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恆星年

鎖定
恆星年,是指地球繞太陽一週實際所需的時間間隔,也就是從地球上觀測,以太陽和某一個恆星在同一位置上為起點,當觀測到太陽再回到這個位置時所需的時間,只在天文學上使用。在J2000.0曆元,一個恆星年等於365.25636個平太陽日或365日6時9分10秒。
中文名
恆星年
外文名
sidereal year
意    義
地球繞太陽一週實際所需的時間

恆星年基本含義

地球公轉週期為恆星年,恆星年是地球公轉的真正週期。在一個恆星年期間,在太陽上看,地球中心從天空中的某一點出發,環繞太陽一週,然後又回到了此點;如果從地球上看,則是太陽中心從黃道(地球公轉軌道面截天球所得的圓)上的某一點(某一恆星)出發,運行周天,然後又回到了同一點(同一恆星)。在一個恆星年期間,地球公轉360°所需時間約為365日6時9分10秒。 [1] 
恆星年與迴歸年的區別是,恆星年是以天球上固定的點(如遙遠的恆星)為參照物的運動週期,是地球公轉的平均週期。而回歸年是太陽中心在黃道上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或秋分點冬至點夏至點)的時間間隔,即太陽連續兩次直射於北迴歸線(或南迴歸線)的時間間隔。因此,迴歸年又稱“太陽年”、“季節年”。迴歸年稍短於恆星年約20分24秒,其週期約為365日5時48分46秒。
全球各地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陽曆和陰曆的歷年安排、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均以迴歸年為週期。恆星年與迴歸年的時間差天文學界命名為“歲差”。
1迴歸年=365日5時48分45.6秒,比1恆星年略短一些。因為氣候的變化以迴歸年為週期,所以天文學家把歷年的平均長度安排得儘可能接近迴歸年的長度。陽曆把1年定為365日,所餘的時間約每四年積累成一天,加在能被4除盡的公曆年份的2月份裏,如1992,1996年。但不能被400除盡的百年數則不加。加天的年叫閏年。農曆把一年定為354日或355日,所餘的時間約每三年積累成一個月,加在某一年裏。 [2] 

恆星年現象測量

恆星年的守時
即使在黎明之際的東方天空,也不可能同時看見太陽和星星,總要等待一、二個星期才能看出移動的現象。例如,在北半球的七月,在黎明的天空中是看不見獵户座的,但到了八月就能看見。經過一年的時間,所有的星座都會在天空中運轉一週。
在黎明之前有規律的觀察天空,比較會被注意到,也容易測量的運動是日出位置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動。以這種運動定義的迴歸年是格里曆的基礎,這也是許多文明會以特殊的恆星(像是天狼星)在東方的黎明之際能被觀察到的那一天做為一年開始的原因。在史詩詩人赫西俄德的《工作和時日》中,一年之中播種、收穫等等,都要參考特定的恆星首度在黎明之際被看見的日子來決定。
追溯到伊巴谷的時代,測量恆星的目的只是要確認迴歸年的確實長度。事實上,恆星年因為進動的緣故,恆星年比迴歸年長了一點點,一個恆星年大致等於1.0000385迴歸年(1 + 1/26000迴歸年)。這種差異是歲差造成的,這意味着經過長時間之後,以恆星年為基礎的日曆會逐漸和季節不同步,大約每71年會有一天的改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