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南府

鎖定
明洪武五年(1372)分思州宣慰司地置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為思南府。治所在水德江長官司(萬曆時改置安化縣,即今思南縣)。管轄今貴州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務川等縣地。1914年廢。 [1] 
中文名
思南府
河    流
水德江、思印江
更名時間
1413年

目錄

思南府沿革

思南府元末明初

至元十五年(1278),知思州軍州事田景賢歸附元朝,元朝設新軍萬户府,隨即改為思州軍民安撫司,繼改思州宣撫司,遷治所於龍泉坪(今鳳岡),又置龍泉長官司附郭,又置水特姜長官司。後司治毀於火,遷至都坪清江城(今岑鞏)。至元十八年(1281)升為思州宣慰司 [2] 
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舉兵取太平,知思州軍民事田仁厚田佑恭十世孫)歸附,獲授思州軍民宣慰使。而田景賢仲子之孫鎮遠州軍民同知田茂安,不屑堂侄田仁厚統轄,便割鎮遠、思南地方獻給大夏明玉珍,授思南道宣慰使,設都元帥府,其子田仁政授龍泉坪宣慰使、田仁智授鎮遠軍民同知、田仁美授統兵元帥。田仁厚憤恨,率兵攻破龍泉坪,殺死田仁政、田仁美,田茂安也抱病身亡,其子田仁智承襲。自此田氏兩家仇殺不斷。至元二十五年(1345),朱元璋平定陳友諒,田仁智向朱元璋投誠,仍授思南道宣慰使。 [2] 
改土歸流設府思南
永樂十一年(1413),思州宣慰使田琛、思南宣慰使田宗鼎,稱霸一方,相互攻劫不聽朝廷和解,於是被捉拿押送,俱革職處罪,思南宣慰司所轄地改為思南、鎮遠、銅仁、烏羅四府,隸屬於新設貴州省 [2] 
清初思南府地圖 清初思南府地圖
清順治十六年(1659),領安化(原為思南府城郭,光緒八年遷大堡)、務川、印江3縣及沿河佑溪、朗溪、蠻夷3長官司和隨府辦事長官司。康熙二十年(1681),思南府屬貴東道;乾隆七年(1742),改屬古州兵備道。嘉慶八年(1803),廢隨府辦事司。道光十七年(1837),增設紅絲塘巡檢1員。道光二十一年(1841),廢蠻夷長官司。 [3] 

思南府廢府設縣

民國三年(1914),思南府改為思南縣,隸黔東道。 [3] 

思南府建制

永樂十二年(1414)三月正式建思南府,下轄:蠻夷長官司水德江長官司沿河祐溪長官司思印江長官司以及務川縣,板場、木悠、巖前、任辦四坑水銀場局。 [4]  正統四年(1439)廢烏羅府,其郎溪司改隸思南府;弘治七年(1494)因思印江長官張鶴齡有罪,思印江長官司被改為印江縣。 [5]  府治水德江長官司,嘉靖三十三年(1605)改為安化縣 [2] 

思南府地理

思南府疆域

明代思南府城圖 明代思南府城圖
東為銅仁府,西接四川播州宣慰司,南為石阡府,北連四川彭水縣。其東為太平關,可抵印江縣、沿河司;西為板坪路,通石阡府龍泉坪;南為山人家路,通石阡府苗民司,通貴陽;北為松溪路,抵務川縣 [5] 

思南府人口

嘉靖十年(1531)統計,共2 642户、26 691人。 [5] 

思南府遺蹟

思南府文廟 思南府文廟 [6]
思南府文廟,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改建,後屢次修繕,清嘉慶十二年(1807)重建。坐西向東,中軸對稱,現存大成門、大成殿、兩廂、崇聖祠、追封殿等。
參考資料
  • 1.    夏徵農、陳至立.《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1771
  • 2.    崔道貴、安國瑞、盧太玄.《思南四千年紀事》.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3:3-4
  • 3.    思南歷史沿革  .思南縣人民政府.2018-10-23[引用日期2020-02-19]
  • 4.    《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九·永樂十二年三月:“蠻夷長官司、水德江、沿河祐溪、思印江三長官司,並婺川縣,及板場、木悠、巖前、任辦四坑水銀場局,隸思南府。”
  • 5.    (明)洪價:(嘉靖)《思南府志》,明嘉靖刻本。
  • 6.    思南府文廟  .人民網.2015-08-17[引用日期2020-02-19]