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怪説

鎖定
《怪説》是清初文學家黃宗羲創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先提出問題,後解答問題,字裏行間洋溢着老驥伏櫪之志與耿介堅韌之氣。第一段從近處落筆,寫自己終日伏案著書的隱居生活,人皆以為痴,“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第二段先寫自己被清朝統治者屢次迫害,幾經瀕死的遭遇,接着以李斯、陸機自況,認為自己要珍惜光陰,心無旁騖,這並無何“怪”。文章語言簡潔,結構緊湊,充滿抑鬱憤怒之情,感染力強。
作品名稱
怪説
作    者
黃宗羲
創作年代
清初
出    處
《南雷餘集》
作品體裁
散文

怪説作品原文

怪説
梨洲老人坐雪交亭中1,不知日之早晚,倦則出門行塍畝間2,已復就坐,如是而日而月而歲,其所憑之幾,雙肘隱然3。慶弔吉凶之禮盡廢。一女嫁城中,終年不與往來。一女三年在越4,涕泣求歸寧5,聞之不答。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6
老人曰:“自北兵南下7,懸書購餘者二8,名捕者一9,守圍城者一10,以謀反告訐者二三11,絕氣沙墠者一晝夜12,其它連染邏哨之所及13,無歲無之14,可謂瀕於十死者矣。李斯將腰斬15,顧謂其中子曰16:‘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免,豈可得乎!’陸機臨死嘆曰17:‘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吾死而不死,則今日者,是復得牽黃犬出上蔡東門,復聞華亭鶴唳之日也。以李斯、陸機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不自愛惜,而費之於慶弔吉凶之間,九原可作18,李斯、陸機其不以吾為怪乎!然則,公之默默而坐,施施而行19,吾方傲李斯、陸機以所不如,而又何怪哉!又何怪哉!” [1] 

怪説註釋譯文

怪説詞句註釋

  1. 梨洲老人:作者自號。雪交亭:作者家園中亭名。
  2. 塍畝間:田野中。
  3. 雙肘隱然:因做學問長期伏案,雙肘在桌上留下印痕。
  4. 越:指浙江或浙東一帶。
  5. 歸寧:女兒圓孃家。
  6. 不情:不近人情;不合情理。
  7. 北兵:指清兵。
  8. 懸書購餘:張貼布告,懸賞捉拿我。
  9. 名捕:指名逮捕。
  10. 守圍城:守在被清兵圍住的城內。
  11. 告訐(jié):告發。訐,揭發。
  12. 沙墠(shàn):沙地。墠,古代祭祀用的平地。
  13. 連染:連累;牽連。邏啃:巡邏崗哨。
  14. 無歲無之:無一年元此類事。
  15. 李斯:秦代政治家。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西仕於秦,始皇既定天下,為丞相。後被趙高陷害,遭腰斬。
  16. 中子:第二個兒子。
  17. 陸機:吳郡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字士衡,西晉文學家。在西晉“八王之亂”中遭讒被殺。
  18. 九原可作:(死者)如能從地下起來。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此泛指墓地。作,起。
  19. 施施:慢慢地。 [2] 

怪説白話譯文

梨洲老人坐在雪交亭裏,不知道時光的早晚,疲倦了就出門走在田野裏,隨後又去坐下,這樣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所依靠的小桌子上,兩肘的印痕都隱約可見。平時喜事的慶賀、喪事的弔唁等禮節都不去管它。一個女兒嫁在城裏,整年都不同她來往。一個女兒嫁在越地三年,流淚哭着請求回孃家探親,聽説了也不搭理。沒有人不怪老人不通人情的。
老人説:“自從清兵南下,貼出佈告,懸賞捉拿我的有兩次;指名逮捕我的有一次;守在被清兵圍困的城裏有一次;以造反的罪名告發我的有兩三次;在沙地裏昏死過去的有一晝夜。此外被牽連到、被巡邏的兵丁盤查到的,沒有一年沒有這類事,可以説有多次接近死亡了。李斯將要被腰斬,回頭看着他第二個兒子説:‘我想與你再牽着黃狗一同出上蔡城的東門去追逐狡兔,難道還可以做得到嗎!’陸機臨死時嘆息説:‘華亭的鶴鳴,難道可以再聽見嗎!’我應死卻不死,那麼今天就是又能牽着黃狗出上蔡城的東門,又能聽到華亭鶴鳴的日子。以李斯、陸機所不能得到的日子,我得到了,也已是幸運了。如果自己不加愛惜,卻浪費在慶賀喜事、弔唁喪事的世俗禮節之中,死人在地下如能活過來,李斯、陸機他們不認為我是怪人嗎!然而,今天默默地坐着,慢慢地走着,我正因為李斯、陸機不如我而自傲,而又有什麼可怪的!又有什麼可怪的!” [1] 

怪説創作背景

黃宗羲是民族誌士,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後,他參加了抗清鬥爭。鬥爭失敗後,他經常遭到清朝政府的迫害,四處躲避,過了好多年的流亡生活。後來,他隱居鄉里寫書、講學,行為被他人以為怪。此文即是自述。 [2]  [1] 

怪説作品鑑賞

怪説整體賞析

明末清初,江山易代,文壇上湧現出一批與時務世俗格格不入、行為乖張的“怪人”,黃宗羲就是個中一員。
《怪説》是黃宗羲的散文名篇,作於晚年隱居之時,不僅文筆老沉,氣勢雄渾,而且是對自己一生坎坷經歷的一次形象小結。它通過塑造一個痴怪老人的形象,真切地抒發了傲世獨立、任性而為的智者情懷。
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先提出問題,後解答問題,字裏行間洋溢着老驥伏櫪之志與耿介堅韌之氣。
第一段從近處落筆,寫自己終日伏案著書的隱居生活,開篇伊始即呈現一個荒老野地中寂寥孤僻的“怪人”形象:梨洲老人,是作者自稱,雪交亭,在作者家中。梨洲老人風燭殘年而獨坐雪交亭中,且不知早晚,樂此不疲,乃至於“所憑之幾,雙肘隱然”;不理會一切繁文縟節,“慶弔吉凶之禮盡廢”;不祈求與子女往來共享天倫以娛晚年,競至於女兒“涕泣求歸寧”而“聞之不答”。故而人皆以為痴,“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
第二段忽然把筆宕開,先寫自己被清朝統治者屢次迫害,幾經瀕死的遭遇。接着作者又歷述古人臨死所發的時不再來的感慨。作者追溯秦晉,信手拈來兩則典故,一則是李斯“黃犬東門”之嘆,另一則是陸機“華亭鶴唳”之期。李斯被腰斬前,回頭對二兒子説:“我真想再和你一起牽上黃犬去打獵,難道還能有這種機會嗎?”陸機被殺前嘆息道:“華亭的鶴叫聲,難道還能再聽到嗎?”李斯和陸機都是有抱負的人,但是一死之後,萬事皆休。黃宗羲以李斯、陸機自況,自己將死不死,劫後餘生,一定要珍惜光陰。所以他心無旁騖,潛心著述,這並無何“怪”。反之,如果自己整日周旋於“慶弔吉凶之禮”,沉溺於兒女天倫之樂而蹉跎歲月、虛度光陰,那麼今後一定會被認為是作踐生命、虛度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怪”。最後,作者呼應開頭,寫自己如今終日默坐几旁,間或慢慢移步小憩,激憤的兩聲重複“又何怪哉”,以此證明終日伏案並不為怪。至此,世人所以為“怪”者皆化為烏有。
縱觀全文,文章的重點無疑在後一段,它以簡練、凝重的文字,深入地説明梨洲老人緣何如此之“怪”,以及這一孤怪性格的實質與意義。黃宗羲的生平與眾不同,其父系明末東林黨首領,遭魏忠賢迫害至死,他本人又經歷了明清之際天崩地裂的鉅變和江山易代的內憂外患,《怪説》的這段文字正是記錄了黃宗羲投身國難的崢嶸歲月和艱難歷程,也是作者人生閲歷的沉澱和凝積。
可見,《怪説》的主旨其實不在“説怪”,而是在抒發對生命與時間的感悟。讀罷全文,讀者也會恍然大悟,文中作者種種不近人情之怪誕行為其實正是黃宗羲晚年壯心不已、篤志學問正常而必然的表現,作者不但不怪,反而堪稱師表。 [3] 

怪説名家點評

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胡大雷:讀着此文,誰能不讚賞他的鬥爭意志呢?文章先提出問題,而回答説明問題時又不從正面進行,只是述説一生艱難歷程與不願去幹什麼,因此,語言憤怒激烈間又有某種含蓄,這含蓄也可以看作是當日作者的抑鬱。(《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13 散文卷 7》) [4] 

怪説作者簡介

黃宗羲(1610~1699)。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浙江餘姚人。明末復社重要成員。清兵南下,召募數百人起兵抗清,魯王任為左僉都御史。明亡隱居著述,清廷屢徵不就。宗羲學識淵博,於天文、算術、經史百家及釋遵之書無不研究,著述極富,而尤精於治經史,主張先窮經而求事實於史,以遵學之統,綜合諸家,開浙東學派先聲。所作散文,內容充實,語言明白通暢。有《南重文定》《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今人整理有《黃梨洲文集》。 [5] 
參考資料
  • 1.    黃道京編著.明清散文.山東:泰山出版社,2007.04:100
  • 2.    何香久主編.中國曆代名家散文大系 清卷 珍藏版.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75-76
  • 3.    樂燎原語文名師工作室編.高中古文閲讀與鑑賞.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11:391
  • 4.    王筱雲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13 散文卷 7.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35
  • 5.    傅璇琮主編;鄧安生,李玉奇註譯.中國古典散文基礎文庫 哲理卷.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0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