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的前半生

(亦舒著言情小説)

鎖定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創作的長篇小説,1982年 [1]  11月在中國香港出版。該書講述做了多年家庭主婦的子君,遭醫生丈夫拋棄後不得不重新工作,一步步站起來並再度尋找到幸福的故事 [2] 
《我的前半生》描寫現代社會中男女婚姻面臨的新困境。在遭婚變後自立自強的子君身上,表現出時代的進步與現代女性意識。 [3] 
2014年,作品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2]  ,於2017年首播。
作品名稱
我的前半生
作    者
亦舒
創作年代
20世紀80年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字    數
170千字 [4] 
簡體出版時間
1988年2月

我的前半生內容簡介

子君在遭到丈夫遺棄的致命打擊後,被迫改變其依賴丈夫、缺乏獨立意志的生活慣性,而以一個普通婦女的身份,投向社會。在謀求職業、爭取獨立的社會地位的拼搏過程中,子君發揮了她的聰明才智,煥發出她的青春,並因此博得了人們的尊重傾慕。最後,她在事業和愛情上獲得了幸福而美滿的結果 [5] 

我的前半生作品目錄

你的生命長得很,沒有人為離婚而死,你還要為將來的日子打算。
一個女人有好丈夫支撐場面,頓時身價百倍,丈夫一離開,頓時打回原形了。
我可以看到我的前路,路是有的,可惜崎嶇一點,佈滿荊棘,走過去,難免會頭破血流,尚有許多看不見的陷阱引我失足。
我們只愛肯為我們犧牲的人。想要我們犧牲的,我們恨他。
在外頭討生活,人的心腸會一日硬似一日,人怎麼對我,我怎麼對人。
我們失去一些,也會得到一些,上帝是公平的。
這一年來我瞭解到錢的重要,有錢,就可以將生活帶入更舒適的境界。感情是不可靠的,物質卻是實實在在的。
這一年來在外頭混,悟得個真理,若要生活愉快,非得先把自己踩成一塊地毯不可,否則總有人來替天行道,挫你的鋭氣。
墮落是愉快的,子君,像一塊腐臭的肉等待死亡,倒是不用費勁。子君,你試過往上爬嗎?你試試看。
我把前半生用來結婚生子,唐晶則把時間用來奮鬥創業,然後下半生互相調轉,各適其適。
拾壹
他是為我而來?不不,不可能,一切應在機緣巧合,他到了回家的時候,我偏偏又在這裏,他在此地沒有熟人,我們名正言順地熟絡起來。
拾貳
醒來時空中小姐在派橘子水,我擺擺手示意她別吵醒翟君,她會心地離開。 [6] 

我的前半生創作背景

我的前半生時代背景

中國香港社會自20世紀60年代邁入工商業,70年代蓬勃的經濟帶動了文學作品本土化、多元化發展,通俗小説作家開始相繼冒升,到80年代更加向討好大眾口味的“快餐式”文化發展 [7]  。為了吸引讀者,亦舒甚至在作品的書名與人物的姓名上也費盡心思 [8]  。建國後,國家安全部關押了一大批在解放戰爭中俘虜的國民黨戰犯和一部分日本戰犯,1950年蘇聯又送回來一批日本以及偽滿戰犯;他們在戰犯管理所後期,紛紛拿起筆來,總結自己的過去,寫出不少生動感人的認罪材料,題目大部分都叫做“我的前半生” [9] 

我的前半生創作契機

亦舒最鍾愛的小説是魯迅的《傷逝》,她的小説《我的前半生》的主角是子君和涓生,沿用了其中男女主角的名字 [10]  ;小説的思路從魯迅的《傷逝》延伸而來,男女主人公之名亦與《傷逝》相同,將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移置”於當代香港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 [11] 

我的前半生人物介紹

子君:婚後立志做賢妻良母,十多年來,沒有工作,沒有理想追求,生命在結婚、生子、瑣碎的家務事中消費掉。直至丈夫涓生另結新歡,提出與她離婚。離婚後悲傷失意的子君在女友的鼓勵和幫助下重新站立,找到了新的愛情和婚姻 [12] 
史涓生:多年來老實正經、勤奮向上的丈夫,忽然發現了真我,發現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隨女演員去過新的生活,而全不顧妻兒的感受 [13]  ;史涓生有外遇,誰都知道了,連他的女兒,才十二歲的安兒也明白其中的情勢,偏偏只有子君還矇在鼓裏 [14] 
唐晶:從學校一畢業就投入社會,十幾年下來,酸甜苦辣嚐遍,剛剛建立了一點社會地位,有條件可以叱吒風雲了,卻激流勇退,不再喜歡頭上戴着的那頂“女強人”帽子,嫁得遠遠的 [15]  ;子君因唐晶與未婚夫同居而倍感失落,甚至找她“無理取鬧”,縱然後來她們又言棄前嫌,重歸於好,唐晶遠嫁,從此天涯 [16] 
翟有道:翟有道算是一個亦舒心目中條件非常高的完美男性形象,但作品沒有展開去寫他,只是説他氣質很好 [17]  。子君對唐晶的莫家謙,一開始就很有好感。子君用雞蛋裏面挑骨頭的眼光去打量莫家謙,結果只覺得他無懈可擊。不過,子君也很有“後福”,遇到了一個跟莫家謙同一類型的人(即翟有道) [18] 

我的前半生作品鑑賞

我的前半生思想主題

小説《我的前半生》是在女性自由和解放的主題上對魯迅《傷逝》的續寫,改寫了《傷逝》中子君的悲劇套路;亦舒借《我的前半生》探討的是“娜拉走後怎樣”的問題 [19]  。如果説,20世紀20年代子君和涓生的悲劇主要是經濟的原因,那麼,80年代生活富足的子君和涓生,他們的婚姻生活一樣出了問題。亦舒着重於離婚後子君的形象塑造,也就是現代女性面對婚姻變故後的精神重建 [20] 
《我的前半生》中亦舒在某種程度上不完全認同賢妻良母的女性觀,強調女性要獨立自主,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首要的條件是取得經濟上的的獨立地位,只有在經濟上獨立了,才能獲得其他方面的自由 [12]  。子君身上寄託了作家的人生理想,表達了作者對職業女性的愛護與期望。子君是一個小資產階級個人奮鬥的勇敢女性。冷漠無情的家庭關係砸碎了她玫瑰色的幻夢,同時也喚醒了她沉睡的人格意識。作品的主題,正在於歌頌職業女性自尊自愛的奮鬥意識,字裏行間,迴響着當代婦女呼嘯前進的時代精神 [21] 
從婚戀觀看,亦舒認為“婚姻與愛情無關”,懷疑愛情,結婚並不是因為愛情、精神契合,子君和翟有道結婚不是因為愛情。亦舒認為愛情是理想中的,可遇而不可求;而亦舒強調可以因為愛情而結婚,也可以不因為愛情結婚,可以結婚,也可以不結婚,這樣亦舒體現的就是一種更加自由的婚戀觀,女性在婚戀上是很自由的 [13] 
亦舒賦予了被涓生拋棄的子君全新的靈魂。子君曾經一度絕望,但很快振作起來。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女性在很多方面都是佼佼者。子君有女強人唐晶這樣的好朋友,對她重新走進脱節多年的社會很有幫助。她最終成功了,變得堅強而自信,美麗中帶點滄桑。後來涓生被子君的變化所吸引,想複合的時候,子君一口拒絕。她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子君,木頭美人,任人呼來喚去。子君成功地擺脱了涓生,擺脱了過去,她不用仰息他人,但她依然不快樂。這恰好擊中了現代女性的阿喀琉斯之踵。女性為了爭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放棄了很多,她們達到了目的,可以靠自己而活,可是卻依然不快樂 [22] 

我的前半生藝術特色

《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的兩段感情生活跟唐晶和子羣的情場遭遇幾乎是不分伯仲的,有一種並列的味道 [23]  。亦舒幾乎是極力去挖掘男性的猥瑣來實現對女性的禮讚,雖然還達不到魯迅作品中所藴含的摧枯拉朽的力度,讀來令人深有感觸 [24] 
《我的前半生》中涓生與子君離婚,子君心如死灰,夢到辜玲玲對她獰笑,這是她現實生活中夢魘的延續,是現實痛苦的投影。文學作品若“以夢境描寫心理,出了多一部分含蓄迂曲的情致外,更能使讀者見到隱伏於人物靈魂深處的思維和情感”。亦舒深受中國夢文化的影響,對夢境的描寫技巧的掌握嫺熟,對描繪人物心理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5] 
亦舒這部作品着墨更多的是子君在婚姻破裂之後的醒悟和自立的描寫,她用其慣用的洗練筆觸和狡黠趣妙的對話將人物的個性和內心世界纖毫畢現,是站在女性角度對現代社會現象中常見婚姻問題的解析和反思。亦舒的故事敍述,重點在主人公應對生活裏事件的心理細節描寫和心路蜕變的過程,讀者在她活靈活現的敍述中,跟隨故事的發展和小説人物的喜怒哀樂,同樣地也得到了一些對現實生活感悟和思考 [26] 

我的前半生作品影響

  • 衍生作品
2014年4月,《我的前半生》同名電視劇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行拍攝製作備案公示,是第一部由亦舒作品改編的電視劇 [2]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2017年7月播出 [27] 

我的前半生作品評價

亦舒筆下的子君,與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在靈魂上是一脈相承的。兩個子君都有良好的知識與修養,心地天真而純良,在遭遇男人背棄時,哪怕沒有經濟獨立的能力,也都選擇有尊嚴的離開。她筆下的子君有如一隻精緻的金絲雀,被迫離開鳥籠後勇敢地搏擊風雨,直至找回靈魂。作品在強調:女性經濟要自主、人格要獨立,要自尊自愛活得體面,要珍惜女性間的友誼。(鳳凰文化評論人阿蒙 [27] 
《我的前半生》是一部截至2017年中國最標準的中產階層中年史詩,亦舒的小説相比劇集雖不夠大氣、完整,但它是中國中產的內心世界畫像。(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 [1] 

我的前半生作者簡介

亦舒,職業小説家,華語世界作家;1946年生於上海,五歲時在香港定居並受教育,已移居加拿大。主要創作言情小説,30多年間出版小説散文達160餘種,代表作包括長篇小説《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喜寶》等,以及短篇小説集《偶遇》等。
參考資料
  • 1.    《我的前半生》研討會:比亦舒小説大氣  .網易新聞.2017-07-21[引用日期2018-03-10]
  • 2.    亦舒經典作品《我的前半生》將拍成電視劇  .網易新聞.2014-05-22[引用日期2018-03-10]
  • 3.    喬以鋼,林丹婭主編,女性文學教程[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10,第163頁
  • 4.    亦舒.我的前半生: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
  • 5.    秦亢宗主編.中華百年文學大辭典(1900-2000):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09:第349頁
  • 6.    亦舒.我的前半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07月
  • 7.    周麗娟,朱自奮.香港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文學發展概覽[A].吳兆路.中國學研究·中國學研究·第四輯 (香港)[C].濟南出版社,2001年:第199-201頁
  • 8.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77頁
  • 9.    凌雲.《我的前半生》是怎樣問世的?[J].炎黃春秋,1993(07):19
  • 10.    王景山.台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辭典[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109頁
  • 11.    秦亢宗主編.中華百年文學大辭典(1900-2000)[M].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09:第349頁
  • 12.    黃敏.比較魯迅《傷逝》與亦舒《我的前半生》女性觀之異同[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03):88
  • 13.    許敏,李毅.比較池莉與亦舒小説中對“婚外戀”問題的處理[J].現代語文 文學研究 上旬刊,2013年第7期,第46頁
  • 14.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85-86頁
  • 15.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132頁
  • 16.    朱碧著.不可理喻[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第297-298頁
  • 17.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96-97頁
  • 18.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105頁
  • 19.    曹惠民主編;陳小明副主編.台港澳文學教程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01:第257-258頁
  • 20.    王敏.涓生的懺悔與子君的言説——《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比較[J].名作欣賞,2008年24期,113
  • 21.    南鬥,河流著.亦舒熱——女權主義崛起[A].沉重的困惑:當代中國閲讀熱點面面觀[C].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08月第1版,第152-153頁
  • 22.    熊墁.灰色空間裏的掙扎——亦舒小説女性羣像[A].李家軍,楊中剛.21世紀大學生創新文論 (下冊)[C].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9,第24頁
  • 23.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103頁
  • 24.    鍾曉毅.四才女傳奇 亦舒傳奇[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207-208頁
  • 25.    許敏.例談亦舒小説中夢境的深意[J].文學教育 上半月,2012年第6期,第39-40頁
  • 26.    《我的前半生》:婚變女人的勵志書  .新浪女性.2010-10-20[引用日期2018-03-10]
  • 27.    《我的前半生》:亦舒是致敬魯迅,電視劇是趨從市儈  .鳳凰文化.2017-07-15[引用日期2018-03-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