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扁嘴海雀

鎖定
扁嘴海雀(學名: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全長約25釐米。雌雄羽色相似,夏羽頭頂至後頭黑色,後頭部兩側至眼間有白條紋,頸側白色;背及翼羽暗灰並具白縱紋,尾色似背;頰、喉黑色,頸以下大部為白色,僅脅部具長黑羽。嘴形粗短,黃色;腳鉛黑色。冬羽大致似夏羽,但喉為白色,後頭兩側無白紋。主要棲息於海岸和海島懸巖與岩石上,冬季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中。單隻或成小羣活動。頻繁的在水面游泳和潛水。主要以海洋無脊惟動物和小魚為食。通過在水面游泳捕食,也通過潛水捕食。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堪察加半島、薩哈林島和遠東海岸中國遼寧南部大連、山東青島、上海沿海。
中文名
扁嘴海雀
拉丁學名
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別    名
短嘴海鳩
古海鳥
海鵪鶉
外文名
Ancient Murrelet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鴴形目
海雀科
扁嘴海雀屬
扁嘴海雀
亞    目
鷗亞目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9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扁嘴海雀形態特徵

扁嘴海雀
扁嘴海雀(16張)
扁嘴海雀夏羽:前額至後頸、頦、喉和頭刪等整個頭部黑色。眼周有一圈白色,頸側下部白色。眼上後方有一條由細小的白色羽毛形成的白色帶斑,向後延伸至枕。背灰色。上背兩側有白色縱紋。翅覆羽灰褐色。飛羽也呈灰褐色,羽軸白色。外側初級飛羽內側基部白色。腰暗灰色。尾黑色。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兩脅灰黑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上體較褐;眼後上方和翕兩側無白色縱紋。頰、頦灰色,喉及頸側白色。體側暗灰色。前趾間有蹼膜,後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體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
虹膜褐色。嘴短,呈圓錐狀,白色。冬季淡紅色,跗蹠淡灰色。跗蹠前面、後面、爪和蹼黑色。幼鳥頭頂和頭側黑色,背灰色,頦、喉和下體白色。翅和尾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163-210克,雌性158-200克;體長雄性235-273毫米,雌性243-270毫米;嘴峯雄性12-14毫米,雌性12-14毫米;翅雄性131-143毫米,雌性129-145毫米;尾雄性36-40毫米,雌性35-38毫米;跗蹠24-26毫米,雌性25-27毫米。 [2] 

扁嘴海雀棲息環境

平時棲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時期才回到岸邊的島嶼或陸地。夏季主要棲息於海岸和海島懸巖與岩石上,冬季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中。 [2] 

扁嘴海雀生活習性

部分為夏候鳥,部分為冬候鳥。單隻或成小羣活動。頻繁的在水面游泳和潛水。遇到危險時則潛水而逃。沉水較低。下潛前先把水弄乾淨。飛行低且直,短距離後很快又落到海面。上岸時大致呈直立式,狀如企鵝,是趨同進化的結果。善於游泳和潛水,一般能潛入水下10米以上。主要以海洋無脊惟動物和小魚為食。通過在水面游泳捕食,也通過潛水捕食。 [2] 

扁嘴海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加拿大、中國、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墨西哥、美國。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堪察加半島、薩哈林島和遠東海岸,中國遼寧南部大連、山東青島、上海沿海。越冬於遼寧、廣東、福建和台灣等南部沿海。遷徙時經過黑龍江、吉林和山東等省。 [1] 
扁嘴海雀分佈圖 扁嘴海雀分佈圖 [3]

扁嘴海雀繁殖方式

扁嘴海雀的繁殖期為5-7月。常成小羣在一起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海岸和海島懸巖岩石上或岩石縫隙間。不築巢,直接產卵於地上。每窩產卵通常2枚,有時1枚。卵的顏色為赭色,淡黃色或黃褐色,被有暗褐色或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57-64×36-40毫米。雌雄親鳥輪流孵卵。 [2] 

扁嘴海雀亞種分化

扁嘴海雀(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扁嘴海雀指名亞種
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antiquus
2.
扁嘴海雀梅德內亞種
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microrhynchos
[4] 

扁嘴海雀保護現狀

扁嘴海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 

扁嘴海雀種羣現狀

近海地區的石油污染以及漁民到島上淘窩取蛋,是主要致危因素。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 
扁嘴海雀
扁嘴海雀(3張)
2024年3月17日,扁嘴海雀光臨深圳灣。 [6] 

扁嘴海雀相關報導

説起哺乳動物中的“四不像”(即麋鹿),人們都知道它的身世。但在江蘇東台市東沙灘塗上,竟還棲息着一種“四不像”的鳥類,它嘴像麻雀,體似企鵝,腳蹼如雛鳥羽色同幼雞。這是鳥類家族中名副其實的“四不像”。
據鑑定,該鳥學名稱為扁嘴海雀,俗名叫做短嘴海鳩,又叫古海鳥。在動物學上它屬海雀目,海雀科。據《中國動物圖譜》記載:“該鳥冬時偶見於福建海峽,此鳥非常罕見。”它是鳥類家族中最古老、最稀有的種羣之一。在東台市沿海灘塗冬季發現扁嘴海雀,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也是在動物地理分佈方面的新發現。
冬天的灘塗,一小羣扁嘴海雀,搖擺着矮矮胖胖的身姿,彷彿來自南極世界的一夥企鵝,唱着晨曲,從灘上撲向港汊的湍流裏。扁嘴海雀很少像鷗類一樣飛翔,它們常以小羣活動,傲首挺胸地直立在港灣淺水邊,體態温雅,舉止莊重,十分驕矜地讓碎玉般的浪花衝着腿杆,卻不動聲色。這時扁嘴海雀的儀態,就活像披上一抹輕柔黑紗的阿拉伯少女。頭頂和後頸渾黑,兩眼後下緣有一小綹白羽,像一對銀白色的耳環;頭頂兩側自眼睛的上方起,有一對白色狹羽。上體背羽為純暗灰色,雙羽與尾羽為墨色,呈現出金屬光澤,乍看上去,正像穿着一身黑白相間的套裙模樣。扁嘴海雀與其它鳥所不同的是,它的雙腿生在尾部,站立時直立身子,走起路來酷似一個剛學走路的小寶貝。然而扁嘴海雀的一舉一動並不笨拙,它仗着自己那雙有蹼的腳,覓取食物時多潛在水裏,動作十分靈巧,其速度比刀魚還快。
每到寒冬臘月,那灑滿陽光的水面,泛起碎玉般的浪花,五光十色。遠處的水面凝滯不動,在不動的水面之上卻流蕩着迷茫的水霧。此刻忽見扁嘴海雀們調皮地從水裏冒出來,嘴裏叼着魚、白蝦、小蟹等美食,忽上忽下,煞是伶俐可愛。飽餐之後,它們踏着鬆軟的灘塗,欣喜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梳理着羽毛,然後拍打着雙翅。
奇特的是,它們睡覺時,不像其它海鳥把頭插在翅膀裏,而是把頭深深地埋在腹部。深夜,每當發覺誰走近它們的身旁,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來人,氣氛肅穆。更有趣的是,扁嘴海雀的求偶是講究忠貞不渝的。一旦結為伉儷,終身相依為命。若是一方不幸死去,另一方則苦度餘生。由於它美麗端莊,嚴守貞潔,深受當地漁民的喜愛,都把它視為吉祥之鳥。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