、西疇、麻栗坡、金平、屏邊、河口、普洱、景洪、勐臘、滄源、耿馬、龍陵、芒市、瑞麗、隴川、盈江)。 [7] 

托葉黃檀繁殖方法

托葉黃檀與豆科植物中的許多物種一樣,一旦種子被幹燥儲存,種子可能會在播種前進行鬆土處理,以加快發芽速度。這通常可以通過將少量接近沸騰的水倒在種子上,然後在温水中浸泡12-24小時。此時,種子應該已經吸收了水分並腫脹了。如果沒有,那麼在種皮上小心地劃一個缺口,但是要小心操作不要損壞胚胎,在播種前再浸泡12小時。 [8] 

托葉黃檀主要價值

  • 觀賞價值
葉簇青翠,果質感奇特,為優良的綠化樹種。 [7] 
  • 藥用價值
該物種的主要用途是藥用,據報道,它用於口腔衞生,具有抗菌特性,並用於婦女健康。 [4] 

托葉黃檀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4]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2023年)——附錄Ⅱ。 [9] 
  • 種羣現狀
截至2018年,該樹種分佈廣泛,種羣數量眾多,沒有遇到任何重大威脅,也沒有發現任何重大的未來威脅。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