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中權

鎖定
惠中權(1916-1968),陝西清澗人,中共黨員,歷任共青團吳堡縣委書記、中共甘洛(今甘泉)縣委書記。1940年3月至1943年8月曆任中共靖邊縣委書記、縣參議會議長。調離靖邊後歷任中共三邊地委組織部部長、中共西北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兼毛主席秘書、邊區政府建設廳副廳長。1950年任西北軍事委員會農林部部長。1954年任國家林業部副部長、黨組書記。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中文名
惠中權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陝西清澗
出生日期
1916年12月26日
逝世日期
1968年4月1日

目錄

惠中權人物生平

惠中權,1916年12月26日出生於清澗縣將軍溝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惠中權到了上學年齡,父親將他送入私塾讀書。先生每日所講新課內容,惠中權爛熟於心,僅幾年時間,私塾先生便要求惠中權轉學深造。他參加清澗縣高考,榜上有名。入學後,惠中權刻苦讀書,同時將視野展向社會,接受了進步思想,提出“剷除不平,打倒軍閥”的主張。 [1] 
1934年,惠中權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3月任少共(共青團)吳堡縣委書記。在粉碎國民黨對陝北蘇區發動的反革命“圍剿”的鬥爭中,他動員青年參加紅軍,支援前線;組織少先隊、兒童團站崗放哨,偵察敵情,為取得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做了大量工作,並在鬥爭中發展壯大了少共(共青團)組織,培養了一批青年幹部。 [2]    
1937年4月惠中權任中共甘洛(8月改稱甘泉)縣委書記。當時的甘洛(甘泉)縣,城裏是國民黨統治的白區,城外是八路軍領導的紅區。為反對國民黨縣政府對城內商業的控制,他發動羣眾,辦活城外市場,吸引城內商人,並派人到城內向各店鋪進行宣傳,使許多商店紛紛遷到城外,形成“城外繁榮,城內蕭條”的局面。由於縣委領導羣眾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國民黨縣政府終於在1940年被趕出了甘泉城。 [2] 
1940年12月,惠中權調任中共靖邊縣委書記。由於在大生產運動中成績卓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1942年召開的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上,被選為模範縣委書記,毛澤東還親筆寫下“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題詞,對惠及縣委一班人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2] 
1943年7月任中共三邊地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十個月後調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副廳長、衞生署署長、建設廳副廳長,一度還在毛澤東身邊做秘書工作。 [2]    
抗日戰爭勝利後, 惠中權在陝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上被選為邊區政府委員,仍任建設廳副廳長。1947年3月,他參加了保衞延安的戰鬥。同年5月,為解決西北野戰兵團的軍需供應,他受命代理邊區政府糧食局局長,帶病率領運糧隊伍,從太嶽解放區把9.34萬石糧食運到陝甘寧邊區。 [2] 
1949年2月,邊區政府建設廳改為農業廳,惠中權任第一副廳長。3月成立接收西安準備委員會,惠中權是委員之一。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惠中權長期擔任農林戰線的領導工作,先任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部長,後任華南墾殖局副局長、中共華南墾殖局委員會副書記、中共海南區委書記兼海南墾殖局局長,協助葉劍英開創了中國的橡膠事業。1954年調任林業部副部長。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繼續保持着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熱情和革命精神,為中國社會主義林業生產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惠中權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68年4月1日,惠中權在北京逝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