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愬(sù、shuò)是一個漢語漢字,多音字,總筆畫為14筆,部首為心。
中文名
拼    音
sù,shuò
部    首
倉    頡
TBP
部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五筆86
UBTN [1] 
五筆98
UBTN
四角號碼
8733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12C
注    音
ㄙㄨˋ,ㄕㄨㄛˋ [2] 

愬 sù

基本字義
1.同“訴”。訴説,傾訴《論語·顏淵》:膚受之愬。《詩經·柏舟》:薄言往愬。
2.向。 潘岳西征賦》:“愬黃巷以濟潼。”
3.告訴,申訴。孟子齊桓晉文之事》:“天下之慾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與王。”

愬 shuò

基本字義
  1. 恐懼的樣子。《公羊傳·宣公六年》:”愬而再拜。“

古籍解釋

廣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與訴同。《詩·邶風》薄言往愬。《論語》膚受之愬。
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溯於魏。《注》溯愬同。
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𠀤音索。《韻會》驚懼謂之愬。《易·履卦》履虎尾愬愬。終吉。《集韻》或作虩。亦作覤。 本作𧩯訴。或從言朔,作𧪜,又從心作愬。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