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戚繼光

(京劇《戚繼光》)

鎖定
《戚繼光》是重慶市京劇團為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而排演的京劇,於2005年8月25日在沙坪劇院首演,以京劇程式表現了倭寇的殘忍無道,戚繼光將軍的英勇,一次次感動了台下觀眾。
中文名
戚繼光
類    型
京劇《戚繼光》
相    關
重慶市京劇團
特    色
戚家軍”的故事
特色
“戚家軍”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但用京劇演繹,也別有味道。舞台上,蔚藍的大海邊,舟山羣島寧靜優美。隨着燈光的變幻,倭寇入侵,打破了大海的寧靜,也打破了人們的幸福生活。戚繼光率“戚家軍”抗擊入侵倭寇,經過艱苦努力,最終將倭寇趕出舟山。
觀眾感受
戚繼光的精神讓觀眾倍感振奮,該劇的舞台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五把椅子經過合理的搭配、組合,既可以是窗,也可以是門,還可以組合成監牢。該劇導演、京劇團老藝術家朱福俠説,這樣設計既節省成本,也方便到各地演出,同時也能讓演員更好地用自己的武功、唱功等來表現京劇的魅力。
戚繼光(1528—1588)明山東蓬萊人, [1]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嘉靖二十三年(1544)嗣世職為登州衞指揮僉事。被薦升署都指揮僉事。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赴浙御倭寇,充參將,守寧波、紹興、台州,後改守台州,金華、嚴州。召募金華、義烏農民、礦工,嚴加訓練,建“戚家軍”。四十年破倭於台州。次年援閩,連破橫嶼、興化諸倭。四十二年再度入閩,獲平海衞大捷,殲倭寇兩千餘人。因功進都督同知、福建總兵官。後赴粵,助俞大猷抗倭。隆慶元年(1567)被張居正調往北方,鎮守薊州,因設防嚴密,蒙古諸部不敢進犯,進左都督。萬曆十年(1582)居正死,受排擠,旋調廣東。十三年請病歸。後卒於貧病之中。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