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慈鯛科

鎖定
慈鯛科,又名“口孵魚科”, [2]  是脊索動物門 [3]  淡水魚類動物。由於一些品種的親魚對小魚保護得無微不至,甚至有把魚卵含在口中孵化,故此命名。 [2]  慈鯛科魚類體形變化較多,但大多長得像鱸魚,只是身體較高而側扁;慈鯛外表共同特徵不是很多,但它們在喉部卻都釘一組稱為“咽頜”的構造,加上牙齒形態的分化,更方便它捕食並咀嚼各類不同食物。 [4] 
慈鯛科主要分佈在美洲和非洲。大部分性格暴躁,喜歡打鬥,多數品種有領地概念,不輕易讓它魚侵犯,排他性強。但對自己的後代卻倍加呵護,極其慈愛。 [2]  雌雄魚不易區別,但成對。雄魚較大(頭部隆起較高),自然配對。把配好對的一對親魚放入產卵箱,箱內要有寬葉水草,放入光滑瓦片或塑料板(傾斜45度),作為產卵牀。產卵後將產卵板取出,放入另一孵化箱,充氧孵化。15天后親魚又可產卵。 [5] 
慈鯛科品種繁多,色彩豐富,其中有許多品種廣受熱帶魚飼養者的喜愛,特別是素以“熱帶魚王”著稱於世的七彩神仙,更是有口皆碑。 [6]  由於本科魚類中大部分的品種都已為人類飼養多年,它們大多已可自然產卵,單獨孵化,只有極少數的品種還需要在親魚的看護下才能孵化成功。 [7] 
中文名
慈鯛科
別    名
麗魚科
麗鯛科
拉丁學名
Cichl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隆頭魚亞目
慈鯛科

慈鯛科形態特徵

慈鯛科外表共同特徵不多,但它們在喉部卻都有一組稱為“咽頜”的構造,加上牙齒形態的分化,方便於捕食並咀嚼各類不同食物,因此在淡水水域中極盡優勢,也演化出許多不同的魚種。例如非洲的馬拉威湖約有500種以上的慈鯛,維多利亞湖至少有400種,坦幹伊喀湖約有300種以上,而且有99%都是這些湖泊的特有種。
慈鯛科魚類體型變化大,但大多長的像鱸,只是身體較高而側扁。尼羅口孵魚是20世紀50年代引進台灣的慈鯛科魚類,外形與其他吳郭魚十分近似。一般水族館業者將長度小於12cm以下的慈鯛科魚類稱為“短鯛”,主要分佈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以及西非剛果河流域。但是在東非維多利亞湖、坦幹伊喀湖、馬拉威湖中長度小於12cm的慈鯛並不是在短鯛的界定範圍內。

慈鯛科生活習性

慈鯛科屬底棲魚類,原產於熱帶中南美洲、非洲及西印度羣島,現已偏布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習性為肉食、雜食或草食。大多為卵生口孵,所以被稱為“慈鯛”。
這一科魚個體較大,體形奇異,色澤燦爛,以保衞“領土”及無微不至地關懷後代的行為引人注目。喜生活於靜止或稍有微流的水域中。大部分種類將卵產在平滑的石塊(因此又被稱為“石礫產卵魚”)、陶盆、玻璃片、金屬片上,慈鯛有嚴密的護幼行為,所以被稱為“慈鯛”。它有三種照顧下一代的方式,一為口孵,即由雌魚把受精卵含在口中孵化;二為基底孵卵,由雄魚或雌魚共同護衞;另有一些種類則是並用上述兩種方式,將卵產在巢穴底牀中,待孵化後,再把新孵出的仔魚含在口中保護。

慈鯛科主要品種

慈鯛科主要品種包括:非洲慈鯛、花羅漢、斑尾鳳凰斑點短鯛、翡翠鳳凰、斑迪烏莉、白玉鳳凰、T字短鯛、阿蓮卡藍袖鯛白藍特短鯛霸王短鯛、神仙魚、埃及神仙、紅鑽石、阿卡西短鯛七彩神仙魚、藍王子、傑克天使黃金戰船、紅寶石、血鸚鵡 、洲鳳凰、金菠蘿、藍寶石、地圖魚等。 [1] 

慈鯛科經濟價值

因慈鯛科具有養殖食用及觀賞用途而被引進全球各地,如今已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最常見的外來魚種。2009年估計全球慈鯛科至少有2000種以上,是硬骨魚類中種類數名列前茅的家族。
參考資料
  • 1.    慈鯛科  .水產百科[引用日期2017-12-24]
  • 2.    易剛著,説説淡水魚,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08,第53頁
  • 3.    胡南波編著,羅漢魚 名品珍品養護與鑑賞,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1,第2頁
  • 4.    蔣高中主編,觀賞魚養殖800問,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4,第118頁
  • 5.    邵萍編著,家庭養魚,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06,第34頁
  • 6.    王佔海等編著,熱帶魚的飼養與觀賞 第3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05,第26頁
  • 7.    王佔海,王金山著,圖説熱帶魚的飼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8,第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