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恭,漢語一級字 [6]  ,讀作恭(gōng),本義指恭敬,謙遜有禮。 [5] 
中文名
拼    音
gōng
部    首
五    筆
awnu
倉    頡
TCP
鄭    碼
EAOU
筆    順
橫 豎 豎 橫 撇 捺 豎 捺 捺 捺
注    音
ㄍㄨㄥ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0
四角號碼
44338
統一碼
606D
筆順編號
1221342444
異體字
㳟 龏
字形分析
上下結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恭gōng
⒈ 肅敬,謙遜有禮貌:恭敬。恭謹。恭候。恭維。恭賀。打恭(拱揖)。洗耳恭聽。 [1-2] 
基本詞義
◎ 恭 gōng
〈形〉 [5] 
(1) (形聲。從心,共聲。本義:恭敬,謙遜有禮)
(2) 同本義 [respectful and submissive]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詩·大雅·皇矣》
恭,敬也。——《爾雅》
何胤雲,在貌為恭,在心為敬, 何之所説,從多舉也。——《禮記·曲禮上》疏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論語·顏淵》
公子執轡愈恭。——《史記·魏公子列傳》
(3) 又如:恭默(謙恭沈靜不語);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態度謹慎);恭敬(猶尊敬);恭和(謙恭温和);恭逢其盛(親身經歷到那種盛況);恭素(恭謹純樸)
(4) 通“洪”。大 [great]。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neat]。如:恭筆(工整的筆畫)
詞性變化
◎ 恭 gōng
〈動〉
(1) 奉行 [follow]
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書·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禮 [bow]
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5] 

古籍釋義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供。《説文》肅也。《書·洪範》貌曰恭。《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疏》在貌為恭,在心為敬。貌多心少為恭,心多貌少為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注》高且正也。
又《論語》温良恭儉讓。《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注》夙夜敬事曰恭。《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禮·少儀》賔客主恭。《注》以不驕慢為恭。
又奉也。《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為姓。
通作共。《詩·大雅》虔共爾位。《注》恭字古與共通。《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注》本作恭。 亦通作龔。《書·泰誓》恭行天罰。或作龔。
又葉區王切,音匡。《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天神普欣悦,一切稽首恭。 本作。從心。共聲。今作恭。
考證:〔《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注》在貌為恭,在心為敬。〕 謹照原書注改疏。〔《論語》温良恭儉讓。《注》和從不逆謂之恭。〕 謹照原書注改疏。 [3] 

方言音韻

贛語:gwung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giung1 [台灣四縣腔] giung1 [梅縣腔] giung1 [陸豐腔] giung1 [客語拼音字彙] giung1 [東莞腔] giung1 [海陸腔] giung1 [寶安腔] giung1 [沙頭角腔] giung1
粵語:gung1
◎ 韓語:KONG 공
越南語:cung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