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怨情

(李白創作五言絕句)

鎖定
《怨情》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小詩抒寫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當地寫怨,而只作美人神態的描繪:含顰獨坐,淚痕滿面,卻表現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1] 
作品名稱
《怨情》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李太白全集》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怨情作品原文

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2] 

怨情註釋譯文

怨情詞句註釋

⑴卷珠簾:意指其捲簾相望。珠簾:珠串的帷簾。
⑵深坐:長久的坐。顰(pín):皺眉。蛾眉:蠶蛾觸鬚彎而細長,故以稱女子之眉。《詩·碩人》:“螓首蛾眉。” [2]  [3] 

怨情白話譯文

美人捲起珠簾,
深閨獨坐還皺着蛾眉。
只見玉顏上淚痕斑斑,
不知她心裏究竟恨的是誰。 [4] 

怨情作品鑑賞

怨情文學賞析

語言平淺簡易,情態纏綿淒涼,含蓄藴藉,言短意長。“含蓄有古意”、“直接國風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代的“美女”很不一樣。《離騷》裏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藴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而非指寄託興寓,所以説它“直接國風之遺”。
“深坐顰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層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女子所住的閨房在“幕簾無重數”的深院裏,十分幽深,十分寂寞,這是第一層;“深”還有深情的意思,所謂“美人卷珠簾”,古人思念親人,總要登高望遠,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養在深閨人未識”,不能拋頭露面,於是只好“卷珠簾”望着離人去的方向以寄託思念之情,期待離人回來,這是第二層;“深”的第三層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時間很長了。顰是皺的意思,吳宮裏的西施“顰”起來的樣子比平日更加美麗,更加楚楚可憐,才有了東施的效顰。“顰蛾眉”更顯出了“美人”之美。
“但見淚痕濕”,因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覺就流下相思淚。“濕”字説明是暗暗地流淚,情不自禁地流淚。聯繫到第二句的“顰蛾眉”,比“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誰”,明明是思念,是愛一個人,卻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點抱怨,離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個人在這深院裏忍受着孤單寂寞,離人卻還不回來。但這種恨,其實就是一種愛。愛一個人,總是恨對方不能陪伴在身邊。
詩的前三句用賦,末尾用問句歸結“怨情”。這裏的賦是個動態的過程,首先是“卷珠簾”,然後“深坐”,再“顰蛾眉”,最後“淚痕濕”,行動可見,情態逼人。李白的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個意境,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這樣一個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幾個點,由這幾個點勾出一幅簡單的畫面,同時又留下無限的遐想。隨意的一個小細節,就可以泄露整個主題,可見詩人的洞察力。 [5] 

怨情後代評價

《李杜詩通》:“心中念故人,淚墮不知止”,此陳思王《怨詩》語也,明説出個“故人”來,覺古人猶有未工。
《唐詩歸》:鍾雲:二語有不敢前問之意,温存之極(末二句下)。
《唐詩訓解》:“不知恨誰”、最妙。
《唐詩箋要》:“不可明內説盡”六字,乃作詩秘鑰,凡詩皆宜爾,不獨五言短古為然。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神韻絕人,不在筆墨。毛衣儒曰:恨至不可解處,即己亦不自知。
《秋窗隨筆》:最喜上摩詰“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得言外之旨;諸人用“淚”字,莫及也。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寫“怨情”,已滿口説出,卻有許多説不出,使人無處下口通問,如此幽深! [6] 

怨情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7] 
參考資料
  • 1.    沙靈娜 何年.唐詩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390
  • 2.    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12-313
  • 3.    劉開揚 等.李白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17
  • 4.    詹福瑞.李白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4-975
  • 5.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四):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22-223
  • 6.    怨情(唐·李白)  .搜韻[引用日期2014-07-13]
  • 7.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