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憶蜀地佳人

鎖定
《憶蜀地佳人》是唐朝詩人駱賓王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篇懷人之作,詩的前兩句寫與所憶佳人分隔兩地而書信難寄,後兩句追憶舊時親密恩愛而哭泣不止,抒發了詩人對戀人的無盡相思。詞句明快清麗,情意濃郁而悲苦。
作品名稱
憶蜀地佳人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駱賓王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憶蜀地佳人作品原文

憶蜀地佳人版本一

憶蜀地佳人
東吳西蜀關山遠,魚來雁去兩難聞
莫怪常有千行淚,只為陽台一片雲 [1] 

憶蜀地佳人版本二

憶蜀地佳人
東西吳蜀關山遠,魚來雁去兩難聞。
莫怪常有千行淚,只為陽台一片雲。 [2] 

憶蜀地佳人註釋譯文

憶蜀地佳人詞句註釋

⑴東吳西蜀:指詩人所在的吳地和佳人身處的蜀地。關山:重山疊嶺。
⑵魚來雁去:指互通書信。古代有魚雁傳書的説法,這裏以魚雁代指書信。兩難聞:指雙方很難得到彼此消息。
⑶陽台:指男女幽會的地方。典出宋玉高唐賦》。楚懷王曾遊高唐,夢見巫山神女下凡,王因寵幸。神女離開時説:“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阿。且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1]  [3]  [4] 

憶蜀地佳人白話譯文

吳地和蜀地之間相隔高聳的關山,雙方很難互通書信得到彼此的消息。
不要責怪我每天哭泣,只不過是為了幽會之時那真摯的情感。 [4] 

憶蜀地佳人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儀鳳元年(676)的秋天,其時詩人奉差到江南。駱賓王留蜀期間,在遊賞中結識了一位女子,彼此有着很深的感情。上元元年(674)秋駱賓王離蜀,北歸長安,從此關山阻隔,天各一方。兩年後駱賓王回江南,想起蜀中結識的這名女子,於是寫下這首詩以表懷念。 [3]  [5-6] 

憶蜀地佳人作品鑑賞

憶蜀地佳人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相思曲。詩的前兩句,訴説吳地和蜀地之間相隔高聳的關山,因此書信難達,雙方很難得到彼此的消息,流露出心中的懷念。“東”“西”和“來”“去”兩兩相對,讓詩句朗朗上口,詩人的強烈情感也在對比中顯現出來。後兩句寫詩人與佳人情誼濃厚,分開後想起她就哭泣不止、淚成千行。“陽台一片雲”巧妙化用《高唐賦》中的名句,既切合愛情主題,又為詩歌蒙上浪漫與神秘的色彩。詩人離開蜀地已兩年,想起佳人仍然如此傷感,展現出一片真誠之心。
現存的駱賓王的詩詞中,此詩為其僅有的一首七言絕句,下筆流暢清爽、情真意切,典故的運用也非常恰當通暢,十分打動人心。詩中先表明兩地遙遠,書信難寄;後追憶那時的親密恩愛,哭泣不止,抒發了詩人對舊時戀人的無盡相思。詞句明快清麗,情意濃郁而悲苦。 [4] 

憶蜀地佳人名家點評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駱祥發《駱賓王詩評註》:這首詩是詩人現存詩歌中唯一首七絕,寫得消新明快,感情真實,“陽台”典故的運用也十分自然貼切,頗能感人。 [3] 

憶蜀地佳人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26—684後),唐代文學家。字觀光。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兵敗後不知所終,或説被殺,或説為僧。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傑”之一。詩雖多抒寫個人失意愁怨之情,但不刻意雕琢,對扭轉初唐浮華詩風有一定貢獻。有《駱賓王文集》。 [7] 
參考資料
  • 1.    孫建軍.全唐詩選注.北京:線裝書局,2002:455
  • 2.    黃鈞.全唐詩(1).長沙:嶽麓書社,1998:658
  • 3.    駱祥發.駱賓王詩評註.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266-267
  • 4.    高芸.只為大唐添錦色 初唐四傑詩詞賞析(下).北京:應急管理出版社,2022:400-401
  • 5.    駱祥發.駱賓王詩文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11
  • 6.    陳峯.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10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123
  • 7.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