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丁禮

鎖定
成丁禮,也稱入社式。氏族社會青年男女進入成年階段舉行加入氏族公社的儀式。成丁禮在莊嚴的場合舉行,青年男女必須通過嚴格的體力和智力考驗,以證明自己具備了充當氏族公社正式成員的條件。只有通過成丁禮的儀式,才能成為公社的正式成員,享有成員應有權利和承擔應盡的義務。這種成丁禮後來演變為冠禮。 [1] 
中文名
成丁禮
別    名
入社式
概    念
氏族社會青年男女進入成年階段舉行加入氏族公社的儀式
演    變
冠禮

目錄

成丁禮簡介

漢族自古就有成人禮儀,男孩子的叫做“冠禮”,女孩子的叫做“笄禮”。漢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笄之禮就是華夏禮儀的起點。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這一儀式,是要提示他們: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承擔成人的責任、履踐美好的德行,才能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通過這種傳統的儀式,可以正視自己肩上的責任,完成角色的轉變,宣告長大成人。漢族成年禮延續數千年,至滿清入關後剃髮易服,終結了綿延了幾千年的成人禮。

成丁禮冠禮和笄禮

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説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曆農曆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不過春節、中秋,家人團聚的日子,不宜請人來參加;清明主祭祀,主題不相符,家廟無法兩用。
冠禮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禮記》雲:“夫禮,始於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對於冠禮非行不可,《禮記》的解釋是:“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這麼説,不懂禮義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禮,則一生難以“成人”。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髮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包括冠中、帽子、幞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長替她把頭髮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改變髮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
參考資料
  • 1.    史仲文,胡曉林 主編;顏品忠,顏吾芟,邸建新等 本卷主編.中華文化制度辭典·文化制度.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第4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