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夢仙台

鎖定
應夢仙台,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風景區內,地處盤陀殿旁。 應夢仙台是清代建築,殿前有“應夢仙台”石坊。殿門上一副對聯:“仙去何方,大夢至 今猶未醒;神遊未遠,青山不老可重來”。
中文名
應夢仙台
地理位置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風景區
佔地面積
50多平方米
始建時間
明代

應夢仙台位置簡介

應夢仙台位置
應夢仙台 應夢仙台

應夢仙台歷史傳説

應夢仙台殿內石牀 應夢仙台殿內石牀
應夢仙台殿內有一石牀,相傳唐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在這裏休息時偶夢張亞子,告訴他安史之亂已經平息。仙台後壁上有“漏徹華胥”四字,“漏”是古人的計時器,“華胥”是夢遊之國。“漏徹華胥”就是説做了一整夜的美夢。唐明皇夢醒後半信半疑,繼續南行,走到成都北郊的三家店,也就是成都市天回鎮,果然驛馬來報,安祿山已死,請他速回長安。於是,唐明皇再返回長安時,為感謝梓潼神的佑護,就在七曲寺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儀式,還追封梓潼張亞子為“左丞相”。
到了宋朝,道教以張亞子飛鸞降筆作《高上大洞文昌懷祿紫陽寶籙》一書,書中描繪了“文昌應夢八圖品”,凡是學子應了玉貓、白馬、白鹿、大鬼、法斬五虎、黃牛、黑犬、怒擊三人這八幅圖景中任何一個夢兆,就會科場中舉。因此,學子們總想來此石牀尋夢,祈盼美夢成真。
後又傳應夢牀能為虔誠者治病療疾,因此南宋時朝廷下詔賜封“張亞子祠”為“靈應祠”,應夢仙台由此名聲大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