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懸頭刺股

鎖定
懸頭刺股,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和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 [1] 
這則成語以孫敬“頭懸樑”和蘇秦“錐刺股”的故事比喻發憤學習。其本身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定語。 [1] 
中文名
懸頭刺股
拼    音
xuán tóu cì gǔ
近義詞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 [3] 
反義詞
無心向學
出    處
漢書》《戰國策
注    音
ㄒㄩㄢˊ ㄊㄡˊ ㄘˋ ㄍㄨˇ [1] 
語    法
作定語 [3] 

懸頭刺股成語出處

“懸頭”,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2] 
“刺股”,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 
後人把這兩則典故合成“懸樑刺股”這則成語。 [2]  [5] 

懸頭刺股成語典故

西漢學問家孫敬,從小好學不倦。因為家裏貧窮,沒有條件入學,便在家裏自學。孫敬讀書入了迷,從早讀到夜足不出户。人們只聽到他琅琅的讀書聲,卻難得見到他的身影。為此,人們給他起了個"閉户先生"的雅號。孫敬覺得,夜裏環境安靜讀起書來效果比白天要好得多,因此每天讀到深更半夜。但是,白天讀到夜裏,畢竟非常勞累,難免要打瞌睡。於是他採取了一個方法:用一根長長的繩子,一頭懸住屋樑,一頭扎住自己的頭髮,中間不讓彎曲。每當要打盹頭往下垂時,就被扎住頭髮的繩子拉住,髮根處頓時疼痛起來。經過這樣的折騰,睡意頓失,他又可以打起精神來讀書了。孫敬用如此艱苦的方法迫使自己讀書,士餘年如一日,他的學識突飛猛進,大大超過一般的讀書人,後來終於成為當時的大學問家。
這便是孫敬懸頭苦讀的故事。
刺股讀書講的是蘇秦的故事。
刺股的故事 刺股的故事
戰國年間,蘇秦家境貧寒,他曾拜當時名學者鬼谷先生為師,學得了一套治國平天下的理論經論,就想為國家效力。那時秦惠文王勵精圖治,招賢才。蘇秦應前往,獻出他的治國安邦大計。秦惠文王未能採用他的計劃,他只得快快地回到洛陽。家中父母見兒子沒出息,連工作也找不着,直對他嘆氣,老婆更不用説,坐在紡車上織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餓得難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臉皮,向嫂嫂討一碗飯吃。嫂嫂對他也沒有好臉色,厲聲説:“還吃飯哪?連燒飯的柴火都沒有了!”蘇秦被駁斥得幾乎流出淚來。他回到自己房中,仰頭興嘆:“一個人貧窮的時候,妻不認為他是丈夫,嫂不認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認為他是兒子,我有什麼可説的呢!”於是他更加發奮讀書,夜裏讀書睏倦的時候,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當然痛得睡不着覺了。就這樣夜以繼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後,蘇秦終於發達了,他在秦國獻出一統天下的政略沒有獲得成功,於是就立刻改變政略,説服山東(太行山之東)六國(齊、楚、韓、趙、魏、燕)聯合起來結成了一條“合縱”的戰線,共同反抗秦國,不讓秦國出潼關一步。因此,蘇秦佩帶了六國相印,從楚國回趙,儀仗隊有幾里路那麼長,騎兵步卒,執戈持盾,圍繞在蘇秦座車之旁,車前車後,旌旗蔽天。各國諸侯派來的專使,隨節獲送,儼如一個國君出巡。當蘇秦車駕經過洛陽他的家門時,蘇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這副威儀,嚇得俯卧在地,頭都不敢抬。以前他們的那副勢利小人相現在都無影無蹤了。蘇秦回到趙國後,趙肅候立即封他為武安君。 [2]  [4] 

懸頭刺股成語寓意

懸頭刺股的歷史典故表現了孫敬、蘇秦好學勤讀的刻苦精神。古人用這種相對極端的方式,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可見其意志品質的堅定。過於舒適的環境,會消磨人的精神意志;適當的艱難,才會催人奮進。這則成語對後人的啓示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或許會有難以想象的困苦,但只要發奮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 [3] 

懸頭刺股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懸頭刺股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作定語,用於形容刻苦學習,比喻人發憤努力學習。 [1] 
運用示例
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二十七出:“窗前讀,懸頭刺股,況當今聖明天子正崇儒。”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