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遠第一中學

鎖定
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省示範性高中。地處素有“淮上明珠”美譽的古城懷遠,背依荊山,面臨渦河,側倚淮河,是一所歷史沉澱豐富、文化氣息濃厚的花園式學校,有“淮西名學府, 荊璞大文章”之稱。
中文名
懷遠第一中學
外文名
HuaiYuan NO.1 High School
簡    稱
懷遠一中
創辦時間
1903年
辦學性質
公辦中學
校    訓
懷德致遠
校    歌
《壯志凌雲》
主要獎項
蚌埠市重點中學
安徽省示範性高中
主要獎項
全國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知名校友
敖世洲
張本仁
李政道
廖運周
史玉柱
現任校長
陳義
所屬地區
安徽省蚌埠市
校    報
《荊璞報》

懷遠第一中學基礎設施

南校區 南校區 [1]
2000年8月,懷遠一中成功接收了原安徽水利電力學校校舍,初、高中分離後,學校一街之隔,分南北兩校區,總佔地面積14公頃,現擁有4棟教學樓,6棟辦公樓,1棟校史館,2棟電教實驗室,設置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天文台等,電化教育設備達省級1類標準。圖書館一座,藏書19萬冊。面積12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可同時容納千人就餐,學生宿舍樓六棟。體育場地設備齊全。 [1] 

懷遠第一中學教學規模

截至2009年8月,懷遠第一中學共有三個年級84個教學班,學生6000餘人,教職工360餘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44人,一級教師9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高級教師和一級教師佔學校教師的半數以上,遂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 [1] 

懷遠第一中學辦學理念

學校風光
學校風光(11張)
“植根於愛”的辦學理念,“學道愛人”的一中精神,“懷德致遠”的校訓,“勤謹懿和”的校風,“琢璞成玉”的教風,“孕沙為珠”的學風。懷遠一中以獨特的教育理念引領着學校的教育教學,達到了理想的育人效果。
長期以來,懷遠第一中學確立了“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教學質量,一流的人才基地”的辦學目標,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堅持以德育工作為首位,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教學改革創新為重點,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1999年率先實施“四制”改革,轉變教育觀念,實施名牌戰,努力為社會及高校輸送更多品學兼優、具有高度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1] 

懷遠第一中學辦學成果

在國家、省、市級學科比賽中,懷遠第一中學屢創佳績,高考成績也逐年攀升。自1997年以來連續16年穩居一市三縣榜首,一大批優秀學生被各名牌大學錄取。 [1] 
學校榮譽
懷遠第一中學曾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師德教育選進單位”、“省電化教育一類達標學校”、“省示範團校”、“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徽省綠色學校”、“安徽省花園(園林)式學校”、“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範學校”等多項殊榮。 [1] 

懷遠第一中學學校發展

2010年11月17日下午,懷遠第一中學與安徽大學正式簽約成為“安徽大學生源基地”。這將有利於促進一中校風、學風建設,提升辦學水平,為學生成長展示了更廣闊的前景;也將為兩校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為學生的成才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這標誌着懷遠一中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高度上,必將對提升一中示範性建設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 [2] 

懷遠第一中學歷史沿革

懷遠一中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其前身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開辦的含美學堂。1912年改稱含美中學,受教會控制,宗教色彩濃厚。1912年,含美中學與啓慧女中(1904年由美國教會開辦)合併,正式註冊為“私立淮西中學”,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為學校題寫了校名。起初,中學部實行四年制.後改為高初中各三年制。男女分校。並附設小學部,校長仍由美國人擔任。從1919年到1928年,一些進步師生先後參加了"五四"運動、"五卅"運動。1931年初,共青團懷遠特別支部成立後,在學校裏組織發起了反對教會勢力的運動,迫使學校取消了禮拜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要沒收美國在華財產,勒令學校停辦。1943年元月,學校被迫遷至霍邱縣臨水集弧壁山。此時,男生部女生部合併。抗戰勝利後,學校於1946年春遷回準西中學原址。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間,淮西中學是淮河一帶乃至皖北地區享有盛譽的學校。
1949年元月,懷遠縣城解放,設在城內的省立中學、縣立中學和簡易師範三所公立學校合併為“懷遠聯合中學”;私立的淮西中學、立人中學、金石中學、培德道學院合併為“建新中學”。1950年春,懷遠聯合中學和建新中學合併為“懷遠縣立中學”。1950年秋,隨皖北行署的建立,懷遠縣立中學更名為“皖北區懷遠中學”。1952年秋,皖北皖南兩行署合併成立了安徽省人民委員會,學校更名為“安徽省懷遠中學”。1953年春,懷遠中學分出初一,初二共五個班,組建懷遠縣第二中學。懷遠中學相應更名為“安徽省懷遠縣第一中學”,1957年,上級決定各地學校以所在地命名,懷遠一中再度更名“安徽省懷遠中學”。1960年10月,懷遠中學因高考成績優異,被省教育廳批准為省重點中學。1963年,懷遠城關中學併入懷遠中學作為分部,1965年分部被取消。
“文革”初,紅衞兵一度改校名為“反美中學”。1969年8月,懷遠中學被迫下遷至古城、新集、嶺集、魏莊、火廟、張店六個點辦學,由懷遠城關中學分出的部分師生在懷遠中學原址上辦起了“工農兵中學”。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懷遠中學煥發了青春,原下遷農村各教學點的老教師被分批調回,又吸引了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進校,學校正式命名為“安徽懷遠第一中學”。不久,懷遠一中被批准為宿縣地區重點中學。1983年7月,懷遠縣劃歸蚌埠市管轄,懷遠一中成為蚌埠市重點中學。
1999年暑假,懷遠一中高初中分離,原初中部分出後,組建懷遠實驗中學。2000年8月,學校購買了安徽省水利電力學校校舍,一中遂分為南、北兩校區(北校區為一中原址,南校區為水校原址)。
2002年11月,學校通過了市示範高中評估驗收,2003年4月,又通過了省示範高中評估驗收。 [3] 
2013年5月初,國務院核定公佈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遠縣一中校園內的懷遠教會古建築羣入選,實現了懷遠縣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零突破。 [4] 

懷遠第一中學知名校友

史玉柱,1980年,他以安徽懷遠縣總分第一的成績從懷遠一中畢業。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分配至安徽省統計局。1989年1月,畢業於深圳大學研究生院,為軟科學碩士。隨即下海創業。
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
敖世洲,1952屆校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曾兼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任,現兼任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3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王學理,1958屆校友,國家體操一級運動員。1956年代表安徽省參加第一屆全國青少年運動會體操比賽, 1 959年獲安徽省第一屆運動會體操健將級全能第四名、鞍馬第一名。
王大鵬,1975屆校友,曾任蚌埠醫學院黨委書記,現任安徽中醫學院黨委書記。
王桂水,1996屆校友,安徽華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省青聯9屆委員,在懷遠一中設立華博助學金。
潘小平,1972屆校友,中國作協會員,安徽省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安徽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評論家。安徽省文聯《安徽文學》執行主編《清明》雜誌社副編審。著有《季風來臨》、《城市囈語》、《北方驛站》、《愛情這逃犯》、《文化微州》5部作品集,評論《作家心態差異論》、《作家心態是一個歷史的範疇》、《歸來的流放者——新時期小説十年批判》、《新時期小説的理性精神》、《現實與關懷》、《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散文》等,其中中篇小説《失蹤》獲中國首屆偵探小説佳作獎。
焦永道: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教授級高工;中國硅酸鹽學會常務理事,環境保護分會理事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