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扇形擬伊藻

鎖定
扇形擬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 (Harv. Masuda,1993))為中國常見的藻類藻體直立,單生或叢生,4~10cm高,藻體紫紅色,幹後變黑或褐色。中國北起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潮間帶的岩石上或石沼邊緣均有生長。
中文名
扇形擬伊藻
拉丁學名
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 (Harv. Masuda,1993) [2] 
植物界
紅藻門
紅藻綱
杉藻目
育葉藻科
擬伊藻屬
扇形擬伊藻

扇形擬伊藻形態特徵

扇形擬伊藻外形特徵

扇形擬伊藻的藻體外形
扇形擬伊藻的藻體外形(2張)
藻體直立,單生或叢生,4~10cm高,基部具小盤狀固着器附着於基質上,藻體基部亞圓柱形,其餘部位均為窄線形扁壓或扁平葉狀,6~12次二叉式分枝,枝寬1~1.8mm,枝端尖或鈍圓,有時略膨脹,微凹或二裂,邊緣全緣或有時有小育枝,小育枝單條或1~3次叉分,枝距2~9mm,體中下部枝距大於上部,分枝多集中上部;整體有扇形輪廓;藻體紫紅色,幹後變黑或褐色,軟骨質,製成的臘葉標本不完全附着於紙上。 [1] 

扇形擬伊藻細部特徵

扇形擬伊藻的細部結構圖
扇形擬伊藻的細部結構圖(4張)
藻體的內部構造,橫切面觀:體基部扁壓(固着器以上9mm處),體寬780μm,體厚670μm,中央髓層厚232μm,由11~12層不規則橢圓形細胞組成,胞徑13~53μm × 13~40μm,胞壁厚3.3~5μm,外圍以12~13層長柱形細胞組成皮層,厚約217~231μm;體中部(頂下36mm處)扁平,體寬1660~1677μm,體厚664~680μm,髓層厚515μm,由13~15層不規則近圓形或橢圓形細胞組成,胞壁厚5μm,胞徑20~112μm × 15~59μm,外圍以6~7層背斜排列的長柱形細胞組成皮層,厚約53~66μm;體上部扁平(頂下3mm處),體寬1029~1062μm,體厚224~251μm,髓層厚178~249μm,由7~11層具角的橢圓形細胞組成,胞徑33~63μm × 20~36μm;外圍以2~3層長卵形或卵形小細胞組成皮層,13.2~16.5μm長。 [1]  縱切面觀:體下部(基上9~處),體厚462μm,髓層厚271~277μm,由11~12層具角的長橢圓形細胞組成,胞徑20~99μm × 13~53μm,外圍以11~12層長柱形或方形細胞組成皮層,厚85~99μm;體中部(頂下36mm處),厚約598~681μm,髓層厚432~564μm,由13~16層具角的長橢圓形細胞組成,胞徑33~165μm × 20~92μm,外圍有5~6層小細胞組成皮層,厚約43~50μm;體上部(頂下2mm處)厚224~257μm,髓層厚152~178μm,由11~12層具角的長橢圓形細胞組成,胞徑46~92μm × 20~40μm。 [1] 

扇形擬伊藻生殖特徵

囊果生長在末枝及次末位枝上,以3~5個鏈狀排列,成熟的囊果681μm × 630μm,位於髓層中,被厚的皮層細胞包圍着,上果被厚112μm,由10~11層長柱形或長方形細胞組成;下果被73μm,由6~7層長圓或長方形細胞組成,兩邊都有孢囊口。果孢子囊集生成不規則團塊,囊徑6.6~16μm × 3.3~10μm。精子囊羣生長在枝或育枝的表皮層,橫切面觀長柱形,色淡,反光強,7~13.2μm × 3.3~5μm。四分孢子囊未見。 [1] 

扇形擬伊藻生長環境

中國常見的種類,生長在潮間帶的岩石上或石沼邊緣。 [1] 

扇形擬伊藻分佈範圍

中國北起遼東半島,南至海南島均有生長。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也有分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