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鎖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成信大、成信(CUIT)”,位於四川省成都市 [5]  [47]  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四川省中國氣象局國家統計局共建、四川省重點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 [1]  [4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創建於1951年,1956年改製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成都氣象學院;2000年由中國氣象局劃轉四川省,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四川統計學校整體併入。 [1]  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成為火箭軍第一所簽約培養國防生的地方普通高校。 [115]  2010年,學校成為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 [118]  2015年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1]  2023年成為國家統計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局省共建”高校。 [25]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航空港、龍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000餘畝;設有19個學院(部、中心),開設招生本科專業53個;其中37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師1600餘人,2.5萬餘名全日制在校生。學校以大氣學科、信息學科和經管學科為重點,以學科交叉為特色,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形成了大氣、信息、經管三大學科羣。 [1] 
中文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外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7] 
簡    稱
成信大、成信、CUIT [5]  [47] 
創辦時間
1951年 [47]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47] 
學校類別
理工綜合類 [1] 
學校特色
CDIO工程(2008年) [12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年) [122]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2年) [120] 
四川2011計劃(2015年) [124] 
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6年) [121]  展開
學校特色
CDIO工程(2008年) [12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年) [122]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2年) [120] 
四川2011計劃(2015年) [124] 
四川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6年) [121] 
國家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23年) [25]  [47]  收起
主管部門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 [47] 
現任領導
沈火明(黨委書記) [10] 
何建新(校長) [10] 
本科專業
53個(截至2023年12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1個(截至2023年12月) [1] 
院系設置
19個學院(部、中心)(截至2023年12月) [1] 
校    訓
成於大氣 信達天下 [5] 
校    歌
《有我擔當》 [6] 
校慶日
10月26日 [47] 
地    址
航空港校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學府路一段24號(610225) [1] 
龍泉校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陽光城幸福路10號(610103) [1] 
院校代碼
10621 [50] 
主要獎項
四川省2014年度統戰工作先進單位(2015年) [38] 
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2017年) [40] 
第一屆“四川省文明校園”稱號(2018年) [29] 
四川省保密工作先進集體(2023年) [31] 
知名校友
李澤椿 [59] 
陳睿 [33] 
陳罡 [9] 
陳泮勤 [73] 
李國平 [62]  展開
知名校友
李澤椿 [59] 
陳睿 [33] 
陳罡 [9] 
陳泮勤 [73] 
李國平 [62] 
莊國泰 [76] 
李曦 [69]  收起
佔地面積
約 2000 畝(截至2023年12月) [1] 
學生人數
2.5萬餘名全日制在校生(截至2023年12月) [1] 
教師人數
教師1600餘人(截至2023年12月)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歷史沿革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校前身

  •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空軍氣象幹部訓練大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前身之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空軍氣象幹部訓練大隊。新中國成立初期,各項軍事任務急需氣象保障。1950年11月中旬,西南軍區氣象管理處隨空軍司令部於從重慶移防成都,西南軍區黨委決定,從部隊挑選20歲以下的幹部、戰士,舉辦第1期氣象幹部訓練班。1950年年底,開始西南軍區空軍司令部西南氣象訓練班的培訓。 [114]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空軍司令部氣象管理處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裏建立氣象幹部訓練大隊,主要為西南培訓氣象技術幹部,併為西北、中南輸送人才。 [113]  1952年7月3日,氣象處改屬西南軍區司令部建制,氣象訓練班也隨之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司令部建制。培養的氣象技術幹部由主要服務於空軍,轉變到服務於全軍各軍兵種。 [114]  1954年12月,根據國務院批覆和中央氣象局發文,西南氣象處氣象幹部訓練大隊改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直屬中央氣象局領導,主要負責為西南、西北區培訓氣象技術幹部。 [113] 
西南軍區氣象幹部訓練班第一團支部合影 西南軍區氣象幹部訓練班第一團支部合影
  • 成都氣象學校
1956年6月,根據中央氣象局文件,經高等教育部批准,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幹部學校正式改建為3年制中等專業學校,定名為“中央氣象局成都氣象學校”,直屬中央氣象局領導。設氣象專業,面向全國招生。 [113] 
成都氣象學校 成都氣象學校
195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領導、四川省氣象局代管,更名為“成都氣象學校”,為4年制中等專業學校,增設農業氣象專業。 [113] 
中專學生首屆畢業生畢業場景 中專學生首屆畢業生畢業場景
1959年至1961年期間,中國進入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學校採取了一系列辦法和措施應對困難。學校精簡機構,調整教學進程,開闢中專函授教學,縮減在校學生規模;學校組織黨政幹部與學生開辦農場,發展種植養殖業。 [114]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止招生。 [116] 
1969年初到1970年初,全國氣象大中等專業學校中,僅有成都氣象學校尚能擔負為全國各級氣象部門培訓戰備人員的任務,形勢要求學校恢復教學,重啓氣象技術幹部培訓。1969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中央氣象局與解放軍總參謀部氣象局合署辦公,由解放軍總參謀部領導。隨後,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指示,成都氣象學校建制和業務指導歸中央氣象局,黨政工作由四川省革命委員會領導。學校計劃招收1000名學員,學制1年。學校按師級建制,設政治部、訓練部和校務部,實行軍事化管理。 [114] 
  • 成都氣象學院
1978年4月2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同意恢復和增設普通高等學校的通知》,批准各省、市、自治區及部委恢復和增設普通高等學校55所,成都氣象學校成為此次首批增設(升格)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在成都氣象學校基礎上,升格擴建為四年制理工科本科高等院校,定名成都氣象學院,實行教育部和中央氣象局雙重領導,以中央氣象局為主;設置氣象雷達、氣象通訊、高空氣象、氣象專業,核定在校學生規模1200人,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面向全國招生。至此學校正式進入了高等教育學府的行列。 [114] 
成都氣象學院時期照片 成都氣象學院時期照片
成都氣象學院與89950部隊合作建立綿陽校區簽字儀式 成都氣象學院與89950部隊合作建立綿陽校區簽字儀式
1999年10月16日,學校在徵得四川省教育廳同意後,與中國人民解放軍89950部隊教導大隊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選中綿陽29基地作為合作辦學基地,共同建立成都氣象學院綿陽校區。綿陽校區軍地聯合辦學的五年,學校普通本、專科一年級新生第一學年安排在綿陽校區就讀並參加軍訓,學校(院)與29基地教導大隊分別派出優秀教師在綿陽新校區共同開設各主幹課程。 [114] 
  • 四川統計學校
四川統計學校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組成部分之一,其緣起於1949年底在重慶建立的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幹部訓練班;1950年11月,改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幹部學校,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部副部長的萬里任第一任校長。 [117]  1953年,改為重慶工業會計統計學校。1954年,學校改由國家統計局領導,更名為重慶統計學校,1958年,學校由四川省計委、統計局管理遷址到成都市光華村,更名為成都計劃統計學校。1963年,學校遷至四川省內江市桐梓壩,更名為四川省計劃統計學校。 [118] 
1980年11月,學校重由國家統計局領導,更名為四川統計學校。 [117]  1999年,學校在成都市龍泉驛區陽光城(同安鎮)籌建新校區,2001年,完成新校區建設和學校整體搬遷工作。2000年,學校由四川省管理。 [118] 
四川統計學校歷史照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信發展

  •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2000年9月28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揭牌儀式 2000年9月28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揭牌儀式
2000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113]  9月28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舉行揭牌慶典。 [114]  2001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統計學校整體併入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撤銷四川統計學校建制。現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統計學院。 [117]  2002年9月,學校被教育部、公安部、總政治部確定為在普通高等學校畢業年級學生中施行選拔軍隊飛行學員的50所高校之一。 [119] 
2010年3月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政府簽署  《關於共建成都信 2010年3月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政府簽署 《關於共建成都信
2003年,學院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成為火箭軍(原第二炮兵)全國第一所簽約培養國防生的地方普通高校。 [115]  國家統計局統計幹部培訓基地(成都)在學校成立成都軍區,並決定從2004年9月起依託學校選拔培養國防生。2007年,學校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 [118]  2010年,學校成為中國氣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 [118]  2012年,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20]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2015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更名儀式 2015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更名儀式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下發《關於同意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函》,正式批准學校更名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114]  2016年,成為四川省首批“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21]  2019年12月11日,中國首個人工影響天氣聯合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人工影響天氣聯合研究中心在學校成立。 [13] 
2020年5月12日,學校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 [2]  6月9日,學校與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共建“中國氣象旅遊發展研究院”。同期,西部首個校企地5G實驗室—成都電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5G實驗室、成都芯谷5G應用創新實驗室在學校成立。 [20-21] 
“中國政府統計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中國政府統計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2021年4月,學校與四川省網絡安全相關高校、企業等成立四川省網絡空間安全協會。 [134]  5月26日,中國政府統計研究中心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立。 [12]  2022年11月25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簽訂《共建青藏高原氣象研究院合作協議》和《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 [16] 
2023年4月29日,四川省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部署會在成信大召開,成信大作為全國首批、西南地區第一所部省協同試點高校開展第二類第二種地方審核評估試點打樣。 [14]  同月,學校成為全國氣象科教融合創新聯盟副主任委員單位。 [133]  6月20日,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與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培訓暨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成信大舉行。 [15] 
2023年12月,國家統計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共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框架協議,學校成為國家統計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局省共建”高校。 [25]  2023年12月28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雙流新型產業學院(成信大芯谷校區)入駐儀式在成都芯谷舉行。 [2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辦學條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設有19個學院(部、中心),開設招生本科專業53個。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大氣科學
應用氣象學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通信工程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測繪工程
地理信息科學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
遙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氣象技術與工程
應用物理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機器人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
自動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技術
智能科學與技術
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
軟件工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網絡工程
物聯網工程
信息安全
網絡空間安全
區塊鏈工程
人工智能
數學與應用數學(數學類)
信息與計算機科學(數學類)
金融工程
經濟統計學
統計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英語
翻譯
財務管理
會計學
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市場營銷
電子商務
工程管理
供應鏈管理
物流管理
漢語言文學
社會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
視覺傳達設計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工程實踐中心(創業創新學院)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體育部
-
數據來源: [90]  [130]  截至2023年12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以大氣學科、信息學科和經管學科為重點,以學科交叉為特色,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工、理、管、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學校是四川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優先培育高校。學校具有3個省級“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ESI全球前1%學科,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  [131] 
學位授予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探測重點開放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91] 
一級學科碩士點
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大氣科學、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 [92]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金融、應用統計、國際商務、社會工作、國際中文教育、電子信息、資源與環境、交通運輸、農業、會計、旅遊管理、設計 [92] 
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氣象探測技術、物聯網技術 [92] 
截至2023年12月
重點學科
類別
名稱
四川省重點學科
氣象學、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環境科學、基礎數學 [90] 
四川省雙一流學科
大氣科學、網絡空間安全 [90] 
ESI全球前1%學科
環境/生態學、地球科學、工程學 [8] 
截至2023年12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有教師1600餘人,其中博士800餘人,高級職稱650餘人,國家級重要人才計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科院百人計劃、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突貢專家等120餘人次;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氣象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教學名師10餘人,聘請100餘名院士、“長江”、傑青等高層次專家為學校兼職教授。本校教師擔任校外兼職博士生導師20餘人。 [1] 
聘任院士(兼職教授)
院士類別
姓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 [94] 
中國科學院院士 [95] 
中國科學院院士 [96] 
中國科學院院士 [97] 
中國工程院院士 [98] 
法蘭西大學科學院院士、歐盟科學院院士 [99] 
安娜·瑪麗·葛瑪
中國科學院院士 [100] 
資料來源: [93]  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級教學人才(在職)
人才類型
姓名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專家(國家教學名師)
沈火明
國家重要人才計劃特聘教授
羅小蓉
國家重要人才引進計劃專家
馬健兵
國防卓越青年科學基金
羅小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
羅小蓉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崔旭梅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呂世華、李國平、周激流、杜江、舒紅平、靳立亞、劉敦虎、唐聃、沈火明、吳錫
全國氣象教學名師
李國平、劉志紅
全國模範教師
劉志紅
資料來源: [101-103]  截至2023年12月
省級教學人才(在職)
類別
姓名
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李國平、向安平、何建新、周激流、杜江、劉敦虎、何嘉、舒紅平、羅小蓉、吳震、張仕斌、薛雅娟、朱勝 [104]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周激流、李國平、何建新、李貴卿、舒紅平、黃萍、靳立亞、劉敦虎、張葛祥 [105]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後備人選
何建新、向安平、肖天貴、鞏遠發、楊光崇、周筠珺、李貴卿、劉冀成、舒紅平、李偉彬、崔旭梅、張仕斌、劉敦虎、周鈺謙、劉盛餘、陳權亮、羅小蓉、朱明、魏維、吳錫、杜江、沈豔、施莉、伍波、王永前、文小航、華維、胡容、高增輝、馮翱、喬少傑、許源平、楊定宇、吳震、汪嘉楊、張江林、昌燕、郭旭晶、郭俊元、唐聃、薛雅娟、塗文明、陳科藝、趙勇、郭在華、馬健兵、吳濤、何晉、張雪喬、唐婷婷、範喬希、仙巍、柳錦寶、張智亮、李孝傑、王海時、李學華 [106] 
四川省首屆天府教學名師
沈火明 [103] 
四川省教書育人楷模
肖天貴、沈火明 [103] 
四川省“四有”好老師
陳科藝 [103] 
四川省教學名師
周激流、何建新、王天寶、謝明元 [103] 
四川省優秀教師
何建新、劉奇欣、朱勝、姚振東、黃萍、楊玲 [103] 
截至2023年12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有37個專業獲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國家級16個;17個國家級、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其中國家級8個;9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1]  學校具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精品課程1門,四川省一流本科課程45門、精品課程2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0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創新創業示範課程4門、應用型示範課程10門、“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6門。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3個。 [51] 
質量工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環境工程、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大氣科學、統計學、電子商務、旅遊管理、經濟統計學 [90] 
國家級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大氣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信息與計算科學 [90]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數字媒體技術 [90] 
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 [90] 
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環境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安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109]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大氣探測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110] 
國家級精品課程
動力氣象學 [90]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模擬電子技術、Office高級應用、大學計算機基礎、天氣雷達系統及應用虛擬仿真實驗、應用密碼學 [112] 
國家級氣象科普教育基地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地理信息科學、應用氣象學、市場營銷、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工程、英語、社會工作、測控技術與儀器 [90] 
省級特色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經濟統計學、電子商務、通信工程、地理信息科學、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大氣科學、環境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 [90] 
四川省“卓越工程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環境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網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數字媒體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90]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大氣探測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大學基礎物理實驗中心、計算機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氣象預報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集成電路實驗教學中心 [90]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大氣探測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氣象預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無人系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5G通信網絡與應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90] 
截至2023年12月
教學團隊
類別
團隊名稱
團隊帶頭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
大氣探測技術教學團隊
何建新
國家級教學團隊
氣象雷達系統教學團隊
張福貴
省部級教學團隊
信號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王海江
省部級教學團隊
大氣探測技術教學團隊
何建新
省部級教學團隊
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李國平
省部級教學團隊
大學數學教研室教學團隊
杜先雲
省部級教學團隊
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團隊
施莉
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密碼學及其應用課程羣教學團隊
張仕斌
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軟件工程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
唐聃
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大氣科學基礎課程羣教學團隊
華維
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
四川旅遊大數據可視化決策研究團隊
黃萍
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
四川經濟統計研究團隊
朱勝
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
信息化支撐軟件與數據挖掘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舒紅平
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
氣候變化與防災減災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範廣洲
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
特種智能機器人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蔣濤
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
智慧氣象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
吳錫
資料來源: [107]  截至2023年12月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10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0項。 [3]  [108]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成果名稱
級別
年份
西部地方院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二等獎
2014
基於“三個緊密結合+全面素質教育”的地方高校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等獎
2014
數據來源: [3]  截至2021年10月,注:部分收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堅持開放辦學,是國際CDIO組織正式成員、全國CDIO改革試點組副組長單位和電氣組組長單位,與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40餘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簽署合作協議,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等國外高校合作建立6個國際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究院),在教學、科研以及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1]  [13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術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中國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服務支撐氣象、統計、國防等事業發展,具有28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16個市廳級科研平台。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科研平台
級別
科研平台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軟件自動生成與智能服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醫療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無人系統智能感知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
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氣象局聯合研究中心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及培育基地
圖形圖像智能系統協同創新中心
集成計算與芯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基地
國家綜合氣象觀測專項試驗外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國家綜合氣象觀測專項試驗外場
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機器人與智能系統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氣象信息與信號處理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室
氣象信息共享與數據挖掘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
物理場生物效應及儀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氣象探測技術與裝備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網絡空間安全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航空製造及地面指揮軟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智能感知與信息解譯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哲社基地
網絡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校哲社基地
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
四川科技與經濟統計研究中心
注:名單不完整,資料來源: [11]  [53]  截至2023年12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科研成果

  • 研究成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多年來研究成果較為豐富,其研製的“多普勒天氣雷達信號處理器”,作為核心部件被中國70%以上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採用;參與“殲7”-“殲10”的航空智能製造執行系統研究,是“為殲10工程作出重要貢獻”高校之一;多年來持續完成多型號翼龍無人機地面控制軟件研發工作。 [55]  2014年9月24日起,歐洲中長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正式在業務預報系統中啓用中國研發的風雲三號B星微波濕度計資料,該成果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參與研發。 [54]  2015年,學校自動化學院蔣濤教授研製出了西南首輛無人駕駛車ROR,實現了無人自主駕駛。 [32] 
2021年,學校參與在陝西舉辦的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開幕式人工消減雨作業方案設計、調整、演練工作,實施開展基於雷達回波的人影作業效果評估分析,保障開幕式的順利進行。 [22]  2022年,學校研發的臨近預報系統WiNS,提供2022年北京冬奧會氣象保障服務,為張家口、延慶兩個賽區提供風、温度、降水、能見度、濕度等水平分辨率100米的預報產品,為京津冀賽區提供水平分辨率500米的預報產品。 [23] 
2023年7月,學校歷時三年為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研發的“賽事強天氣短臨預報系統”,為成都大運會精細化天氣預報和服務提供了氣象預報產品支撐。該系統集成了多種天氣雷達、衞星、地面、廓線觀測設備和數值模式產品,提供成都地區及賽事場館未來0-2小時、分鐘級更新的強對流天氣監測和預報產品。 [2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部分科研成果
  • 項目獎項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近五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230餘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獎3項。 [1] 
在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中,學校大氣科學學院王式功教授申報的“冬春季四川盆地西南渦活動對大氣複合污染影響與機制研究”項目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資助,資助經費290萬元。 [4]  2018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教師張怡華參與完成的科普著作《科學家帶您去探險系列叢書》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56]  同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牽頭和參與的五個項目立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項目,撥款經費4163萬元。其中,由學校負責的“龍捲風探測雷達研製及業務化應用研究”項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實施以來由該校牽頭承擔的首個項目。 [17] 
2021年,學校申報的“工業大數據統計測度理論及應用研究”項目立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這是學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18]  2022年,由學校參與的“海上多波段雲霧觀測設備研製及示範應用”項目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重大自然災害防控與公共安全”重點專項立項。 [19]  2023年,學校12個項目獲2022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二等獎7項,三等獎5項。其中,學校牽頭申報的“基於風雲衞星的空天地一體化氣象智能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四川盆地大氣重污染的氣象成因與影響機制及應用”“高性能安全監控通信模塊關鍵技術及其應用”3個項目獲二等獎,“軌行區防護設備安全狀態智能監視報警系統”“面向多時空尺度的山區氣象地質災害預警報系統研究及應用”2個項目獲三等獎。 [5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主辦的多學科學術刊物,是立足本校、面向國內外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期刊。其創刊於1986年,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電子、電氣信息類學科(如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安全)以及大氣科學、環境科學(工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學術論文,同時刊登數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論文。此外,該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等數據庫收錄。 [7]  [27]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具有兩個圖書館,分別為航空港校區圖書館與龍泉校區圖書館。總面積3.73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96.77萬冊,電子圖書440.9萬冊、電子期刊90.91萬冊。 [51]  圖書館常年訂購的中外文紙本期刊800餘種。擁有SCI、EV、IEL、ACM、CNKI等中外文二次文獻檢索、全文數據庫等共47個數字文獻資源庫。 [5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圖書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園文化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為由校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名英文縮寫CUIT和地球圖案組合構成的圓形圖案。徽章為印有學校徽志的圓形證章。 [4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徽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徽志
  • 校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旗為藍色長方形旗幟,長寬比例為3:2,印有學校徽志及中英文校名。 [4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旗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訓為“成於大氣、信達天下”。校訓藴含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簡稱“成信”及諧音“誠信”,同時藴含了學校由氣象學院到信息工程大學的發展。 [5] 
“成於大氣”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學校最初因為大氣專業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第二主要指辦學、做人、做事成就於堅定奮鬥方向、統觀事物大局、把握髮展大勢的大氣精神,成功於藴含寬廣的胸襟、豁達的心境、積極的態度、博大的愛心和厚重的責任的大氣品質。 [5] 
“信達天下”意指以誠取信,以良好的信用和信譽達於天下;其次指學校在信息時代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麪向現代化,開拓開放,通達天下。 [5] 
  • 校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風為“愛心、責任、行動”。愛心意指關愛之心是人的基本屬性,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特殊動力。愛心使自己和他人、學校和社會充實、幸福、温馨、和諧。責任意指和諧社會和文明生活的本質體現是責任,強烈而厚重的責任感會產生強大的精神動力。責任是道德建設的基本元素,是自律和他律品質的結合,它基於人的良知、信念、覺悟和制度。行動意指行動勝於一切。從細節做起,求真務實,躬行踐履,才能成就宏大的事業。 [5] 
  • 教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風為”愛生、敬業、求實、創新”。 [5] 
愛生意為教師對“愛心”的具體實現,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中塑造着和諧人格,在追求真理中充滿熱情和激情。敬業是教師“責任”的體現。要求教師遵從事業的召喚,熱愛自己的事業。求實即求真務實,要求教師以實為本,在誠實、樸實、務實和求實中將愛心附諸實施,把敬業落實到行動上。創新是教育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教師“行動”的精髓。其要求教師用創新的理念和創新思維訓練頭腦。 [5] 
  • 學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風為“尊師、好學、勵志、篤行”。 [5] 
尊師是學生愛心的體現,也是大學生人格自我塑造的應有之義。好學意在要求學生勤奮好學,是其責任的體現,也是人生髮展之必需。勵志意為磨鍊意志、砥礪志向。篤行即“篤”是專一,是忠實,是堅定;“行”是實踐、是行動。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和持之以恆的行動和實踐。 [5] 
  • 校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歌為《有我擔當》,由周激流作詞,楊森、張剛作曲。 [28] 
校歌《有我擔當》
《有我擔當》 《有我擔當》
《有我擔當》 《有我擔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社團文化

截至2021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兩個校區具有知心魔術協會、學生三葉草安全技術小組、學生環境保護協會、羽毛球協會、乒乓球社團等91個學生社團,涵蓋學術科技、社會公益、文化藝術、創新創業等方面,各學生社團按照按需建立、規範管理、活躍校園文化的原則,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學生社團,在思想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實踐育人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8-49]  2021年,知心魔術協會、三葉草安全技術小組、環境保護協會榮獲成都市百佳學生社團稱號,其中學生知心魔術協會榮獲最佳社團風采獎。 [4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社團活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部分學生社團
名稱
創建時間
簡介
環境保護協會
2001年
社團內有累計超過2700名會員,協會成立以來,堅持立足校園,多個渠道宣傳環保理念,推廣綠色生活。培養學生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的思想。主要活動包括“觀鳥愛鳥講座”“浣花溪實地觀鳥”等多種以保護鳥類為主題的活動,以及保護濕地等活動 [129] 
三葉草安全技術小組(Syclover)
2005年
該社團是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愛好安全技術的學生自發組織、運營和管理的安全⼩組。是一個專注於滲透測試、逆向工程、移動安全、安全編程、二進制漏洞挖掘利用等安全技術方向研究的安全技術團隊,小組成員日常致力於安全技術的研究,並活躍於各類CTF安全技術競賽及各大互聯網廠商的漏洞報告平台上。其主要開展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安全技術大賽
、WCTF宣講會、極客大挑戰等活動 [126] 
零之動漫社
2009年
該社團旨在宣傳動漫文化,創造動漫同好者圈子,為學生帶來活動協調學習生活以及豐富課外生活,宣傳動漫文化,社團會員達363人。社團活動豐富多彩,全年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達十餘次,其中包括歌舞會、劇本殺活動、技術交流會活動、觀影會等活動 [128] 
3S技術愛好者協會
2012年
社團前身為測繪協會,2017年更名為“學生3S技術愛好者協會”。 協會為3S技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專業的平台提升、豐富自我,強化科學意識,提升地信、遙感、測繪三個專業的學生對於3S技術基礎工具和技能的利用能力。社團面向全校學生科普和介紹3S技術。社團除常規的團建活動外,每月開展一次協會會員的理論培訓與實驗指導。先後協助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組織選拔北斗杯、全國GIS應用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 [127] 
道格安全研究實驗室(D0g3)
2014年
社團具有66名成員,研究方向主要涉及web安全、逆向分析、pwn、crypto等。實驗室中有經驗豐富的成員帶領其他成員們致力於信息安全技術的實踐與研究,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通過定期開展知識分享會等活動激勵不斷學習。該社團為引導學生培養學術興趣,提高學術素養,與同學們共同探討信息安全相關技術,組織了各類技術分享活動,如知識分享講座、實驗班培訓會等 [12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區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具有航空港、龍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000餘畝。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航空港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航空港校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學府路一段24號。 [1]  校區內具有六棟教學樓,一、二、四教用於一般課程教學,三教不對學生開放,五教用於計算機課程教學以及物理實驗課教學,六教內設專業實驗室。校區內還設有兩個學生食堂、一個教職工食堂、圖書館、體育館、籃球場等生活學習場所。 [43-44]  校區內具有大氣科學學院、資源環境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應用數學學院、光電工程學院、區塊鏈產業學院等學院。 [4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航空港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龍泉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龍泉校區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陽光城幸福路10號。 [1]  校區內具有五棟教學樓,一、二、四教用於一般教學,三教用於開設講座,五教用於計算機課程教學與自習室。校區設有兩個食堂、圖書館、體育場等生活學習場所。 [46]  校區內設有管理學院、文化藝術學院、統計學院、物流學院等學院。 [45]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龍泉校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行政管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省紀委監委駐校紀檢監察組組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資料來源: [10]  截至2024年5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歷任領導

中等專業學校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彭 平
教學主任
1951.1-1954.4
姚國士
政委
1951.1-1954.4
校長
1954.5-1955.7
李襤禹
校長
1955.8-1957.10
計新民
黨委書記
1957.5-1966.5
革委會第一主任
1970.12-1976.10
黨委書記
1973.6-1976.10
鄧忠德
校長
1957.9-1978.4
張志良
革委會主任
1963.6-1970.12
資料來源: [34] 
四川統計學校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李亞明
大隊長
1949.12—1950.12
黨支部書記
1949.12-1952.10
萬里
校長
1950.12-1952.08
孟功才
校長
1952.10-1961.05
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
1952.10-1961.05
尹光榮
黨總支書記
1963.03-1964.02
1965.03-1967.02
代校長
1963.03-1964.02
1965.03-1967.02
校長
1978.02-1984.05
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
1978.02-1985.02
孫世義
校長
1961.05-1963.03
1964.02-1965.03
1967.02-1969.08
黨支部書記
1961.11-1963.03
1973.05-1978.02
革委會主任
1969.08-1970.08
革委會主任
1973.01-1974.12
楊承湖
校長
1984.05-1990.09
王德吉
黨委書記
1985.02-1991.01
周鼎權
校長
1990.09-1999.01
鍾沛然
黨委書記
1999.04-2001
譚平祥
校長
1999.01-2001
資料來源: [34] 
成都氣象學院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張玉昆
黨委書記
1979.9-1989.12
院長
1979.9-1983.12
張世鈞
院長
1983.12-1986.4
陳志明
黨委書記
1989.4-1993.4
盧敬華
院長
1988.10-1993.4
繆錦海
黨委書記
1993.4-1997.12
院長
1993.2-1997.6
段廷揚
黨委書記
1997.12-2006.7
院長
1997.6-2004.9
料來源: [35]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段廷揚
黨委書記
1997.12-2006.7
院長
1997.6-2004.9
周定文
院長
2004.9-2012.9
伊長江
紀委書記
2001.4-2009.8
倪鳴
紀委書記
2009.12-2015.4
賴廷謙
黨委書記
2006.8-2015.4
周激流
院長
2013.12-2015.4
資料來源: [3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時期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賴廷謙
黨委書記
2015.4-2017.2
周激流
校長
2015.4-2017.5
黨委書記
2017.2-2023.9
餘敏明
校長
2017.5-2022.11
雷超
紀委書記
2018.11-2023.9
資料來源: [3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園環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位於西部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從被稱為“成都最小大學校園”的氣象學院人南校區,到擁有航空港校區、龍泉校區兩大本科校區2100畝校園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具有九龍廣場、陽光長廊等校園特色景觀。 [135-13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九龍廣場

九龍廣場 九龍廣場
九龍廣場以九座盤龍之柱合圍而成,雄偉莊嚴,其延伸出的四條小路可以通往校園裏各個方向的建築,廣場是晨讀、放鬆的好去處。 [13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陽光長廊

陽光長廊 陽光長廊
陽光長廊位於龍泉校區,蜿蜒延伸,長廊內青藤掩映,是宿舍樓前的歇腳處,是籃球場邊的觀賽台,更適合散步談天。 [136]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校友情況

學術界部分校友
姓名
職務
李澤椿
氣象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科技顧問 [59] 
王澄海
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60] 
李朝鮮
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61] 
李國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62] 
閆幫華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與國家航空與宇宙航行聯合中心資深科學家 [63] 
趙平
中國科學院氣候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64] 
丁漢軍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高級物理科學家 [65] 
鄧愛軍
賓法尼亞大學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科學家 [66] 
賀盛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教授,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常委 [67] 
楊芳林
美國馬里蘭國家環境探測中心科學家 [68] 
李曦
中國科技大學軟件學院院長 [69] 
周率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高級工程師 [70] 
諶芸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預報系統實驗室高級工程師 [71] 
黃剛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72] 
黨政界部分校友
姓名
職務
陳泮勤
中國科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局副局長 [73] 
杜繼穩
陝西省氣象局副局長 [74] 
楊少傑
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廣州市氣象局局長 [75] 
莊國泰
國家環保部副部長 [76] 
鄧樹民
黑龍江省氣象局副局長 [77] 
王仁喬
湖北省武漢中心氣象台台長、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78] 
謝璞
北京市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 [79] 
方立清
河南省氣象局氣象台台長 [80] 
羅雲峯
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副司長 [81] 
祝燕徳
湖南省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 [82] 
張強
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中國氣象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所長 [83] 
劉漢濤
神六發射功臣,酒泉衞星發射中心氣象室主任 [84] 
吳顯奎
四川省科協副主席 [85] 
滕採模
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黨組書記、總隊長 [86] 
劉啓義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黨組書記、總隊長 [87] 
李川渝
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88] 
謝瑞武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長 [89] 
工商界部分校友
姓名
職務
劉再德
斐訊CTO,雪城大學博士 [58] 
bilibili董事長兼CEO [33] 
陳罡
馬蜂窩旅遊網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9]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榮譽名稱
2015年2月
四川省2014年度統戰工作先進單位 [38] 
2016年6月
四川省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目標考核先進單位 [39] 
2017年11月
四川省高校“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 [40] 
2018年2月
第一屆“四川省文明校園”稱號 [29] 
2020年11月
四川省心理學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服務先進集體 [30] 
2023年2月
四川省保密工作先進集體 [31] 
2024年2月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先進集體 [42] 
2024年4月
ACCA2023年度優秀高校 [4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