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戀戀紅茶

鎖定
《戀戀紅茶》是2011年10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安妮。
中文名
戀戀紅茶
作    者
陳安妮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10月1日
頁    數
114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211063659

戀戀紅茶內容簡介

《戀戀紅茶》這本書側重點不在談紅茶的生產、製作或是歷史文化,而是在於分享通過品味一杯紅茶而產生的心靈感動,是一本紅茶“心飲”、心靈之書。它不可簡單地視為作者陳安妮個人博客的彙總或者彙編,而是要把它看作是她品味中國紅茶、體驗紅茶生活、思考與感悟中國紅茶文化以及中國茶道的心得,更確切地説,這是她多年來靜參中國紅茶之“道”的心路歷程。《戀戀紅茶》中,有她與紅茶從結緣到眷戀的經歷,有她遊歷世界紅茶茶鄉、感受異國飲茶風情的所見所聞,有她品味紅茶的美麗心情,也有她體驗紅茶生活的人生感悟,還有她對中國紅茶能否再次紅遍世界的深深祝福……或詩或文,或敍或議,或長或短,不論是哪種形式,哪種體裁,哪種篇幅,都可以歸結為一個詞——真愛,不光光是對紅茶的喜愛、熱愛,更是一種從品味紅茶所產生的一種心靈之愛,這是一種大愛、博愛,紅茶也正是一種擁有大愛的飲料——它有着博大的“胸襟”,包容性很強,可清飲,亦可調飲。 [1] 

戀戀紅茶編輯推薦

當今中國,凡品茗者,必知有張天福。張老之所以被尊為茶界泰斗,既因其製茶技藝曾開創先河。品茶技能已臻超凡境界,更因其開創性地總結並身體力行的茶禮精義——“儉、清、和、靜”。這正是中國聖賢倡導、萬民崇尚的安寧和諧、返璞歸真的核心價值所在。
中國是茶的故鄉,傳承上千年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戀戀紅茶》作者 陳安妮女士用筆記錄下了她與紅茶相戀的數年歲月中的諸多紅茶故事,比如與紅茶不期而遇,又如結緣茶界泰斗張天福,分享其茶語人生等等。在作者的筆下,品味紅茶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個性,是緣,是禪,是閒情雅緻,是精緻的生活。

戀戀紅茶媒體推薦

好的文章如璞玉,能“沁”——在不經意間透着温潤質感的能量,沁透人心,開發原始的觸覺與反應,叫人愛不釋手。
好的文章如其人,能“真”——讓文字與生命結合成有機體,展現美善與真誠,存活就是一種感恩,生命本是一首讚歌。
好的文章如好茶,能“品”——一字一句的開落,好似茶葉在水中泡開,釋放馨香與色澤,由淺入深,滿足味蕾與視覺,詮釋生命最深沉的味道。
因識安妮,再讀其文,自有一份品茶賞玉的抒懷,愛美求真的覺醒。
——香港《時代論壇》社長 李錦洪
當今中國,凡品茗者,必知有張天福。張老之所以被尊為茶界泰斗,既因其製茶技藝曾開創先河。品茶技能已臻超凡境界,更因其開創性地總結並身體力行的茶禮精義——“儉、清、和、靜”。這正是中國聖賢倡導、萬民崇尚的安寧和諧、返璞歸真的核心價值所在。安妮乃張老忘年之交,她以著書立傳這一別出心裁之舉,敬賀張老百年華誕,以流暢筆調娓娓道來,徐徐打開茶界泰斗之思想寶庫。願讀者可從本書得到更名的啓示,從此建立起科學的品茶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首席研究主任 王春新
中國是茶的故鄉,傳承上千年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安妮通過與茶界泰斗張天福締結的紅茶情緣,一事一議,談古論今,娓娓道來,向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茶文化的真諦。安妮的文字秀麗、清新、活潑,讀來如同喝一杯紅茶,香味俱全,沁人心脾。
——香港嶺南大學教授 田小琳

戀戀紅茶圖書目錄

第1輯 我的紅茶生活
1 最早的茶事/2
2 我和紅茶/4
3 那一杯奶茶/6
4 High Tea/8
5 並不遙遠的夢想/10
第2輯 我的紅茶故事
6 當年的故事/14
7 君子務本/17
8 上善若水的愛情/19
9 我自臨風鳴素琴/22
10 想念我的老師/25
第3輯 張老與我
11 張老印象/32
12 張老的好奇心/33
13 再説我的好奇心/35
14 拜見張老張太/38
15 博雅之説/41
第4輯 茶——儉、清、和、靜
16 茶尚儉,勤儉樸素/44
17 茶貴清,清正廉明/46
18 茶導和,和衷共濟/47
19 茶致靜,寧靜致遠/49
第5輯 我的茶旅日誌
20 WOODSTOCK的下午茶/52
21 法國印象/56
22 馬來西亞之旅——給雪梨小姐的信/60
23 真實的台北/62
24 台北街角的陳小姐/65
第6輯 讀書·電影
25 心中的石榴又紅透了/70
26 讀書的感悟,寫畫的心情/72
27 慕夏·沐夏/75
28 但願人長久/78
29 私語·色戒/80
30 杜拉拉的成功之道/82
31 “錦”玉良言/85
第7輯 紅茶·人生
32 讓愛成為一種習慣/90
33 留香/92
34 遙念母親/94
35 這也是一種愛/96
36 教育的良心/98
37 終身教育/100
38 安妮的背影/105
39 陳安妮·魅力女人的紅茶情緣/107
(《閩商》雜誌記者採訪稿)
40 來自博友的聲音/112
後記/1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