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

鎖定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是薔薇科薔薇屬匍匐灌木,高可達5-6米,有花有果,多生海拔500-1300米山坡、路旁、草地或灌叢中,產甘肅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區,價值用途廣。
拉丁學名
R. rubus Levl. et Vant. f. rub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薔薇屬
懸鈎子薔薇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薔薇亞目
亞    科
薔薇亞科
亞    屬
薔薇亞屬
合柱組
分佈區域
華東、華西、華南等
中文學名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
全緣托葉系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形態特徵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
匍匐灌木,高可達5-6米;小枝圓柱形,通常被柔毛,幼時較密,老時脱落;皮刺短粗、彎曲。
小葉通常5,近花序偶有3枚,連葉柄長8-15釐米;小葉片卵狀橢圓形、倒卵形或和圓形,長3-6(-9)釐米,寬2-4.5釐米,先端尾尖、急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鋭鋸齒,向基部淺而稀,上面深綠色,通常無毛或偶有柔毛,下面密被柔毛或有稀疏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柔毛和散生的小溝狀皮刺;托葉大部貼生於葉柄,離生部分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常帶腺體,有毛。
花10-25朵,排成圓錐狀傘房花序;花梗長1.5-2釐米,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和稀疏腺毛,花直徑2.5-3釐米;萼筒球形至倒卵球形,外被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通常全緣,兩面均密被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花柱結合成柱,比雄蕊稍長,外被柔毛。
果近球形,直徑8-10毫米,猩紅色至紫褐色,有光澤,花後萼片反折,以後脱落。
花期4-6月,果期7-9月。 [1]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300米的山坡、路旁、草地或灌叢中。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分佈範圍

分佈於甘肅、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區。
模式標本採自貴州平陽。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主要價值

根皮含鞣質11-19%,可提製栲膠,鮮花可提製芳香油及浸膏。 [1]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本種提示

本種廣泛分佈華西、華東、華南各省山區,以其小枝和葉片下面密被柔毛,和多數白色芳香花朵和球形紅色果實,易於區別。 [1] 

懸鈎子薔薇(原變型)植物文化

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 450頁,Rosa rubes Levl. et Vaunt. 茶糜花中名,引自花鏡一書,查原書有文字記載和插圖,文稱茶糜花,一名佛見笑,又有獨步青,百宜枝,雪梅墩數名。蔓生多刺,綠葉青條,須承之以架則繁。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附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密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呼番茶糜,亦不香。附圖形為重瓣花,有小葉3片。從圖與文字看,均似香水月季 R. odorata (Andr.) Sweet而非懸鈎子薔薇 R. rebus Levl. et Vant. 因此本種不採用茶糜花之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