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惟命是從

鎖定
惟命是從(拼音:wéi mìng shì có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 [1] 
惟命是從指只要有命令就聽從;形容絕對服從命令。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3] 
中文名
惟命是從
拼    音
wéi mìng shì cóng
近義詞
言聽計從
反義詞
拒不從命、桀驁不馴
出    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
注音字母
ㄨㄟˊ ㄇㄧㄥˋ ㄕㄧˋ ㄘㄨㄙˊ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惟命是從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豈其愛鼎?”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惟命是從”。 [1] 

惟命是從成語故事

春秋時,諸候國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互相混戰。其中晉國和楚國比較強大,爭奪較為激烈。鄭國位於晉、楚之間,成為他們爭奪的對象,但鄭國誰也不敢得罪。 [1] 
公元前608年,晉國出兵攻打宋國,這引起了各國的不滿。鄭穆公決定倒向楚國,並同楚莊王訂立了盟約。 [1] 
第二年,晉國出兵攻打鄭國。鄭國不敵,鄭穆公被迫與楚國斷交而又倒向了晉國。楚莊王對鄭穆公的背信棄義非常氣憤,連續幾年向鄭國用兵;後來,又迫使鄭國的新君襄公再和楚國結盟,但是到了結盟的那天,鄭襄公卻偷愉地逃回鄭國,楚莊王十分惱怒。 [1]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鄭國。楚國兵強馬壯,鄭國根本不是它的對手,鄭國軍隊節節敗退。三個月後,楚軍攻破了鄭國的都城。 [1] 
鄭襄公被逼無奈之下,只好脱光了上衣,裸露上身,牽着一隻羊到大路上去迎接楚莊王,向他求饒説:“我沒有承受天命,不能很好的事奉君王,使大王面帶怒氣來到我們這個破敗的地方,這都是我的罪過。今後,大王命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您把我俘虜到江南,流放到海邊,我也聽從您的命令。您要滅亡鄭國,把鄭國的土地分割給諸侯,叫鄭國的男人做僕役,女人做婢妾,我也聽從您的命令。如果承蒙大王顧念兩國從前的友好,不滅掉鄭國,讓鄭國像您的許多屬國一樣服侍您,這就是您的恩惠,也是我的心願,但這不是我奢望的。我大膽地説出心裏的話,請君王決定吧。” [1] 
楚王看到鄭襄公的可憐相,便説:“一個國家的君主能夠自己表示順服,一定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我們還是發展自己的國家,你回去繼續做鄭國的君主吧!” [1] 
於是,楚莊王命楚軍撤出鄭國都城30裏,允許鄭國求和,並且訂立了盟約。 [1] 

惟命是從成語寓意

故事裏鄭襄公承諾對楚莊王惟命是從,從而楚莊王命楚軍撤出鄭國都城30裏,允許鄭國求和。成語告訴人們,不依不饒只能把朋友變成敵人,學會寬容對手亦可以變成盟友。 [2] 

惟命是從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惟命是從”指只要有命令就聽從;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3]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3] 
運用示例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列女傳》:“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既奉承君子,惟命是從。” [3]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解元為賤妾之故,不惜辱千金之軀,妾豈敢不惟命是從!” [3] 
明·邵景詹《覓燈因話·姚公子傳》:“爾本貴人,故重其值,但輸券之後,當惟命是從,不得韋許。” [3] 

惟命是從同源成語

參考資料
  • 1.    胡元斌選編. 成語故事 第5輯[M].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2011.01:504-505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12-113
  • 3.    王濤,阮智富等.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